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7年级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 1-3节 感觉、声音与耳
一、人的感觉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J
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成的敏感性不同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
C.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
D.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
2.(2021七下·拱墅期中)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研究人员发现有部分患者康复后会出现味觉和嗅觉消失。对此现象推理正确的是( )
A.存在味觉和嗅觉感受器被破坏的可能性
B.相应感觉消失主要是大脑中枢适应的缘故
C.这部分患者嗅觉失调是因为年龄造成的
D.可以排除因新冠病毒引起的神经损伤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皮肤感受器的是( )
A.味觉感受器 B.机械感受器 C.冷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
4.小明路过卖鱼滩,觉的很腥。但是在那里呆的时间长了,鱼的腥臭味就闻不出来了。这是由于( )
A.嗅觉感受器丧失的缘故 B.味觉感受器丧失的缘故
C.大脑的嗅觉中枢疲劳的缘故 D.大脑的味觉中枢疲劳的缘故
5.(2019七上·温州月考)小明在打篮球运动中,发生了碰撞,手臂上渗出了血,感到了疼痛。疼痛和血来自于( )
A.真皮 表皮 B.表皮 表皮
C.真皮 真皮 D.表皮 真皮
6.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小娟也染上了感冒。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发烧了,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
上述内容中涉及到的感觉器官和感觉有 , ; , ; ,
7.(2021七下·临海期末)周末,小明同学跟随学校劳动实践团队走进草莓园,看到了一个个红草莓躺在绿叶中间。他摘下一个,闻到了特有的香味;送进嘴里尝起来,“又酸又甜的“……
(1)小明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说出一个即可)。
(2)小明看到草莓后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选填“视网膜”或“大脑”)。
(3)小明在草莓园里待了一会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那种香味了,这是因为 。
8.(2021七上·长兴期中)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朱利叶斯和帕塔博蒂安,以表彰他们在感知温度和触觉领域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资料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猜测,神经细胞对不同刺激的不同响应,很可能依赖于细胞的离子通道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就如同房屋上的门窗,它的开放与关闭影响着细胞内外离子的进出。
资料二:朱利叶斯以辣椒为切入点,在经历重重困难后,他最终于1997年成功发现辣椒素敏感离子通道(TRPV1通道),并意外发现该受体也可以被43°C以上的物理高温激活。
帕塔博蒂安在2002年通过薄荷醇分子(薄荷的主要成分),确认了一类薄荷醇敏感离子通道TRPM8,该通道能被8°C~28°C的无害低温激活。2003 年,他又发现了可被芥末激活的冷觉感受通道TRPA1,它能被超低温(<17°C)激活。
(1)根据题中材料,请你判断离子通道受体位于细胞的哪个结构?
(2)皮肤中有多种感觉神经末梢,包括触觉冷觉、热觉和 。
(3)请结合材料,尝试分析当食物的温度相同时,为什么人们吃辣椒会感觉热,吃薄荷会感觉凉
9.请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虽然是金秋十月,天气还是那么热。小明走到自家的橘园门口时,便已闻到一股浓郁的橘香味,他不禁在心里赞叹:“真香呀!”在橘园里,他似乎看到了镶嵌在绿叶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不禁心中一动,便顺手摘了一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不错......
(1)小明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
(2)小明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部位是 。
(3)当小明在橘园里待了一会儿,品尝了橘子的味道以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的那种浓郁的香味了,这是为什么? 。
二、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0.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 B.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C.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米。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米/秒,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为 ( )
A.0.5秒 B.1秒 C.0.5分 D.1分
12.(2021七下·新昌期末)如图所示是课堂上做“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上述实验说明( )
A.声音只能在气体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C.听不见铃声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缓慢了
13.(2020七下·下城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能听到所有声音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声音不会发生反射
D.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均为340米/秒
14.(2021七下·温州期中)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者是法国医生雷奈克,他用小杰棍的一头靠着病人的身体,另一头近自己的耳朵,清楚的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声。这说明声音( )
A.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能在固体中传播
C.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D.在任何介质中都能传播
15.(2020七下·下城期末)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2400多年前战国早期的文物,编钟的钟体呈合瓦形,敲击钟的正面和侧面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称为“一钟双音”,其主要原因是敲击正面时振动的频率不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听到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编钟发出优美的声音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
C.敲击体积不同的编钟,响度一定不同
D.敲击编钟的正面和侧面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16.(2021七下·丽水期末)为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科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请回答:
(1)如图甲,小科用锤敲击音叉时,既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2)如图乙,小科用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乒乓球也会被弹开,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17.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声音是由钢尺 产生的。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声音的 (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必定发生改变。
18.(2020七下·金华期中)如图甲、乙、丙是三个声现象,请用声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和乙反映的声学知识是 ;
(2)“聚音伞”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 现象。
19.(2020七下·余杭开学考)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它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科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______波,它就是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的。
B.如果在八只同样的玻璃杯里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_______与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 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会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3)短文A中所填的声波还有哪些应用实例?(列举2个) 。
20.(2019七下·天台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甲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乙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①是正确的。
2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 ,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是: (写出一条即可)。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22.(2020七下·拱墅开学考)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 、密度 的路径。
(2)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 (填“上”或“下”)拐弯了。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 (填“上”或“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4)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一次大爆炸,距爆炸点70千米范围内,清楚地听到爆炸声,70~160千米的范围内听不到,但160~300千米的范围内又能听到。分析原因是因为70~160范围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 。
三、耳朵和声音的特点
23.(2021七下·仙居期末)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小明将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24.(2021七下·余杭期中)放爆竹和礼花时,你若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25.(2021七下·西湖期中)每年的3月3日和6月6号分别是“国际爱耳日”和“国际爱眼日”,提醒全人类爱护自己的耳朵和眼睛,生活中关于保护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减少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可保护鼓膜
②上呼吸道感染后及早治疗,可避免引发内耳发炎
③谨慎用药,防止药物导致听神经传导系统受损
④躺在沙发上看书比较轻松不会影响视力
⑤当异物进入眼睛时可以用手去揉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⑤
26.(2021七下·西湖期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7.(2021七下·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28.(2021七下·温州期中)在知名节目《天之音》的第八期中,华晨宇翻唱了周杰伦的《爸,我回来了》,唱出了和原唱不一样的的味,观众能够分辨出华晨宇和周杰伦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旋律
29. 1997年7月27日上午,一架B3875型飞机超低空三次飞临新民市大民屯镇大南岗村和西章士台村鸡舍上空,使鸡群受到惊吓,累计死亡1021只,而鸡舍内未死亡的肉食鸡则生长缓慢,出栏的平均重减少近1000克,养鸡业主为此蒙受很大损失。造成这个危害的原因是( )
A.飞机发出的超声波 B.飞机发出的次声波
C.飞机发出的强烈噪声 D.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废气
30.(2021七下·拱墅期中)小金在坐长途汽车时,为了防止晕车,妈妈不停地和他聊天,分散注意力,以减弱晕车的症状。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晕车主要是由于图中 (填字母)区域的前庭特别敏感导致的。
(2)妈妈讲话的声音会引起小金耳朵B区域的 振动。
(3)小金哪怕闭眼也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由于妈妈声音的 有别于他人。
(4)若妈妈讲话时突然提高音调,则是由于她的声带振动的 增大所致。
31.(2019七下·诸暨期中)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 ;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 .
32.(2019七下·天台月考)聋哑人舞蹈家邰丽华率领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美国表演,震惊全场。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 的缘故(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 是不同的。(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3)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在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 ,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33.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厘米) 横截面积(毫米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 02
D 铜 80 0. 76
E 铜 100 0.76
F 铜 80 1. 02
G 铁
H 纤维 100 1. 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编号G处填上所缺数据 、 。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34.(2020七下·长兴期末)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绷紧程度等有关。于是他做了以下探究:
(1)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绷紧程度相同。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弦线做实验。
(2)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请你据图2判断,在绷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低的是按住 点。
3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问题。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音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音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具体措施减弱噪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至少提出两条措施)
36.利用一根钢尺,研究声音的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实验的步骤:
(2)实验的现象:
(3)实验的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2.【答案】A3.【答案】A4.【答案】C5.【答案】C
6.【答案】皮肤;冷热觉;皮肤;痛觉;鼻;嗅觉
7.【答案】(1)眼或鼻或舌(2)大脑(3)嗅觉中枢适应(嗅觉疲劳)
8.【答案】(1)细胞膜 (2)痛觉(3)辣椒素和高温刺激会激活神经细胞相同的离子通道,薄荷醇和无害低温刺激会激活神经细胞相同的离子通道
9.【答案】(1)鼻、眼、舌、皮肤(2)大脑(3)这是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10.【答案】A11.【答案】B12.【答案】B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C
16.【答案】(1)振动(2)空气
17.【答案】振动;音调
18.【答案】(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反射
19.【答案】(1)超声波;音调(2)次声波(3)B超、超声波清洗眼镜、雷达探测等
20.【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的振动放大(2)小
21.【答案】(1)不变(或一定)(2)有关;其它条件相同时,海绵吸音效果最好
(3)用灵敏仪器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弱(4)最强反射声的方向与入射声的方向是否有关
(5)大理石
22.【答案】(1)低;大(2)上(3)下(4)高
23.【答案】A24.【答案】B25.【答案】D26.【答案】B27.【答案】A28.【答案】B
29.【答案】C
30.【答案】(1)C(2)鼓膜(3)音色(4)频率
31.【答案】(1)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2)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32.【答案】(1)直线传播(2)音色(3)振动
33.【答案】(1)A、B、C;A、D、E;100;1.02(2)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
34.【答案】(1)a和b(2)B
35.【答案】(1)植树、种草;(2)设置隔音板或墙;(3)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
36.【答案】(1)把一根钢尺的一段固定在桌面上,使钢尺的另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拔动钢尺的伸出端,听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频率;
(2)尺子伸出的长,难振动,振动的慢,频率小,音调低;
(3)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