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5 21:0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6 表里的生物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洪亮(hónɡ)  盲人(wánɡ)  清脆(cuì) 单调(diào)
B.证实(zhènɡ)  蟋蟀(shuài)  加速(sù) 齿轮(chǐ)
C.搜集(shōu)  阶段(jiē)  花圃(pǔ) 打转(zhuàn)
D.事例(shì)  灵感(lín)  领域(yù) 机遇(yù)
2.选择关联词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遇到再大的困难, 不必悲观失望。
A.即使……也…… B.只要……都…… C.因为……所以…… D.虽然……但是……
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4.下面句子中的分号用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B.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
C.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D.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
5.下面句子中哪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请你选出来_______________。
A.诸葛亮明知周瑜不过是想借机陷害自己,却不和周瑜讲,说明诸葛亮怕周瑜。
B.《草船借箭》中聪明过人但又很自负、妒贤嫉能的人物是曹操。
C.《草船借箭》一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D.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能造出弓箭,是因为军情紧急,急需用箭。”
二、填空题
6.形近字组词。
论( )街( )誉( )燎( )蚀( )
伦( )衔( )益( )僚( )浊( )
7.写出下面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 )
2.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
3.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 )
4.春天的樱花,夏天的紫藤,秋天的黄菊,冬天的蜡梅……点缀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
三、语言表达
8.口语交际。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从你读过的书籍中列举至少三本书中三个人物的经历来证明你的观点。
我的观点 _______
人物姓名 ____ ____ ___
事迹经历 ____ ____ ____
分析总结 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①垃圾常给人脏、臭的印象,但其实只要放对了地方,垃圾山也能变金山!回收1个易拉罐,可以节省3小时的电视电力。回收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千克无铅汽油和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减少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厨余垃圾可制成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
②我们怎样才能将垃圾变废为宝呢?将垃圾进行分类,进行回收再利用便是最好的途径。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我们常见的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③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织物等。这些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厕纸、卫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可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生产有机肥料。有害垃圾主要是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汞温度计、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极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④现在许多社区、学校及公共场所都有分类垃圾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投放呢?投放前纸类应尽量叠放整齐,避免揉团;瓶罐类物品应尽可能将容器内产品用尽,清理干净后授放;厨余垃圾应做到袋装、密闭投放。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玻璃类物品应小心轻放,以免破损。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垃圾桶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蚊蝇溢生。
⑤为了方便市民进行分类投放,很多地区将垃圾桶都分成不同的颜色:可回收拉圾投入蓝色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投入绿色垃圾桶,有害垃圾投入红色垃圾桶,而其他垃圾则投入灰色拉圾桶。
⑥在垃圾分类中,没有旁观者,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每个人都责无旁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养成文明的行为方式,城市才能更加靓丽宜人。
9.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10.将垃圾变废为宝最好的途径是_____。垃圾分类,就是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_____、_____、_____,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1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草稿纸、卫生纸、面纸都是可回收垃圾。_____
②废电池、废荧光灯管都是有害垃圾,这些垃圾要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_____
③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应投放于蓝色垃圾桶内。_____
12.短文的第②④段都是以设问开头,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通过阅读这两段,我们可以知道它们分别写了_____和_____。
阅读与理解
感受优雅
①第一次感受到优雅,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那天,我骑车路过使馆区,要横穿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街口的时候,看见一辆小轿车疾驶而来,我捏住闸,单腿支地,等它过去。
②出乎我意料的是,那车也减速停了下来,车里一个胖胖的老外,微笑着冲我挥手——让我先过去。
③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有些失礼,可能是正处在第一次与外国人交流的局促中,我竟没有任何表示,低头匆匆而去。
④哪怕笑一下也好,我后来想。
⑤但那一次,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优雅。
⑥后来,学会开车以后,也曾有几次在人行道前把车刹住,然后优雅地微笑、挥手。然而,我看到的是无表情的人流,听到的是身后哇声一片。被我挡住的司机们,不许我优雅,鸣笛的时候肯定在说:这人真慢。
⑦优雅,有时真的很难,在别人眼里,那是另外的事情。
⑧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公司的宴会。组织者可能是怕说完了就吃太没品位,事先准备了几个小节目,想给食客们添些丝竹之乐。领导致辞后,公司的一位小姐走上台,演奏《梁祝》。当时我就想:完了。
⑨果然,小姐优雅的琴声很快便淹没在觥筹交错之中,虽然其间服务员几次调大麦克风的音量,但仍一次次地被鼎沸的人声盖住。小姐后来草草地结了尾,红着脸下了台。
⑩这时,席间才传来稀落的掌声。是组织者太天真了,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他所期待的台上台下交相辉映的场面只会出现在德国或奥地利的电影中,我想。
前几天,在某公司的演示会上,我再次看到了这种人文的反差。
那次演示会中间有个休息,百十来位听众三五成群地散开来,挤在大厅里喧哗,摩肩接踵,像一个集市。
这时,一个西服笔挺、满头金发的外国人(对不起,又是一个外国人)出现在会议室门口,他看了一眼熙熙攘攘的人群,略一迟疑,但还是走了出来。
他小心翼翼地左右躲闪着,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在人缝中慢慢地前行。他冲每一个与他目光接触的人点头致意,如果谁在前边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就停下来,等着,而决不像我们所习惯的那样分开众人。
最后,在走了许多的曲线,几乎绕了一个大弯之后,他向我站的大门口走来。我侧侧身,让开通道。他看见我后,点了点头,经过我身边的时候,还轻声说了一句:“Thank you!”
这个洋人,在腾挪间,把他的教养解释得一清二楚。
我真的服了。
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而不是我们所刻意的那种,比如装束,比如动作,比如在宴会上拉拉小提琴。
那不是真的优雅。
13.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局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⑶段中“我竟没有任何表示”的“竟”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⑺段的画线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⑽段中“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具体表达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认为“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综览全文,谈谈“我”所说的优雅的本意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2.A
【解析】
【详解】
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故选“即使……也……”
3.B
【解析】
【详解】
选B项错,是因为从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说一群蚂蚁就可能翻江倒海,有点言过其辞,不符合实际。
C句是排比,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此句符合这一条件,充分说明叶片给房屋带来的好处。例如:如果说爱是三月淅沥的春风,感恩就是小草吐露的新绿;如果说爱是初夏生机的日光,感恩就是材木成长的浓绿;如果说爱是冬日洁白的雪花,感恩就是颗粒饱满的小麦。
A句是比喻,把图书馆比作宝库,形象生动。比喻:为了更形象地描写说明事物,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一个完整的比喻句有本体、喻体和喻词组成。常见的比喻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借喻中可以不出现喻词。例如: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D句是拟人,用欢笑、推、挤、热闹等词把“藤萝”拟人化了,生动形象。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号的运用。分号可以用于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也可用以分隔多重复句第一层次的分句,分项列举各项,辞书的条目在同一义项下有三个及以上释义时也常用分号分隔。
B项分号使用错误,“嘀嗒”“嘀嗒”之间不是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不能使用分号。是表示表发出的声音,一般性停顿,应使用逗号。
5.C
【解析】
【详解】

6. 议论 伦理 街道 衔接 荣誉 有益 燎原 官僚 腐蚀 浑浊
【解析】
【详解】

7. 比喻 反问 拟人 排比
【解析】

8. 失败是成功之母 爱迪生 爱因斯坦 史泰龙 一生发明1000多种发明,可失败了上万次,在制造电灯时,爱迪生就失败了1340次,正是爱迪生的耐心与信心,才能使电灯发出耀眼的光辉。 制作小板凳,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后才成功。 在先后共计1849次碰壁面前,没有打退堂鼓,继续坚持不懈,终于在第1850次获得成功。 他们的事例证明了那句哲理:“失败乃成功之母”。
【解析】
【分析】
【详解】
阐述本题要围绕“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作答。所举实例要与观点一致,且具有典型性。
9.垃圾分类
10. 将垃圾进行分类,进行回收再利用 分类储存 分类投放 分类搬运
11. × √ ×
12. 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 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 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解析】
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括能力。完成此类文章概括文章标题练习时,把文章表达的中心说清楚即可。
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信息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将垃圾进行分类,进行回收再利用便是最好的途径。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便可得出答案。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根据“厕纸、卫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可得知答案。
(2)说法正确。
(3)厨余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而蓝色垃圾桶应该投放可回收拉圾。
1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设问句作用的分析以及对文段大意的理解。短文的第②④段都是以设问开头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同时也让读者明确了这两个自然段所要阐述的内容。
13. 因为某种原因而行为受到约束。 个人认识或欣赏事物的水品。
14.不能,表现当时作者的行为的不礼貌,而作者对此感到得到的后悔也表现了作者那时与现在的思想的差异。
15.对生活中优雅并不是普遍都具有甚至忽略的一种无奈
16.当时在场的观众并不具有优雅的品味
17.是指出于人的本性,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包容与感谢。不是形式主义,不会出于某种形式而刻意去做。
【解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