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综合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综合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5 21:0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一组是:( )
A.悄悄地挪移 悄悄地提醒 悄悄地溜走
B.轻轻地抚摸 轻轻地拍打 轻轻地咳嗽
C.匆匆地赶路 匆匆地走过 匆匆地埋怨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赤裸裸 一番 锻练 机敏 名义
B.惊羡 幅度 附合 暄哗 附庸
C.挪移 蒸融 幸而 基业 优雅
D.消受 堂皇 薄弱 涔涔 钮扣
3.与“惊惶”这个词语结构不同的一项是( )
A.惆怅 B.徘徊 C.玲珑 D魁梧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自习课上,教室里一声不吭,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B.过完春节后,我们都回城工作去了,乡下的奶奶感到心里空空落落的。
C.不必刻意寻春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D.哥哥正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自己的荣誉证书。
二、填空题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
这是对“我”_____________的描述,写出了“我”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本文不是表现童年的无知,而是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细怀逝去的母亲,为了生计,母亲______________,最后还认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惊惶地连声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
这是对“我”_____的描述,写出了“我”内心的____________。
2.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它们”指的是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本文不是表现童年的无知,而是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细怀逝去的母亲,为了生计,母亲_____________,最后还认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惊惶地连声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1)这两句话抓住母亲的_______和_______进行描写,突出了母亲_______的复杂心情。
(2)句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还会对“我”说些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一写“奔跑在田野中”的情景,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我的心情好极了,我奔跑在田野中,____________。
我心里难受极了,我奔跑在田野中,____________。
8.按要求写句子。
1.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急遽而漫长的变化。(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举办一次奥运会,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老师的表扬,王丹的脸红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jǐ gěi)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意,也没有影子。我不禁(jīn jìn)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9.用“ ”画出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10.联系上下文,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杨柳枯了( )
A.(植物等)失去水分 B.(河流等)变得没有水 C.没有生趣;枯燥
②桃花谢了( )
A.感谢 B.认错;道歉 C.(花或叶子)脱落
11.选段拿“燕子去了”“_______”“______”跟时光作对比,写出了时间_____________的特点。
12.读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你对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俗话说,时间就是生命!你觉得怎样才能算是珍惜时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写一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句子,完成练习。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15.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去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
16.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时间的__________,表现出了作者对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7.习作。
“特别”的意思是不一般,与众不同。小学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很多特别的事:一段特别的旅程,一场特别的活动……你也一定遇见过很多特别的人:特别的老师,特别的同学……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一些特别的风景、特别的礼物,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取小学生活中的一份“特别”写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要求:(1)题目自拟。(2)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地+动词”。
悄悄地:指声音低微,不声不响。多形容声音很轻,有寂静安静之意。
轻轻地:用很少力量或压力地;温和地;温柔地。
匆匆地: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样子。
C项,“匆匆地埋怨”搭配不当,可以改为:无尽地埋怨。
2.C
【解析】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 对汉字结构的分析理解能力。汉字有八种结构:独体结构 、品字形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穿插结构。
“惊惶”是左右结构,ABC选项的汉字都是左右结构,D项的“魁”是半包围结构。故选D。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即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一声不吭: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主语应为人。句子的主语是“教室里”,使用错误。
B项,空空落落:冷清寂寥、空空洞洞。这里形容独自在乡下的奶奶的心理,使用正确。
C项,千门万户:形容殿宇深广或形容人户众多。这里形容春走进了家家户户,使用正确。
D项,翻箱倒柜:形容彻底翻检。这里形容哥哥在家翻找荣誉证书的情形,使用正确。
5. 内心活动 疑惑不解与焦急 母亲的腿 母亲的忙碌 每天有干不完的活 对不起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1)本题考查了写作手法之一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常见的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要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忘了”可知,这是对“我”心理的描述,写出了“我”内心的疑虑。
(2)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指的是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有时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表层意思就是指根据字面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是指句子所包含的感情,观点,议论或主旨等。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这个句子出自课文《那个星期天》。“它们”指的是母亲的腿,这句话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因此本文不是表现童年的无知,而是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细怀逝去的母亲,为了生计,母亲每天有干不完的活,最后还认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惊惶地连声对“我”说“对不起”。
6. 内心活动 疑惑不解与焦急 母亲的腿 母亲的忙碌 每天有干不完的活 对不起 神态、动作 语言
因不能满足孩子出去玩的心愿而感到愧疚、无奈
表示语言的省略
示例:都怪妈妈顾着忙事情,没法带你出去玩,以后一定找时间带你去。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了写作手法之一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常见的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要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忘了”可知,这是对“我”心理的描述,写出了“我”内心的疑虑。
2.本题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指的是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有时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表层意思就是指根据字面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是指句子所包含的感情,观点,议论或主旨等。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这个句子出自课文《那个星期天》。
“它们”指的是母亲的腿,这句话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因此本文不是表现童年的无知,而是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细怀逝去的母亲,为了生计,母亲每天有干不完的活,最后还认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惊惶地连声对“我”说“对不起”。
3.(1)考查了对描写方法的辨析。“惊惶”是对母亲神态的描写,“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是动作描写,“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是语言描写。通过这些描写,能体会到母亲因不能满足孩子出去玩的心愿而感到愧疚、无奈的复杂心情。
(2)考查了对标点符号作用的辨析及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写话的能力。句中的省略号表示母亲还说了很多话,没有写出来,省略了,所以表示语言的省略。结合对前文对母亲的描写想想母亲还会说些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7. 微风带着香甜的气息,如同母亲温软的手抚摸着脸颊。金灿灿的油菜花大片大片地开了,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在金色的海洋中,我听到田野在歌唱,唱着一曲欢乐的歌。 微风吹过我的脸颊,却让我更加焦虑不安。金灿灿的油菜花大片大片地开了,黄得刺眼。在金色的海洋中,我听到田野在嘲笑我,议论声令我心烦不已。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的理解及作用的分析,还要求学生能根据人物心情描写环境特点。
8. 我感觉到变化。 您说买菜回来就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举办一次奥运会,这难道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吗? 听了老师的表扬,王丹的脸红得就像一个大苹果一样。
【解析】
【详解】
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 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 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2.这个句子是一个没有疑问词的反问句,要改为陈述句应把问号改为句号,句中否定词“不是”改为肯定的“是”。根据语句表达的通顺性,也可省略掉这个“是”。
3.本句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举办一次奥运会”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不能进行反问。反问应从“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入手。在这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同时表达肯定的“是”加上否定词变成“不是”。
4.本题要求改写成比喻句。我们要把握住比喻中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这个重点,进行改写。本体是“脸”, 相似点是“红”,用“苹果”来作比喻,显得生动、形象。
9.gěi jīn
10. A D
11. 杨柳枯了 桃花谢了 一去不复返
12.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个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表现了日子的渺小和消逝之快,表达出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十分无奈的愁绪。
13.珍惜时间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14.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或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偶成》
【解析】
【分析】
9.
此题考查字音。
“给”是多音字,[gěi]交付,送与。[jǐ]供应。在“给了”中读“gěi”;
“禁”是多音字,[jìn]不许,制止。[jīn]受得住,耐久。在“不禁”中读“jīn”。
10.
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即可,①“杨柳枯了”中“枯”指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②“桃花谢了”中“谢”指(花或叶子)脱落。
11.
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短文内容“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可知,选段拿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跟时光对比,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12.
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可知,这句话把“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还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写是为了说明时光流逝之快,表现出作者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13.
考查了结合实际来谈自己对珍惜时间的理解。写出自己平时浪费时间的事情,并指出应该怎么改正即可。
14.
考查了珍惜时间的名言积累,我们学习的名言警句也很多,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有:金钱宝贵,生命更宝贵,时间最宝贵。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5. 轻烟#薄雾 薄雾#轻烟
16. 稍纵即逝 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解析】
【分析】
15.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根据比喻词“如”可知喻体为“轻烟、薄雾”。
16.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表达出作者对过去的日子的无奈和惋惜。
17.范文:
一节特别的课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爸爸妈妈要和我一起去上课。上午我上了一节兴趣班,就和爸爸妈妈来一起来到学校,虽然下着雨可是我心里特别高兴,因为爸爸妈妈要和我一起上课,我昨天还准备了今天要上的课呢!我们在教室里等着,家长们在走廊上也等着,上课时间终于到了,我们在密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多媒体教室。  
上课开始了。今天上课的内容是:有趣的游戏,张老师拿着小话筒提着各种问题,同学都把小手举的高高的,积极的回答各种问题。张老师终于叫到我了,我有点紧张,还过张老师说我回答的很好。我们在课堂上还做了一个游戏:张老师拿出一幅小丑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是小丑贴鼻子的游戏,张老师说了游戏规则,先蒙上眼睛,在原地转上三圈,再去给小丑贴鼻子。我们抢着举手要参加,先上去了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我们在下面可着急了,使劲的为他们加油,把鼻子贴正了,同学们都很兴奋。接下来,爸爸妈妈们也上来玩游戏了,我们也玩的特别开心,张老师的课上的真好,既增长了知识又可以玩游戏,我们好开心呀。回到教室,我们大家还受到了表扬,张老师说我们大家的表现都不错,真是很特别的一节课。
【解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