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6 11:1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单选题
1.1948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史密斯—蒙特法案》,该法案使得国会正式授权的美国政府资助的文化交流项目的活动内容不再限于教育交流,其适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再限于购买美国战争剩余物资的国家。《史密斯—蒙特法案》的签署
A.缓和了两大阵营的对峙 B.加速了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深化了美国的冷战政策 D.旨在配合北约的军事对抗
2.在古希腊神话中,西风神“泽费罗斯”被认为是诸神中最温柔和善的一位。如图为英国作者吉尔伯特于1948年创作的漫画《来自西边的风》,画中马歇尔计划被比拟为西风神。该漫画反映了
A.美国帮助西欧走出了困境 B.英国注重传承古希腊文化
C.作者未认清美国真实意图 D.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联合
3.1956年,印度、埃及、南斯拉夫三国发表《联合声明》,声明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际集团”,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各国之间和平共处与友好合作”,提出“应该建立世界规模的集体安全”。该声明(  )
A.推动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合作 B.目的是瓦解美苏军事集团
C.标志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为亚非会议召开奠定基础
4.1949年11月起,美国政府通过非官方形式向中国留学生提供援助,次年,美国发表《中国地区援助法》,凡符合规定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可向美国移民局申请工作许可。相较而言,同样遭遇经济困难的印度和巴勒斯坦留学生就没那么“幸运”,他们没有得到美国政府援助,也未获得从事有偿工作的资格。由此可知( )
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B.美国政策制定中的冷战思维
C.美国试图缓和中美关系 D.中美两国间激烈的人才竞争
5.1956年戴高乐重新掌权后,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法国退出北约,与台湾断交,缓和与苏联、中国的关系。积极发展“法德联盟”,坚决抵制英国加入欧共体。这表明
A.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B.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瓦解 D.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6.有学者指出,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美国右翼(偏向精英阶层的保守力量)兴起,而苏联拒绝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苏联先提出了两个阵营的政治主张,1952年又提出两个平行市场,进行经济的切割。该学者旨在说明,美苏冷战
A.是安全问题导致的结果 B.加剧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
C.根源于经济切割与对立 D.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7.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意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中立,于是掀起了
A.南南合作运动 B.民族独立运动 C.不结盟运动 D.反战和平运动
8.下图是冷战期间的一幅漫画《The Cold War 1945-1991》,该漫画揭示出
A.冷战双方实力对称 B.美苏对抗均采用常规武器
C.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D.冷战局势下的理性与克制
9.1953年,美国总统委员会将美国在“铁幕”后面的电台分为美国政府机构公开支持运营的白色电台、美国非官方组织负责运营的灰色电台和由中央情报局支持的专门针对苏联卫星国不同群体进行广播的黑色电台。这些电台的设置
A.体现了时代特征 B.遏制了共产主义
C.确立了美国霸权 D.争取了中间地带
10.在二战结束后到80年代末陆续爆发了200余场局部战争,其中战后初期19场,50年代48场,60年代73场,70年代34场,80年代35场。这一现象表明
A.战争形势受美苏争霸态势的影响 B.战争与革命是这一时代的主题
C.热战取代冷战成为主要对抗手段 D.核武器制约着战争规模的扩大
11.1972年在德国举办奥运会期间,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袭击奥运村,11名以色列运动员死亡;1980年,为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发起抵制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为报复美国,苏联发起抵制了洛杉矶奥运会。据此可知
A.“冷战”的激烈交锋给奥运会带来严重影响
B.众多政治因素掺杂影响竞技体育
C.民族矛盾突出、恐怖主义泛滥威胁世界和平
D.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和平没有保障
12.1951年9月8日,美日正式签署《旧金山和约》,条约中并无禁止或限制日本核研究的内容,此举标志着美国对日“全面核限制”政策解禁。这说明
A.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价值陡然上升
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美日在和平利用核能上的合作
C.日本成为冷战时期美苏军事对抗的战略缓冲
D.日本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潜在力量
13.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首脑会议上说,我们可以在会上提出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以及承认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利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请求会议加以讨论。“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人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这一言论表明( )
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B.亚非国家普遍厌恶美国
C.周恩来主张“求同存异” D.中国重视联合国的作用
14.戴高乐可谓开了一个时代的先河,以后法国第五共和国的总统们不管政治观点如何,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戴高乐的对美独立政策,向美国霸权提出挑战;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暗示在西方除了美国方式还有另一种政策存在,并积极充当它们的代言人。这表明
A.戴高乐企图争夺世界领导权 B.美苏两极格局宣告解体
C.法国逐渐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D.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化
15.第二次世界大成后,美苏两国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以下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铁幕”演说发表 ②马歇尔计划出台
③“杜鲁门主义”提出 ④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也纳体系是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际体系。该体系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财产的瓜分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第二,它是一个五极均势结构,依靠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实力均衡、共同维持着欧洲的稳定。第三,它开始用“会议外交”的方法,通过上述五大国定行国际会议,对列强各自的利益和矛盾进行协商解决,从而维护大国的利益。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上四大体系的演变》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宣告了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的终结。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完全被战火所摧毁,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这个新的两极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的主要领导人通过多次会谈所签订的一系列协定而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作为雅尔塔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联合国对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干涉,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援助,对教育文化事业的关注,反映了历经战乱的人类理性正在作出正确的选择:较量与敌对将趋于缓和,竞争与交流将日居主导。这一切正是人类社会进步走向文明和成熟的标志。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上四大体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也纳体系的特点并简析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在影响方面的主要区别。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苏】萨纳柯耶夫等编,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德语专业1971届工农兵学员译:《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181页
斯大林为什么这样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5.D
6.C
7.C
8.D
9.A
10.D
11.B
12.A
13.C
14.D
15.D
16.(1)特点:欧洲均势、大国协调、多极格局。
影响:缓和了国际矛盾;促进了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扩大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形成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成立的国际联盟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雅尔塔体系下成立的联合国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7.(1)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发源地,防止德国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
(2)波兰战略地理位置重要,是苏联在西线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重要战略屏障,有助于维护苏联的国家安全。
(3)苏联实力膨胀,是其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表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