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课内+课外阅读练习试题
一、知识梳理
1.《海上日出》通过写作者在晴朗天气和多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向我们展示了这一伟大奇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和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记金华的双龙洞》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二、课内阅读。
(一)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短文中,“果然”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写时间极短、极快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的拟人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记金华双龙洞(节选)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 ),擦伤(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4.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空格处。
鼻子 额角
5.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孔隙具有_______的特点,选文通过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这个特点。(请写出两处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短文内容判断。
(1)小船小到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
(2)船的进出得两个人小心翼翼地划船才行。( )
(3)乘船时可以坐在船头也可以躺在船上。( )
三、课外阅读
(一)西栅的梆声(节选)
迟子建
①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辩。东栅因为天光和烟火气盛,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银粉色的。西栅呢,它被不绝的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起航。这片轻灵的花瓣,在我眼里就是烛白色的了。
②来乌镇的( )是人,( )有白鹭、云朵、展雾。与它们比起来,依赖车船出行的人,是多么被动啊。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 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身下这片枕河入梦的人家了,从天宇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飘飘洒洒,也是说到就到了。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 )它 们起了顽皮,( )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早晨的皇帝。
7.解释下列词语。
(1)舟楫:______________
(2)且歌且舞:__________
8.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9.阅读第①自然段,填空。
第一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乌镇比作____________。在作者眼中,东栅这片花瓣的颜色是________的,西栅这片花瓣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的。
10.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桃源洞风景区
佚 名
我的家乡永安是个美丽的地方。它有许多风景名胜,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桃源洞风景
来到桃源洞口,扑面而来的是一堵(摩 磨)天的(峭 俏)壁,像是将要压下来,却又被定身法定住似的。抬头望【 】险峻而又壮美【 】上有【 】桃源洞口【 】四个两米见方的大字和一首古诗。诗中“武陵人远桃空在,临眺踌躇意未休”两句点出了桃源洞的魅力。
傍山的石径旁有一条秀丽的小溪一桃花涧。 它从群山深处蜿蜒流出,淙淙汩汨,清澈透亮,如同一条碧绿的绸带。溪底的鹅卵石,色彩斑斓,纹理清(晰 淅)可见。 清绿的涧水充满着勃勃生机,欢笑着,奔流着,匆匆流向远方。每当暮春时节,夹岸桃树,落英缤纷,绯红的桃花漂在水面,如同一群粉妆少女泛舟而下,一阵欢(歌 哥)笑语。
①沿着山路往前走,过了锁洞桥,登上陡峭的山崖,便到了一座凉亭。从亭里往下望,翠竹郁郁蒽蒽,像个绿色的绣球,被抛在群山之中,绿影映入涧中,融进了无尽的诗情画意。山上有绿,水中泛绿,真是一个绿的世界。 往上望,便是著名的“一线天”。
“一线天”是桃源洞最著名的景观。传说这里原来是一座古山,当年杨八妹战败,领兵路过此地,因为岩尖钩破战袍,一怒之下,挥剑将这座巨岩劈为两半,于是,“一线天”便出现了。它有百米长,却不过尺把宽,只能容一个人侧身而行。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过此景后感叹:“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的确,进入“一线天”,石阶又陡又窄,欲退不能,欲进又难,只能摸着石壁向上攀登,走了一会儿,心神才稍定下来,抬头一看,宽阔的蓝天已成为一条湛蓝的细线,“一线天”由此得名。机械似的登完“一线天”的石阶,往下一看,灰蒙蒙一条长梯,仿佛从地面缓缓延伸上来,直到山顶,此时,真有凌云登天之感。大自然的力量就是这样神奇伟大。
此外,那( )的象鼻山、( )的凤冠亭、( )的棋盘石、凌霄的跨虹桥,也给桃源洞增添了几分秀丽、几分幽雅、几分豪迈。临栏远眺,更是别有一番心旷神怡、壮志凌云的神趣。
②啊,多么壮美、多么秀丽、多么神奇的桃源风光!
1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12.在第2自然段的“【】”内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13.把“精巧、光洁、憨厚”三个词语依次填入第6自然段的括号内。
14.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①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的作用,句②在文中起到 ____________的作用。本文详略得当,具体写了桃源洞风景区中“桃花润”和“________”的景色,象鼻山、________、棋盘石和跨虹桥则一笔带过。作者把“桃花涧”比作_______________,把“漂在水面的桃花”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画出徐霞客对“一线天”的评价,说说他这样评价的原因。
(三)闽南红砖古厝
【材料一】“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古厝的建筑有特色,它大量使用红砖红瓦和白色花岗岩,屋顶多为燕尾脊,细部装饰多用砖雕、木雕、石刻。红砖古厝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材料二】壮丽的红砖古厝主要分布于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在台湾以金门最为集中。金门县民俗文化村,始建于1900年,所有建筑材料及建筑师都来自闽南地区。可以说,两岸红砖建筑文化一脉相承,佐证着两岸的同根同源
【材料三】下面是三副红砖古厝的对联。
①本中郎派 家承学士风
②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③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6.古厝的建筑大量使用什么材料?( )(多选)
A.红砖 B.红瓦 C.玻璃瓦 D.白色花岗岩
17.古厝的建筑细部装饰是用( )
A.羽毛、亮片、干花 B.颜料、雕花、镶嵌
C.砖雕、木雕、石刻 D.堆贴、石雕、木雕
18.金门县民俗文化村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师傅都来自( )
A.台湾地区 B.闽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江南地区
19.红砖古厝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材料三,选择其中任意一副对联,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滕王阁
滕王阁,与岳阳楼和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雄伟壮观,气势不凡。滕王阁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造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名传千古。历代王阁屡毁屡建达28次之多,今阁为1989年仿宋代滕王阁修建而成。
滕王阁一眼望去像是三层,也有说七层、九层,到底是几层呢 一会儿上去数数!
顺着旋转楼梯一口气儿爬到了顶层,原来是六个参观层,六层上面是一层设备层,不供游人参观,一层以下有二层基座,所以总共是九层。抬头看到了天花板上螺旋形的藻井,色彩缤纷,金碧辉煌,让我想起天坛祈年殿的“九龙藻并”。
从六层开始往下观赏,每层都有红漆回廊,每层都有不同的人文景观和古董诗画。沿着每层的回廊东南西北四处绕,抬头均可见到巨大的匾额。滕王阁前面的广场,进来时谁也没有注意脚底下踩的是什么,因为目光投向了雄伟壮观的滕王阁,只有从上往下才能清晰地看到,广场上是一个巨大的镇压火神的“太极八卦图”。
第五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廊檐下有四块气势非凡的巨型金字匾额,内容均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东为“东引瓯越”,南为“南溟迥深”,西为“西控蛮荆”,北为“北辰高远”。
第三层和第五层一样是一个明层(第二层和第四层是暗层),这一层也是阁中个重要层次,同样也有四块牌匾,东为“江山入座”,西为“水天空霁”,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
登阁远眺,赣江里只有少量船只在运行,未见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色”的美景,秋水少之少,孤鹜竟也一只未见!
退到楼阁外,再次远观滕王阁主体,深觉雕梁飞檐,古典雅丽,气势雄伟滕王阁以其典雅的建筑艺术、深藴的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长久不衰,成为华夏古代明的象征,举世目的历史名楼!
21.下列不属于“江南三大名楼”的是哪一项( )
A.滕王阁 B.鹳雀楼 C.岳阳楼 D.黄鹤楼
22.滕王阁共有几层( )
A.三层 B.五层 C.七层 D.九层
23.第三自然段中的“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 )
A.金黄青绿颜色,引人注目。 B.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C.参观的游人衣着华丽。 D.形容像金子一样发亮的颜色。
24.滕王阁的第三层和第五层为什么会成为重要的层次?( )
A.处于中层,完全能够极目远眺。 B.每层都有红漆回廊,色彩缤纷。
C.处于明层,悬挂四块巨型匾额。 D.有不同的人文景观、古董诗画。
2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果然”的意思是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的相符。 在文中起到过渡的作用。
2.转眼间、一刹那间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4.额角 鼻子
5.狭小 (狭窄) 小船仅两人并排仰卧,不能容第三个人,来表示小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只能容一只小船进出。不能划桨,只能靠两头系绳子进出。作者这样描述它的窄。
6.√ × ×
7.船和桨,泛指船只。 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8.不仅 还 只要 就
9.比喻 一枝莲 银粉色 烛白色
10.比喻 拟人 把景物写活了,写得更加生动,有情绪了
11.划掉的:磨 俏 淅 哥
12., ,“ ”
13.憨厚 精巧 光洁
14.引起下文 总结全文 一线天 凤冠亭 碧绿的绸带 粉妆少女
15.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 桃源洞的“一线天”非常陡窄、险峻。
16.AD
17.C
18.B
19.红砖古厝主要分布于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在台湾以金门最为集中。
20.对联①:上联表明古厝主人的祖辈是官宦人家,家族显赫;下联表明古厝主人是书香门第,家风儒雅。
21.B
22.D
23.B
24.C
25.总结全文,概括了滕王阁的总体风格特点,点明了它在华夏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