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7年级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 6节 凸透镜成像与眼睛视觉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及验证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厘米处,就会在凸透镜另一侧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30厘米处,则经凸透镜后会产生一个(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不能成像
2.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图中未画出)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 )
A.v2f C.u>2f D.f3.(2021七下·余杭期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cm B.45cm C.30cm D.15cm
4.(2021七下·西湖期中)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徐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
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
5.(2021七下·台州期中)在凸透镜的主轴上放着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a端在2倍焦距之外,则木棒所成的像( )
A.a、b端都变细 B.a、b端都变粗
C.a端变粗、b端变细 D.a端变细,b端变粗
6.(2021七下·台州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 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
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7.(2021七下·拱墅期中)小金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物距(cm) 10 15 20 30
像距(cm)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8.(2021七下·萧山期中)若空中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始终保持u>f)。下列叙述: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演员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①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③④正确
9.(2020七下·诸暨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点燃蜡烛,观察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像是倒立、 的实像。
(3)在(2)的基础上,当光屏略微向右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如果蜡烛与凸透镜不动,那么,在凸透镜前放置 透镜(选填“凸”或“凹”),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其实就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
10.(2019七下·嵊州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依次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并调整好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小明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没出现烛焰的像。但A在放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厘米。
(2)小明将蜡烛移至零刻度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回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模糊的像,当把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后,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看到清晰像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光屏的方向移动,在光屏上可以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11.(2021七下·兰溪期末)同学们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1)实验开始时:如图甲,让蜡烛的 (用 字母表示)处与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
(2)实验过程中:
①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此时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大小范围是 。
②蜡烛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燃烧会变短,此时光屏上所成的像会往 移。
(3)实验结束后: 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些成像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A.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
B.物距等于2f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C.物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D.物距等于f是成倒立和正立像的分界点
12.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10厘米的凸透镜,高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像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像高L像(厘米) 像距与物距之比(v/u) 物距与像距之和(u+v)(厘米)
1 60.0 12.0 0.60 0.20 72.0
2 50.0 12.5 0.75 0.25 62.5
3 30.0 15.0 1.50 0.50 45.0
4 18.0 22.5 3.75 1.25 40.5
5 16.0 26.7 5.00 1.67 42.7
6 14.0 35.0 7.50 2.50 49.0
(1)根据实验需要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
(2)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像与v/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3)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与像距变化量△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b)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变化时,L像、u+v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得初步结论是.
二、凸透镜成像相关仪器及其原理
13.(2021七下·上虞期末)在某些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m
14.(2021七下·西湖期中)照相机、投影仪、摄影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下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投影仪、摄影机和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投影仪: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C.摄影机: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放大实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15.(2021七下·杭州期中)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16.(2021七下·滨江期中)如图所示,小闻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C.若要使像变得更大,可以把凸透镜适当靠近胶片
D.将白色墙上蒙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17.(2021七下·萧山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错误的是( )
A.可能是酒和凸透镜对光产生折射,出现放大的像
B.空杯时,“七仙女”的图片可能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小,使原来在焦点上的图片移在一倍焦距以外,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原来在焦点上的图片移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
18.(2019七下·长兴期末)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出现了一些“手机控”。
(1)媒体报道,市民刘先生在开车途中,发现前方出现心仪已久的靓车,便掏出手机拍照准备发微信感叹两句,看到前车急刹后刘先生也踩了刹车,但还是发生了追尾事故,这是因为汽车具有 。
(2)刘先生在行驶时从倒车镜(凸面镜)中看到后车A侧的转向灯闪烁,如图甲所示,则该司机判断后面的车准备向A甲乙侧转向 (选填“左”或“右”)。
(3)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乙)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 的条件。
19.(2019七下·长兴期中)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 (选填“反射”或“折射”)。如图甲,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张照片,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大,只需将二维码 (选填“靠近”或“远离”)手机摄像头。如图乙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 (选填“像距”或“物距”)。
20.(2019七下·天台期中)课外拓展课上,小明用一个放大镜近距离观察小昆虫,当他发现看不太清楚小昆虫时,正确的做法是 (填“将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或“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近一点”)。由于小明不小心将放大镜掉在地上摔掉了一小块,他用此放大镜 (填“能”或“不能”)成一个完整的小昆虫的像。
21.(2019七下·温州期中)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它的工作原理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图乙和图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时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的。
22.(2019七下·杭州期中)如图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电化教学设备,你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吗?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如图所示,投影仪上有一个用凸透镜做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成像。
(1)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
(2)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屏幕上的像太小,应该使影片离镜头 (填“近一些”或“远一些”),同时需使投影仪离屏幕 (填“近一些”或“远一些”)。
23.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 (填“远”或“近”)些。
24.(2018七下·柯桥期中)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它是一个戴在眼睛上的微型电脑,如图所示,使用时要盯着眼前12mm处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它的推出让人惊叹科技的进步。但由于靠眼睛太近,长期使用易导致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患这种眼病的人需要配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进行矫正。
25.(2020七下·下城期末)小金制作了一个焦距可调节的水透镜,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圆环支架上安装一个进出水口,在圆环支架的两侧密封上透明的橡皮膜,用注射器通过软管连接进出水口,并向圆环与橡皮膜所围成的空间内注水,使其呈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便制成了一个焦距可调节的水透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将制好的水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中心、水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 ,之后将水透镜的位置固定,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观察到与烛焰等大的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2)从水透镜中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大,若不改变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光屏应向 移动,光屏上仍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透镜中注水时,若不改变蜡烛、光屏和水透镜的位置,则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放 (选填“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光屏上仍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透镜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α表示,即α=1/f。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米,它的焦度就是:α=1/0.5=2米-1。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米-1,它的焦距是0.25米。
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1)如图所示为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视力缺陷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 )
A.近视、凸透镜 B.近视、凹透镜
C.远视、凸透镜 D.远视、凹透镜
(2)若他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米,则该镜片的焦度为 米-1,度数为 度。
三、眼睛的结构与视力矫正
27.(2021七下·临海期末)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如图甲)。图乙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 D.远视眼,镜片Ⅱ
28.(2021七下·兰溪期末)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年来近视愈加严重,有关部门要求从校园和社区开始加强眼睛防护,明确规定中小学生不能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进校园,保护眼健康。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
A.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引起的
B.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C.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要在光强度适宜的环境下阅读
D.使用手机时,眼睛与屏幕应相距50~70厘米,且不要长时间地使用手机
29.(2021七下·滨江期末)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mm。如上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应佩带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 )
A.近视眼,小于0.05mm B.远视眼,小于0.05mm
C.近视眼,大于0.05mm D.远视眼,大于0.05mm
30.(2021七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乐戴着眼镜清晰看到远处物体S的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②为晶状体,对光有发散作用
C.小乐患的是远视眼
D.矫正前,远处物体S的像成在视网膜前面
31.(2021七下·拱墅期中)小金最近没有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看近处清晰而看远处模糊。则他眼睛的疾病和纠正措施分别为( )
A.乙、丙 B.乙、丁 C.甲、丙 D.甲、丁
32.(2021七下·杭州期中)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3.瞳孔的变化与光线强弱的关系:当光线强时,瞳孔 ,使进入眼球的光线减少;当光线弱时则相反。晶状体的形状通过 来改变,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34.(2021七下·滨江期中)小林利用水透镜来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水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厘米的是图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最大的是图 。
35.(2021七下·诸暨期中)眼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至关重要,人通过眼获取了总量
80%以上的信息。如图为眼的纵切示意图。
(1)由看近到望远时需要由睫状肌调节[ ] 的曲度。
(2)某同学经常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导致患上近视眼。该同学看物体时,外界物体的像落在[④]视网膜的 (选填“前”或“后”)方,可佩戴 (选填“凸透镜” 或“凹透镜”)矫正,从而在 形成视觉 。
36.如图是眼球成像原理图,图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一个 镜,请写出成像原理与该图相同的一种仪器 。
37. 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 像
(2)当向水凸透镜内 (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 透镜.
38.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cm~25cm
C.0~25cm D.10cm~极远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2.【答案】C3.【答案】D4.【答案】C5.【答案】D6.【答案】D
7.【答案】A8.【答案】D
9.【答案】(1)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2)缩小(3)凹
10.【答案】(1)大于(2)放大;靠近
11.【答案】(1)A(2)012.【答案】(1)像距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 (2)物高与像高的比值等于物距与像距的比值
(3)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距变化量△u大于像距变化量△v;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与物距的和(u+v)先变小后变大
13.【答案】A14.【答案】A15.【答案】D16.【答案】B17.【答案】C
18.【答案】(1)惯性(2)左(3)大于二倍焦距
19.【答案】反射;靠近;物距
20.【答案】将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能
21.【答案】凸透镜;照相机;远离
22.【答案】(1)放大;倒立;改变光传播方向(2)近一些;远一些
23.【答案】照相机;缩小;2f;近
24.【答案】近视眼;凹透镜
25.【答案】(1)高度(2)右;近视眼镜
26.【答案】(1)B(2)5;-500
27.【答案】D28.【答案】B29.【答案】C30.【答案】D31.【答案】C32.【答案】D
33.【答案】缩小;睫状肌
34.【答案】(1)乙;乙(2)丙
35.【答案】(1)①;晶状体(2)前;凹透镜;大脑
36.【答案】凸透;照相机
37.【答案】(1)缩小;实(2)注入;前;凹
38.【答案】(1)倒立(2)焦距;像距(3)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