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单选题
《三字经》里写道:“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里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 元昊 B. 努尔哈赤 C. 阿保机 D. 阿骨打
电视剧《杨门女将》中,杨门女将在大破天门阵中打败辽军。建立“辽”政权的是()
A. 元昊 B. 耶律阿保机 C. 杨坚 D. 赵匡胤
“一度称雄漠北统治契丹的突厥、回纥已经风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自顾不暇,都给辽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台亮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这说明()
A. 此时的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
B. 中原政权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
C. 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有重要关联
D. 辽的勃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
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少数民族首领 ②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
③都向汉人学习 ④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⑤后来都取消了帝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契丹开国君主阿保机重用汉人谋士, 学习中原文化和制度。采用汉字偏旁创制契丹文字,建立孔子庙,春秋祭拜。他还创立南北面官制。这些措施的结果是( )
A. 促进了契丹族和汉族的根本交融
B. 增强了契丹国的实力
C. 使契丹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空前加强
D. 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A. 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 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澶渊之盟》是哪两者之间的盟约( )
A. 北宋与西夏 B. 北宋与辽 C. 南宋与金 D. 南宋与西夏
对北宋和辽、北宋和西夏的议和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议和
②辽和西夏都要对北宋称臣
③北宋每年都要向辽和西夏送大量财物
④议和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中国政治通史》)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澶渊之盟对北宋是一种屈辱
B. 辽宋议和实现了双方的和平
C. 澶渊之盟不利于民族的交融
D. 澶渊之盟对宋辽都十分有利
“辽宋为兄弟之国, 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 不得创筑城隍”上述内容被称为( )
A. 陈桥兵变 B. “澶渊之盟” C. 宋夏议和 D. 宋辽争战
二、材料解析题
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交流学习而形成的。民族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他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蕃人旧日不耕田,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材料三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四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是哪位皇帝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采取措施?请列举这一时期民族友好交往的例子
(2)材料二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况?
(3)材料三中的“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4)哪一历史事件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四中的“二敌”指哪两个政权?请结合材料,分别从政治角度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宋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高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10~13世纪我国民族政权示意图 北宋初年,宋辽互有征战。1004年,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西夏建立后,多次进攻北宋。1044年,宋夏议和,宋每年赐给西夏岁币。宋和辽、夏和议以后,恢复了经济文化交流。
(1) 分析材料一,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
(2) 材料二反映宋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宋在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的过程中,屡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与宋朝实行的什么国策有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的天然屏障,直接关系着中原的安危。北宋初年,统治者曾有一番雄心壮志, 要立志收复燕云十六州, 恢复昔日汉唐一般的大一统江山。但与辽军三次交战,三番战败以后,北宋统治者便改变了政策。
材料二 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时,更为契丹人的汹汹气势吓破了胆, 进而对辽朝采取妥协投降政策,这个妥协以每年30万岁币作为条件。
材料三 西夏与北宋的战争,破坏了党项族与汉族人民的正常贸易,中断了内地对西夏的粮食供应。西夏人民怨声载道,编了“战不如和”等“十不如”的歌谣广为传唱。后来,西夏统治者向北宋提出和好的请求。宋夏和议,北宋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茶叶3万斤,绢15.3万匹。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燕云十六州”是辽哪位皇帝在位时占领的 该事件的发生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会发生澶州城之战 其结果怎样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北宋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带来了什么危害
(4)你如何看待材料中北宋与辽、西夏的和议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略
2.【答案】B
【解析】
B.根据所学可知,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公元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临潢府,史称阿保机为辽太祖,所以选B。
A.元昊是党项族首领,建立了西夏政权,故A项错误。
C.杨坚是隋朝的建立者,故C项错误。
D.赵匡胤是北宋的建立者,故D项错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C.据“一度称雄漠北统治契丹的突厥、回纥已经风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自顾不暇,都给辽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台亮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可知,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有重要关联可以在题干中体现,故C正确。
A.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A。
B.中原政权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
D.辽的勃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对题干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
故选C。
4.【答案】A
【解析】①②③④.据所学知,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分别是契丹族和党项族的首领,分别建立了辽政权和西夏政权,他们都向汉人学习,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故①②③④正确。⑤后来都取消了帝号不符合史实。故排除⑤。
故选A。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阿保机的治国措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保机重用汉人,并且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增强了契丹国的实力。
6.【答案】C
【解析】略
7.【答案】B
【解析】北宋时期,与北方的辽经过澶州之战,签订了议和盟约《澶渊之盟》。规定,辽撤兵,辽向宋称臣,北宋给辽岁币。
故选B。
8.【答案】B
【解析】略
9.【答案】B
【解析】B.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攻宋,逼近澶州,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御驾亲征。真宗抵达澶州,宋军士气大增,击溃辽军。公元1005年,辽宋在澶州达成和议,双方约定各守边界,这就是“澶渊之盟”。本题材料认为,澶渊之盟的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辽宋议和实现了双方的和平,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综上,故B正确。
ACD.综上,此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辽之间的议和。题干材料介绍的议和双方分别是辽和北宋,并且协商了关于国界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这应该是“澶渊之盟”的内容。
11.【答案】(1)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
(2)民族融合(交融)。
(3)宋朝;契丹族。
(4)澶渊之盟。
(5)辽和西夏;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12.【答案】【小题1】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与西夏的议和;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
【小题2】战和并存,以和为主。重文轻武。
13.【答案】(1)辽太宗;辽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2) 原因: 宋真宗时, 辽军大举进攻北宋, 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结果:辽军被打退;但北宋与辽议和,北宋给辽岁币。
(3)战争使人们生活困苦,贸易中断,社会经济遭受重大损害。
(4) 对北宋而言, 是屈辱和约,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上来看,有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宋夏之间几十年的战争, 使此后的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宋的并立【背诵清单】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
背景:隋唐时期,____________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发展:____________末年,北方汉人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
建立政权:①____________初,____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_______。
②影响: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____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党项族
发展: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带,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建立西夏:①概况:____________前期,____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______。
②建制:订立____________、军制和____________,鼓励垦荒,发展____________,创制____________。
B.辽与北宋的和战
背景:____________时,占领____________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和:____________晚期,北宋与辽保持____________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战:(1)____________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__________政策。
澶渊之盟:____________时,澶州之战(____________主站)宋军取胜,签订澶渊之盟,辽朝____________,宋朝给辽朝____________。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__________局面。
C.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战
概况:____________称帝后,多次率领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____________。
影响:西夏由于_________________,人力和物力有限,____________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宋夏和议
内容:元昊向宋____________,宋给西夏____________。
影响:宋夏边界____________兴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