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练习试题(含知识点+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练习试题(含知识点+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30 14:4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课内+课外阅读练习试题
一、知识梳理
1、《绿》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安慰,是快乐!《绿》这首诗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2.《白桦》从多个角度描写白桦,表现了其高洁、挺拔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白桦的喜爱、赞美之情。
3.《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的小诗,诗中描绘了雨后小径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现代文
一、课内阅读
绿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 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 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 抬起头, 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 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 坐在亭边, 不必仰头, 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都空空儿的; 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 像半个环儿拥着; 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地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 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 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 瀑流经过时, 作急剧的撞击, 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 晶莹而多芒; 远望去, 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 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 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 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 点点随风飘散, 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 便倏地钻了进去, 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 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 攀着乱石, 小心探身下去, 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 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 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 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 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 望到那面, 居然觉着有些远呢!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 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 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她轻轻地摆弄着, 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她滑滑地明亮着, 像涂了“ 明油”一般, 有鸡蛋清那样软, 那样嫩;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 脱不了鹅黄的底子, 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 绿壁”, 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 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 西湖的波太明了, 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 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大约潭是很深的, 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 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 这才这般地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我若能裁你以为带, 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 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 我怎舍得你呢? 我用手拍着你, 抚摩着你, 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 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 我从此叫你“ 女儿绿”, 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 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有改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分外( )薄阴( ) 棱角( )飘散( )
寻它不着( )比拟( ) 蕴蓄( )抚摩( )
2.“梅雨潭”因为什么而得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多用比喻句, 找出你认为最生动的比喻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带有“绿”字的诗句, 看谁写得最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一)花园四季
在我家楼前,有一个花园,这里环境优美,景色迷人。
初春,迎春花开了,桃花含苞欲放,垂柳抽出新枝。远远的望去淡淡的绿色,十分迷人。当花园里百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时,真叫人如醉如痴。
炎热的夏天,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月季花,一棵棵垂柳像一把把遮阳伞。早晨,小学生在那里背英语单词,白天,老人们在要树下摇着扇子聊天,晚上,孩子们沿着路追跑。
深秋,树叶枯黄了,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像铺了一层黄色的地毯,踩上去软棉棉的。
寒冷冬天,虽然树木不如春天那么艳丽动人,但是,下雪时,松柏树上排满了雪花,高高的枝上罩着一层霜,好像披上了一层白纱。
自然环境的美,为我们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优美—( ) 艳丽—( )
枯黄—( ) 乐趣—( )
6.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顺序观察景物的。
7.这篇短文是围绕第______自然段写的。
8.作者抓住了花园四季不同的景色特点进行描述,写初春________开了,__________含苞待放,_________抽出了新枝;写盛夏五颜六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像一把把遮阳伞;写深秋________枯黄,纷纷扬扬地__________地上;写隆冬突出了_______时的景象。
9.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
(二)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10.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
A.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11.第②段中“捣衣”是指( )
A.万户月下演奏 B.儿童调皮捣蛋
C.特殊材质衣服 D.用棒子打衣服
12.第③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
A.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13.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4.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15.如果将第④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
一、课内阅读。
(一)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7.本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8.这首诗中两个加点的“风雨”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20.写出三个关于大海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对这首短诗的理解,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短诗写的是冰心对大海的感受,是对大海的歌颂。
B.诗人由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了浩瀚的宇宙,想到了繁华的世界,想到了自己的胸怀,想到了人类的博大和宽广。
C.这首短诗运用连续的反问句,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D.这首短诗格调清新自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凄凉悲苦。
22.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仿写这首短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繁星(七一)
冰心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节选)
管桦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3.上面的诗歌和歌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母亲对孩子( )和孩子对母亲( )。
A.深深的依恋B.深深的爱C.殷切的期望D.深深的款意
24.对《繁星(七一)》中加点词语的解,正确的有( )(填序号)
①形容这样的回忆非常多,像潮水一样漫上来,使作者整个人都沉浸在这样的回忆之中。
②形容这样的回忆给作者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不会模糊、消失。
③从中能够感受到人的回忆是非常珍贵却又非常容易消失的。
④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永不磨灭”“刻骨铭心”等。
25.《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写出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6.下面两幅图,图( )对应《繁星(七一)》,图( )对应《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填序号)
27.你有怎样永不漫灭的回忆?仿照《繁星(七一)》中画“___”的部分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一)母亲的爱
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jī jī]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吹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街场
在诗歌前两节中,诗人通过_______春风这些景物,来表现母爱__________的特点。
(二)嫩绿的芽儿
冰心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29.这首小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劝勉_______。
30.“芽儿”“花儿”“果儿”三个意象的排列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嫩绿”“ 淡白”“ 深红”在诗中各有什么含义? 选择一个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查找资料, 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冰心的小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1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fèn bó léng sàn zháo nǐ xù mó
2.因为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3.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4.《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美妙 秀美 枯萎 趣味
6.初春 盛夏 深秋 隆冬
7.一
8.迎春花 桃花 垂柳 月季 垂柳 树叶 落在 下雪
9.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10.B
11.D
12.A
13.D
14.D
15.示例:不恰当。理由:①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②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16.示例:①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兴趣;②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17.比喻
18.前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刮风下雨;后一个“风雨”指心灵遭受打击而引起的不愉快甚至痛苦。
19.作者对母亲的依恋
20.波涛汹涌、无边无际、风平浪静
21.D
22.夕阳啊!
哪一片云彩没有红?
哪一方水塘没有光?
哪一次我的眼睛里
没有你夺目的光芒?
23.B A
24.②④
25.云朵 白莲花 洁白、美丽
26.② ①
27.圆圆的月下,寂静的海边,奶奶的怀里
28.海洋、太阳 深沉宽厚、广阔无边
29.拟人#排比 排比#拟 青年人奋发努力, 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 甘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30.不能。这个排列顺序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结果到将结果奉献于人类的过程, 这一过程正好对应了青年的人生过程“;芽儿”“ 花儿”“ 果儿”所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1.“嫩绿”显示了“芽儿”的活力与朝气;“淡白”说明了“花儿”的朴素无华和纯洁;“深红”象征着“果儿”的成熟、丰硕和美丽。
32.示例:《母亲》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