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2、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3、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等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把握文章内容。
2、感悟人物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点,完成学习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略读的方法:1.不出声,不能指读,可以扫读。2.遇到和重点无关的 地方,跳读。3.动笔勾画关键语句。4.在5分钟内读完课文。请同学们学以致用,大显身手。
活动一:略读有法
用略读方法梳理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出现在第几自然段),并圈点勾画出关键字、词。
明确:③描标点③修润文章④送别客人⑤回复信件⑥写文明白如话⑦谈删除废字⑧分工“做”和“作”。
同学们找到了这些关键信息,梳理出更加清晰的文章脉络。
小结:略读策略是抓住重要关键句指过渡句、中心句(段首);提取关键性词语(动词)。
活动二:品句悟人
在作者通过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以上几件小事中,我们能品出叶圣陶先生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组长带领探究,组员做好批注,记录员记录,发言人进行总结)
屏显: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的人。(时间:3分钟)
请找出评价性语句,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例: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小组分享。所有同学边聆听边做好笔记。
1.“待人厚”,体现在哪些地方?(细读课文3-5段,圈画相关语句,在旁批注)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明确:这段是语言描写,纤毫毕现地展现了先生为人处世的态度。“不必客气”是尊重;“反而费事”是体贴;连续几个“不”更是宽慰,打消“我”的顾虑。五句话,透着温暖、谦虚和诚恳。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你看怎么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明确:“亲自来”“照样来商量”处处体现着叶老平易近人和为学谦虚的优秀品质。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时,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明确:一系列动词的直白描绘,极其生动地写出叶圣陶先生坚持以礼待人的执着态度。晚年时的举动,更将其谦谦君子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其德行源于心,任何情况下都能如此保持,始终如一。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明确:“悔恨”“悲伤”,这自然流露的感情,体现叶圣陶先生的“厚”,感人至深。他体察别人的痛苦,为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这就是仁厚,是大爱。于无声处给人震撼。
2.“律己严”,体现在哪些地方?(细读课文6-8段,圈画相关语句,在旁批注)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明确:“常常”“不止一次”说明多次,反复地说,写作要明白如话,用语要简洁,这正是他写文章主张的一贯表现。他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叶圣陶先生的“常常”又与现实的“常常”形成对比,有力地说明他主张文风简洁的现实意义。同时表明他要把这种对写作的要求推广出去的决心和努力。这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明确:“同样”体现了叶圣陶先生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 “不······决不”更补写了认真程度。“完全”呈现严谨的态度。细小之处更见其谨严自律的节操和风范。
张中行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肖复兴说叶圣陶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小结:评价人物性格方法:1.关注评价性语句。2.关注细节(言行)。3.关注反复的词语。4.关注修饰词。
活动三:读文探情
老师注意到作者在文中写道:“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
屏显: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品读课文首尾两段,圈画特别之处,说说你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没有想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人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明确: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痛失良师益友,痛失教育大师。无限哀痛、深切缅怀、无比敬仰之情。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明确:开头8个字,两处停顿,一顿肠一断,表达沉痛的哀悼之情。短句,突出强调“先生”“人”,表达深沉追思和对其人品的最诚挚的敬意。
“常常”,是为突出作为语文教育同行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作文主张的认同和颂扬。
“深重的苦心”,是叶老提出作文主张的良苦用心。张中行先生感同身受。
理解先生的苦心,传承先生的写作主张,这是对先生最好的怀念。
活动四:如何写“话”
叶圣陶这样一位平易近人又伟大的学者,他的写文观点,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屏显:叶圣陶的“写话”风格给我们什么启发?
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明确:简明、顺畅、通俗、质朴。在写作时不仅要注意句段,也应该重视字的删改,使语言更简洁。
作业布置:(必做)请选出随笔中一篇写人的习作,按照本课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与方法,对习作进行修改。
要求:(1)从字、词、句,以及标点等方面进行修改。
(2)修改后为自己的习作做出评价。
(选做)尝试阅读叶圣陶作品《稻草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