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7年级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 5节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一、光的反射及应用
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
B.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面上有水的地方比其他地方暗
C.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
D.光穿过大气层时沿直线传播
2.汽车上用凸面镜做后视镜,是因为( )
A.凸面镜成的像比物大
B.凸面镜比平面镜成的像清楚
C.凸面镜成的像与物一样大
D.用凸面镜可以看到较大范围内的物体
3.(2021七下·嵊州期末)同学们在班会课上一起玩激光击目标游戏,小明的激光笔发出的激光如图所示,请帮小明合理操作以击中目标(墙壁上的黑点)( )
A.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
B.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C.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激光笔向左移动
D.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激光笔向右移动
4.(2021八下·奉化期末)小科在如图1所示的电梯中,他通过面前电梯内的镜子看到身后电梯显示屏中显示的数字,如图2所示,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科通过镜子看到的数字图像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
B.小科通过镜子看到的数字图像在镜子上
C.小科所乘电梯正在上行,将要到达二楼
D.如果他想把看到的图像拍摄下来,拍摄时,平面镜中的像应该距离小科手机镜头两倍焦距以外
5.(2021·金华模拟)下列成语描述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一叶障目 B.形影不离
C.镜花水月 D.海市蜃楼
6.(2021七下·滨江期中)在水深1m的湖面上方,一只画眉鸟停在距水面5m高的树杈上;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和“柳树”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B.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1m
C.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小于1m
D.我们看到水中的“小鲤鱼”是虚像
7.(2021七下·拱墅期中)小金到家后打开一盏灯,能够看清楚另一盏没有点亮的灯。则该过程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C.D.
8.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L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为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当木条水平放置时,此人想通过两个观察孔看见此木条在平面镜里完整的像,那么选用的平面镜宽度至少是 。
9.(2021八下·镇海期末)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面成45°角且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
(2)若光斑B向右移动,则说明水面在 (填“上升”或“下降”)。
10.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形成如图甲所示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
(1)烧杯内充以烟雾,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这种科学方法是 。
(2)在烧杯底和手电筒的聚光圈之间放一块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时,说明该透镜是 镜。观察到如图丙所示的现象时,说明该透镜是
镜。
二、光的反射定律及验证
11.(2021七下·西湖期中)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可以通过光屏看到光的路径,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当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沿法线射向平面镜时,反射角与入射角都为90°
C.当光屏与镜面不垂直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仍在同一平面上
D.探究“光路是否可逆”时,必须用两支激光笔
12.(2021七下·拱墅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O点,为了研究反 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13.(2021七下·西湖期中)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0°夹角,则( )
A.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50°
C.入射角是40°
D.反射角是50°
14.(2021七下·西湖期中)小吴与小徐用如图装置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有关实验操作与目的不合理的是( )
A.沿ON前后转动板F,可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B.改变OB与法线的夹角,可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
C.观察每一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
D.若光沿BO入射,反射光线沿OA射出,可说明光路可逆
15.(2021八上·温岭月考)一束光射到如图所示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上,入射点为O,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把这直角平面镜绕O点在纸面所在平面内偏转15°。则经过直角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方向偏转角度为 度。
16.(2021八上·西湖月考)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当让光线沿着 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2)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
17.(2021·绍兴)小敏做了如下三个光学实验:
(1)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小敏转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EO贴着纸板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 时针方向转动。
(2)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小敏选择玻璃板而不选择平面镜的原因是 。
(3)图丙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敏将凸透镜向光源方向移动至某位置,发现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 (填像的性质)的实像。
18.(2021八下·浙江期末)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的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请分析原因: 。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19.(2020八下·奉化期末)如图甲所示是小科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1)小科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 (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使它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 (选填序号)。
三、平面镜成像特点及验证
20.(2021八上·拱墅月考)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他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21.(2020七下·下城期末)如图,一群小鸟栖息于湖边,平静水面上有其清晰的“倒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B.“倒影”形成是由于光的折射
C.“倒影”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当它们低头喝水时,“倒影”将比小鸟要小
22.(2021七下·温州期末)平面镜前飞过一小球,小球的运动轨迹如上图所示,则它在镜中像的轨迹应为( )
A.①→② B.①→③ C.④→② D.④→③
23.(2021七下·嘉兴期末)一辆小车向东行驶到一个十字路口(如图),再转弯向南行驶。车中司机看到正前方左侧楼房上有一面正对西南的玻璃幕墙。则小车在玻璃幕墙中所成像的运动轨迹是( )
A.向西运动再转弯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再转弯向东运动
C.向北运动再转弯向西运动 D.向东运动再转弯向南运动
24.(2021七下·余杭期中)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B.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C.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D.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25.(2021七下·西湖期中)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为我们展示了一副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儿在清澈的水里游荡,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美丽场景。关于此诗句所描述的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澈的水底看上去要比实际位置更深
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雄鹰展翅高飞时,在平静水面形成的像将变小
D.在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6.(2021七下·西湖期中)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小华沿与镜面平行的直线从A走到D,从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AD直线所作垂线的交点分别为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华只有行走到BC段才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像
B.小华在AB段或CD段行走时,平面镜中无法形成自己的像
C.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此过程中,小华相对于自己的像位置是变化的
27.(2021七下·拱墅期中)如图是小徐测视力时的示意图,测量时小徐距离观察到的像( )
A.2.7米 B.5.0米 C.5.8米 D.5.4米
28.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棋子A向茶色玻璃板靠近,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B.选用方格纸有助于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
C.选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D.棋子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
29.(2021八下·北仑期中)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其点燃
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0.(2021八下·北仑期中)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像的虚实、像的大小、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
A.实像,大小变大,距离变大 B.实像,大小不变,距离变小
C.虚像,大小不变,距离变大 D.虚像,大小不变,距离变小
31.(2021八上·温岭月考)如图所示,平面镜 与 之间夹角为 ,在两平面镜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S,如果要保证S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最多只能产生两次反射,则 的最小值为 。
32.(2021八上·余杭月考)如图是商场里的试鞋镜,小琳站在试鞋镜前看见镜中鞋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当她走近试鞋镜时,鞋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2021八下·余姚竞赛)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C是薄玻璃板。
(1)做这个实验时,教室里的光线应该 (填“明亮” 或“较暗”)更好。
(2)若实验中把薄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A蜡烛的像 (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
(3)如图乙,在平面镜前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某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P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上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
3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能确定像的 。如果有1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原因是 。
(2)取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是能比较像与物的 。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35.(2021七下·临海期末)小明同学用两块平面镜制成如图甲的实验装置(两平面镜之间是空的),来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一般为后镀膜,即后镜面为主要反射面。具体操作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在白纸上放置该装置;
②取两支完全相同的铅笔A、B,将A铅笔置于平面镜前某一点上,并做上记号;
③再将B铅笔竖立着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 为止,并做上记号;
④改变A铅笔的位置,重复第2、3两步;
⑤连接对应的物点和像点,测出物距和像距,得出结论。
(1)请将步骤③补充完整 。
(2)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应分别测量图乙中的 (选填序号)。
①AD ②AC ③BC ④BD
(3)用该装置进行探究比单独用一块玻璃板具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2.【答案】D3.【答案】C4.【答案】B5.【答案】C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L-d)/2
9.【答案】(1)6(2)下降
10.【答案】(1)漫反射;转换法(2)凸透;凹透
11.【答案】C12.【答案】D13.【答案】D14.【答案】B15.【答案】0
16.【答案】(1)FO;可逆(2)漫
17.【答案】(1)顺(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倒立、放大
18.【答案】(1)40°(2)不能;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3)120°
19.【答案】(1)B;显示光路(2)不在;③
20.【答案】B21.【答案】A22.【答案】A23.【答案】B24.【答案】D25.【答案】B26.【答案】A27.【答案】B28.【答案】D29.【答案】C30.【答案】D
31.【答案】72°
32.【答案】反射;不变
33.【答案】(1)较暗(2)不会(3)
34.【答案】(1)位置;1;玻璃板两个面所成的像基本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大小是否相等(3)玻璃板没有 和平面垂直
35.【答案】(1)重合(2)①④(3)成像更清晰或可以在较明亮的环境中实验(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