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小明外出游玩,发现路边的小麦叶子发黄、有倒伏现象,他建议田主应该施用一种复合肥料,这种复合肥料是
A.CO(NH2)2 B.KCl C.KNO3 D.NH4HCO3
2.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粗盐 B.溶解粗盐
C.过滤粗盐水 D.蒸干滤液
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H2O+CaO═Ca(OH)2
B.Na2SO4+BaCl2═2NaCl+BaSO4↓
C.H2+CuOCu+H2O
D.3CO+Fe2O32Fe+3CO2
4.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我国国产航母001A已经建成下水,即将海试。她将用于保护我国海洋国土安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幅原辽阔,远海是倾倒垃圾废物的理想场所
B.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没有把海水晒干,原因是防止海水中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随氯化钠一起结晶析出
C.海洋中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可以大肆捕捞各种海鲜
D.可以用海水提炼金属镁是因为海水中含有金属镁
5.为达到以下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分离出含有少量NaCl的KNO3,高温下配制KNO3饱和溶液,趁热过滤
B.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滴加适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鉴别某种溶液是FeCl3溶液,取样,观察溶液颜色,滴加AgNO3溶液
D.鉴别NaCl、Na2CO3两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6.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氦气 B.水 C.氯化钠 D.金刚石
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B.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D.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8.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呈碱性 B.固体难溶于水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可用于烘焙糕点
9.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HNO3和FeCl3 B.NaOH和HCl
C.BaCl2和Na2SO4 D.KOH和CuSO4
10.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时,将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才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11.下列四种化肥样品中,分别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
A.尿素 B.磷矿粉 C.氯化铵 D.硝酸钾
12.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对几种化肥进行简易鉴别:
取少量固体分别进行实验,如表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① 实验②
A 观察固体颜色 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B 观察固体颜色 加入Ba(NO3)2溶液中
C 加入足量水中 加入AgNO3溶液中
D 加入足量水中 加入Ba(OH)2溶液中
A.A B.B C.C D.D
二、简答题
13.农业上适时适量的使用化肥,对粮食增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张亮同学家种植蔬菜大棚,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她向父母提出以下建议:
(1)施用碳酸氢铵的同时不能施用草木灰,理由是______.
(2)他认为“使用化肥有百利而无一害”,你赞同他的观点吗?______ ,理由 是_______.
14.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具有咸味,亚硝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红棕色的气体二氧化氮,食盐不和稀盐酸反应,则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方法可以是 _____(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三、推断题
15.(1)在厨房中有两盒没有贴标签的白色固体,小明只知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各一种,他想利用厨房里现有的物质,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物质。
①小明所选择的鉴别试剂最好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 矿泉水 B 白醋
C 花生油 D 酱油
②取两种白色固体各少许,分别放在两只玻璃杯中,各倒入适量所选的鉴别试剂,观察到有一个玻璃杯中的固体逐渐溶解,并有气泡冒出,可证明这个玻璃杯中放入的白色固体是_______。
(2)粮食生产需要科学施肥。某化肥KNO3样品可能混入了NH4Cl、(NH4)2SO4、K2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探究,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现象做出判断并回答:
①气体A为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③化肥样品中,肯定混入了上述三种物质中的___________(写化学式)。
16.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A是常见的溶剂,C、F属于同类物质,D是一种钠盐。图中的“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物质C的化学式______。
(2)若B由三种元素组成,则其化学式为______。
(3)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有一固体混合物M,已知其中可能含有Ba(OH)2、Na2CO3、Na2SO4、NH4Cl、FeCl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照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的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现象作出判断,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气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把气体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为________色。
(2)写出过程②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原混合物M中,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某小组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混合物M的组成,称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M按照上述流程进行实验,反应过程中生成3.4g无色气体A,19.7g白色沉淀B,4.4g无色气体D,则混合物M中氢氧化钡的质量分数________,该混合物的组成成分为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超市购买一袋食盐,欲检测其是否为加碘食盐(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他们查阅资料得知,加碘食盐中的KIO3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碘(I2),淀粉遇I2变蓝色.
现提供下列试剂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KI溶液②纯碱③米汤④白糖⑤白酒⑥白醋,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必须选用的试剂和物质是_________.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④⑤
该小组经过实验确定这袋食盐是加碘食盐,同学们探究的兴趣高涨,他们仔细阅读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说明后,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问题一: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5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溶液的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表:
温度 30℃水浴 50℃水浴 80℃水浴 100℃水浴 煮沸
碘损失率(%) 0 0.3 0.67 1 5.56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问题二:炒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1)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加热的_________均相同,溶液的酸碱度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B纯碱粉末C食盐晶体D食醋
19.某科技小组的同学利用天然资源获得了红褐色的铜粉(含杂质氧化铜)。如图是利用CO、混合气体中的CO还原、提纯铜粉的实验流程图。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仪器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该实验流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要从甲装置的混合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固体。
资料显示,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64 85 138 203 285 376
利用实验室的试剂和条件,实验步骤如下(其中I、Ⅱ、Ⅲ为实验操作):
请具体填写试剂A的化学式以及实验操作I、Ⅱ、Ⅲ的名称。
化学式:A__________;操作名称:I__________、Ⅱ、__________、Ⅲ____________。
(3)工业常需分离、或CO、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图所示的装置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_____气体。
②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③对于CO、的混合气体也能采用上述①②的步骤加以分离,原因是________。
2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仪器b是分液漏斗,可通过旋转活塞分次滴加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c的名称是:a______,c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0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发生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收集装置的选择是由气体的性质决定的.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易溶于水 ②难溶于水 ③不与水反应
④密度与空气接近 ⑤可与空气中某成分反应 ⑥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3)实验室要制取少量C02应选择的较简单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序号).
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请将可能的原因填入下表(答出两条即可),并就其中一条原因用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
可能的原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猜想的结论正确
原因二: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化学反应可控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药品用量、改进装置等途径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有_____(填装置序号).
(5)某可燃性气体可能是乙炔、甲烷、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已知13g该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9g水,则该气体可能的组成为_____.
A.乙炔 B.乙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C.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D.甲烷和乙炔的混合物.
五、计算题
21.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g。
②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g 150 150 150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g 4 8 12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g m 155.8 158.7
(1)表中的m值为_____。
(2)根据实验二的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22.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现有含1、6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计算:
(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A 6.C 7.C 8.B 9.B 10.D 11.C 12.C
13. 草木灰显碱性,二者能发 生化学反应生成氨气,使化肥肥效降低 不赞同 如果无限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引起“赤 潮”“水华”等现象
14.分别取少量亚硝酸钠和食盐,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的是亚硝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
15. B Na2CO3(碳酸钠) NH3(氨气) K2CO3、NH4Cl
16. Ca(OH)2 H2SO4(答案合理即可)
17. NH3 红 BaCO3+H2SO4=BaSO4+CO2+H2O Na2SO4 61.6% 34.2g的氢氧化钡,10.6g的碳酸钠,10.7g的氯化铵
18. B 温度越高,碘损失率越大 时间与温度 C
19. 广口瓶 红褐色粉末变成红色 没有尾气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或) 过滤 蒸发(或加热浓缩) 冷却结晶 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不考虑A、B的顺序) CO与类似,均不溶于水、也不与溶液发生反应
20. 长颈漏斗 水槽 AF或AH 试管口没有棉花团 2KMnO4K2MnO4+MnO2+O2↑ ②③ E 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取少量硝酸银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试管中 产生白色沉淀 CaC2+2H2O=C2H2+Ca(OH)2 D AD
21.(1)152.9;
(2)当加入8g固体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58g-155.8g=2.2g;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x=66.25%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66.25%。
22.40% 0.5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