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天平称重的具体情境图,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归纳出等式性质(二),即: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让学生理解可以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并学会用等式性质解形如2X = 10 的简单方程。
教学重点:
探索归纳“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2X = 10 的简单方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天平、贴有标签的砝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旧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加、减法的方程,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4y = 2000
问:这是一道什么方程?(乘法方程)现在会解吗?(不会)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二)
联系我们上节课发现的规律,同学们有什么新的猜想呢?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是否成立?
二、探索新知
(一)、验证一
1、实验操作:指名2名学生配合老师在天平上演示
①、天平的左边托盘放一个X g 的砝码,右边托盘放1个10g 的砝码。天平指针现在怎么样?(指向中间,天平两边平衡)
天平平衡了,大家可以用等式来表示现在的等量关系吗?(学生说,老师板书等量关系式:X=10)。
②、再让学生在天平的左边连续放3个X g 的砝码,引导学生看天平的指针,说明什么?(天平不平衡)
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右边也要放3个10g的砝码)
让学生在右边托盘也连续放3个10 g 的砝码。问:天平指针现在怎么样?(指向中间,两边仍然平衡)
天平仍然平衡,大家可以用等式来表示现在的等量关系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出等量关系式:4X=40)。
③、教师用课件演示一遍教材中的图示,并写下等量关系式:
X=5
3X=15
2、验证猜想:
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X=5 X=10 说明什么?(天平两边平衡)
3X=15 4X=40 又说明了什么?(天平两边平衡)
这两道算式两边有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第一道等式两边同时乘了3或4就变成第二道等式。结果仍然相等。)
验证结论: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二)、验证二:
引导:通过天平演示,我们验证了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等式成立。那么可不可以用天平来验证一下“等式两边同除以一个数,等式是否成立”的猜想呢?
1、学生分组活动: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利用天平操作,写出每步实验的等量关系式。
2、各小组汇报验证结果,教师板书等量关系式:
3、在预设的2 X = 20一组汇报结果后,教师用课件重现这组的实验
过程,加深学生印象。
教师板书不同数据的等量关系式:
2 X = 20 3X = 15
X = 10 X = 5
4、引导学生观察各组两道等式的变化规律,得出验证结论:
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强调:等式两边能除以0吗?(0不能做除数)
(三)、归纳总结:
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我们能不能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解乘、除法这类方程呢?
(四)、应用:
1、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2,让学生根据图示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口头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2、教师板书解方程的过程,并进行讲评。指名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解: 4y = 2000
4y÷4 = 2000÷4
y = 500
问:怎样判断解是否正确?(口头检验)
三、巩固延伸
1、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例3。(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并说说解方程的依据。)完成后教师简单点评。
2、集体完成教材第70页例4。(指名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鼓励学生就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练一练:
教材第71页第2题(让学生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思考:解方程36÷y=9
六、板书设计
解方程(二)
X = 10 X = 5 2 X = 20 3X = 15
×4 ×3 ÷2 ÷3
4X = 40 3X =15 X = 10 X = 5
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 或 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4 y = 2000
解:4 y÷4=2000÷4
y=500
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