满腔悲情化诗魂
——《示儿》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背诵古诗。
2.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对陆游多首诗的渗透学习,了解诗人一生的追求与梦想,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构建起诗人鲜明的爱国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跨越时空,走进南宋那段历史,并借此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陆游的资料,用一两句话进行简单的介绍。
2.多媒体课件。
课前氛围营造: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首凄婉绵长的二胡曲《病中吟》,同时以蒙太奇的手法出示一组临终交代遗嘱的画面。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它蕴含着一种心情,讲述着一个故事,甚至记载着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著名的爱国绝唱——板书:示儿)。看老师写课题。
2.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3.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陆游的生平资料,谁来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
4.指名回答,交流。
5.师总结:是呀,陆游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由于他出生于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因此他一生主张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为此他写下了不少的爱国诗篇。《示儿》这首诗就是他的临终绝唱。现在谁来说说“示儿”是什么意思?
6.指名答。(师点拨把话说完整)
“示”是告诉,告知。那么“示儿”的意思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那么到底是什么事让陆游牵肠挂肚、临死之前还要念念不忘地叮嘱儿子呢?就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了解一下。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师及时点评)
3.师: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要想读懂它,我们得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现在,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交流,你已经明白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4. 学生自学讨论,师行间巡视、点拨。
5.汇报交流,师相机点拨重点字词的意思。(结合课件)
(1)“元”是个通假字,同“原”,本来的意思。由于种种原因,诗人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这我们上中学还会学到。诗中还有一个字也是通假字“无”同“勿”是不要的意思。
(2)“但”,现在的意思是“但是”。而在古代它是“只是”的意思,古今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九州”代指的是全中国,(古代分中国为九州)。
(3)“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4)“祭”字,它的左上角在古代表示的是牲畜的肉,右上角是个反写的手字,下面的“示”表示的是供桌,意思就是一个人手持牲肉,站在供桌前,恭恭敬敬地祭祀神灵或祖先。
那诗中的“家祭”就是家中祭祀祖先。
6.现在谁能连起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说呢?(及时点评)
三、精读古诗,品悟诗情。
1. 品读一二句,感受“悲”之深。
(1)同学们,一首诗讲述着一个故事,饱含着诗人的一份情感,那么,诗中的哪一个字蕴含了诗人的这份情感呢?(生答: 悲) 师板书:悲
(2)那么诗人为什么而悲呢?请同学读读一、二两句诗。
师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诗人本来就知道什么?那哪些事都成空了?
引导学生想象作答:财产、烦恼、牵挂、名利、权贵、儿女情、家庭事……这些他都不再牵挂了。
(4)万事空啊万事空,他真的把什么事都放下了吗?(不是)他唯独放不下什么? (唯独悲伤的是没看到九州的统一)师板书:不见九州同
(5)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悲了多少年了吗?(出示:背景资料,指名读)
公元1126年,也就是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就占领了他的国都汴京,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朝皇帝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南方,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史称南宋,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都被金兵占领,践踏着。直到陆游85岁就要离开人世,也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
(6)读了这段历史,我们知道陆游悲了一生,盼了一辈子,也没能见到九州的统一,谁来读出他内心的悲苦?(指导个别感情朗读)
2.古诗链接,加深“悲”情体验。
(1)师:诗人为有生之年没能看到国家统一而悲,在他68岁那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你觉得他又是为什么而悲呢?
出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生自由读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3)从诗的1、2行你们读出了什么?(山河壮丽)
(4)同学们,诗的前两行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黄河之长,华山之高,可你们知道吗?这巍巍山河如今都被金兵践踏在马蹄之下。而中原的百姓却是——(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原的百姓过着怎样的日子?
生想象回答:金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原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流着痛苦的眼泪。
(5)此时诗人更是为了——百姓凄惨的生活而悲痛。(学生接着答)
(6)为什么人们望眼欲穿却盼不来朝廷的军队呢?此时的王师又在干什么呢?
(出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7)学生自由读读诗,想象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他们忙着花天酒地,寻欢作乐,纸醉金迷,不思进取……)
(8)同学们,沦陷区的百姓是望眼欲穿,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而南宋的统治者们却是歌舞升平,整天只知道饮酒作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9)想到这些,陆游此时的心情何止是悲伤、悲痛呢,是——?(悲愤)诗人把这份痛心与悲愤写进了诗中,你能把这种复杂的感情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读)
(10)师感情引导朗读前两句。
师:陆游看不到大宋统一,他悲伤,一想到沦陷区的北方百姓,他悲痛,一想到那些花天酒地,贪图享乐的南宋权贵们,就悲愤啊—一起读—死去 —— 但悲——(齐读)
3.品读三四句,感受“盼之切”
(1)师过渡:诗人明知人死之后万事皆空,可临终之时,仍念念不忘地嘱托——生齐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临终的陆游他在嘱托儿子什么?王师北定中原日,究竟是哪一日?(指名答)这一日我们无从得知,但不管是哪一天,陆游都会在九泉之下苦苦等着,在苦苦地盼着。(板书:盼 北定中原日)
(3)一个“盼”字说明了什么?他对收复失地有着一份信念,一份渴望,他相信有没有这样的一天?(有)仍对收复失地充满——坚定的信念。
(4)引导:同学们,陆游的这种坚定的信念,细心的同学还能从插图中看出来?仔细观察一下,可以看看他的动作和神态。
(5)因为有着一份渴望,有着一个未了的心愿,所以他临终之时,念念不忘地嘱托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导感情朗读)
(6)这可是他临终时惟一的牵挂啊,所以他一再叮嘱—(慢低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生:告乃翁)家祭无忘——(生:告乃翁)家祭无忘——(告乃翁)
(7)同学们,陆游明知人死之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念念不忘地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生答:说明他有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板书:爱国 至死不渝)
4.古诗链接,感悟一生爱国。
(1)同学们,诗人一生作诗无数,无一不体现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看——
课件出示: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陆游20岁
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陆游51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68岁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老马行》陆游82岁
(2)师生配合引导读,加深体验。
师:20岁的时候,他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读——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师:51岁的时候,他才当上了朝廷中的一个官职,但遭到投降派的排挤,他仍然坚定地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师:68岁的时候,这位年将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但他依然觉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师:到了82岁,一息尚存的他,还梦想着跨马杀敌——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如今他再也不能——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但他却临终《示儿》,让我们一起再深情地吟诵。
四、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同学们,这样的爱国绝唱,值得我们牢牢地记在心底,请同学们自由地背诵背诵。
2.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
3.发挥想象,<走入情境写话。
同学们,陆游临终之时,万事不悲,只悲九州不同。你们能想象一下:陆游在临终之时会怎样对儿孙们交代呢?让我们也来写写他临终嘱托的情景,注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还可以写写周围的环境。(出示作业纸的第二道练习)
4.指名交流,相机评价。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诗人在有生之年,万事不悲,唯悲九州不同,九泉之下,什么事不盼,唯盼王师北定中原,在这一悲一盼之间,陆游这强烈的爱国情怀令我们感动。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陆游的其他爱国诗篇,了解他一生爱国的情怀。
板书设计:
示 儿
宋 陆游
悲 不见九州同
爱国 至死不渝
盼 北定中原日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