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30 09:1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个小题,共20分) 1、美国历史频道拍摄的历史纪录片《秦始皇》采用纪实性的拍摄形式,再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 (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30年 D.公元221年 2、下列的历史事件哪一项不是与秦始皇直接相关的是 ( ) A.灭六国 B.统一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3、下列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有 ( ) ①丞相②县令③太尉④御史大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5、假如你是秦朝读书人,想给朋友写封信,你最有可能采用下列哪种字体 ( ) A.甲骨文 B.楷书 C.小篆 D.大篆 6、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环境方面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 )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赤壁之战 7、标志着秦朝灭亡的事件是 ( ) A.巨鹿之战 B.秦二世自杀 C.刘邦攻占咸阳 D.陈胜、吴广在陈建立政权 8、在下列我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结果中,秦末农民战争属于 ( ) A.推翻旧王朝,农民领袖自己称帝,最后失败 B.推翻旧王朝,起义领袖成为新王朝的封建统治者 C.为地主阶级所利用,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D.在政府军队和地主武装镇压下失败 9、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取了“独尊儒术”的建议,这主要表明统治阶级 ( ) A.打击或扶植儒家学派 B.选拔封建知识分子 C.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 D.打击思想领域的敌对势力 10、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 ) A.货币国家统一铸造 B.盐铁国家垄断经营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休养生息 11、下列有关汉武帝开发边疆的做法中,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 ( ) A.设置“河西四郡” B.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辖 C.把“西南夷”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D.使西藏成为中国领土一部分 12、西汉时,新疆天山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是在 (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97年 13、奉命出使西域,并为开通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和 探险家的是( ) A.张骞 B.玄奘 C.马可·波罗 D.班超 14、在东汉的商业区里,一位魔术师正在表演西域魔术,你知道这种魔术最早传入中国是在 ( )A.商朝 B.春秋 C.秦朝 D.汉朝 15、小明家收藏着一枚铜币,如右图,你能告诉他这枚铜币最早铸造是在( ) A.秦始皇时 B.汉高祖时 C.汉武帝时 D.光武帝时 16、假如你是汉朝的使臣,被派往大秦,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要先后经过 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安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17、见右图,这是收藏在日本博物馆的一枚金印。被作为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你知道它被赠送到日本是在 ( )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C.汉光武帝时 D.唐太宗时 18、至2008年,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交往有多少年了 ( ) A.1502年 B.1738年 C.1842年 D.1907年 19、公元前100年,中国人民难以在中原地区实现的是( ) A.吃小麦粉做的食物 B.穿丝绸衣服、吃葡萄 C.骑来自西域的汉血宝马 D.在洛阳看到大秦使者 20、下列历史事件中,发生在西汉时期的是 ( ) A.班超经营西域 B.张骞出使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D.大秦遣使来汉
21.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力 B.增强军队战斗力
C.稳固自己的统治 D.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22.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灭亡,它实际存在( )
A.211年 B.210年 C.212年 D.193年
23.比较重视治理黄河的汉朝的两个皇帝是( )
A.汉高祖、汉武帝 B.汉文帝、汉景帝
C.汉武帝、汉明帝 D.汉武帝、光武帝
24.儒家思想在我国占统治地位开始于( )
A.春秋战国 ???? B.西汉  ???? C.秦朝???? D.东汉
25.在秦朝中央主管行政的是( )
A.丞相 ??? B.太尉 ??? C.御史大夫 ??? D.郡首
26.下面有力地促进秦朝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措施主要是( )
A.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 B.修驰道
C.“焚书坑儒  ???  ???  ??? D.修筑长城
27.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28.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再分侯的实质是( ) A.实行民族和解B.发现和推荐人才 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边疆地区
29.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30.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31.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
A.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
B.蒙恬出击匈奴 C.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D.汉明帝时窦固出击匈奴
32.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时,“和亲”政策已不起作用
B.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D.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33.如果你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大臣,你能遇到下列哪些历史事件( )
①焚书坑儒 ②铸造五铢钱 ③张骞通西域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海上丝绸之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4.下面对秦朝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秦朝统一时间是公元221年 ②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③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
④秦朝统一,严重危害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3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一时期?( )
A.秦始皇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36.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句子是( )
A.汉武帝时,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
B.汉朝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坊”
C.汉代的一些丝织品使用提花机
D.汉朝农业生产已普遍使用两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37.下列对“文景之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B.重视“以德化民”
C.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D.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38.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儒家思想问题 B. 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国家统一问题
39.秦朝时期,关于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老大被征去修长城 B.老二被征去与匈奴作战
C.老三在家练小篆
D.老四整日在家读“四书五经”,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40.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 )
A.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B.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C.使西域的葡萄、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原
D.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二、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共2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说:“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廷尉李斯说:“不行,当初周就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力太大,造成长年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材料二:有一天,原齐国的赵二拿着一串钱(刀币)来到街上,准备买牛,可是他发现街上的人进行买卖时争吵不休,原来他们拿着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赵二看了看手中的刀币叹了口气,丧气的走了。 材料三:一次,王五(原魏国人)到街上买了二尺布,可回到家里自己一量不足两尺。于是他去找卖布的老板退货,可老板(原秦国人)坚持认为自己给足了尺寸,坚决不退,两人把官司打到了秦始皇那里, 材料四:秦始皇发布了一封诏书,到南方(原楚国),但这里的官吏却看不懂诏书的内容。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秦始皇是如何解决材料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的? (3)你认为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什么?请说出理由。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元二年(前139)到元朔三年(前126)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期间历经千辛万苦,前后长达十三年。在经过河西走廊时,他们被匈奴发现并俘获。张骞被囚禁十余年后,终于寻机逃出来,依然不忘身上的使命,继续西行寻找大月氏。经过大宛(今费尔干纳)、康居(今撒马尔罕)到了阿姆河上游,终于找到了大月氏。然而此时大月氏早通过战争使大夏臣服,在这一带安居乐业,再也不想去跟匈奴报仇了。张骞回程中又被匈奴人抓住,所幸他再次逃脱,回到了长安。 材料二: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的使命是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结成联盟,“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以断匈奴右臂”。这一次,他顺利地到达了乌孙的赤城谷,却正好乌孙发生内乱,又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但他却利用这次机会,与西域和中亚各国建立起了官方互通使节的关系。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介绍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其中与我们学的史实有异议之处,请你指出来。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作用有什么不同? (4)张骞出使西域为后来的什么路线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5)通过材料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张骞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张骞。 三、活动与探究(共1小题,10分) 23、电视剧《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使汉武帝成为历史发展道路上一座罕见的高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他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请你结合所学的史实说一说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和军事上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结合他的措施,你认为在治理国家方面上可以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借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B 5、C 6、B 7、C 8、B 9、C 10、D 11、D 12、C 13、A 14、D 15、C 16、C 17、C 18、C 19、D 20、B 二、材料解析题 21、(1)材料一反映的是丞相王绾和李斯争论秦国是实行分封制好还是实行郡县好;材料二反映的是一个国家货币不统一给人们带来的烦恼;材料三反映的是量长度的尺子不统一人们带来的不必要的争吵。材料四反映了文字不统一所带来的不便。(2)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全国划分36郡,郡下设县。统一货币,统一使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半两钱。统一度量衡,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3)此问答案可多样化,如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比如北筑长城,抗击匈奴的袭扰,统一南疆,兴修灵渠。 22、(1)第一次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与我们讲的不同,我们教材中是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而材料中是公元前139年。(2)汉武帝时期(3)第一次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第二次目的是为了联合乌孙王国,给匈奴以更沉重的打击。第一次的作用是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及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来的愿望。第二次的作用是加强了内地和西域的联系。从此西去东来的人员增多。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4)丝绸之路。(5)有坚强的毅力,不怕困难,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的探险家。 三、活动与探究(共1小题,10分) 23、(1)措施:政治上,颁布了“推恩令”。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这种层层分封的办法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后来汉武帝还采取有力的措施,取消了一些王和侯的资格。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思想上,采用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在都城长安兴办太学。经济上,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军事上,我大力扩建军队,起用有才干的将领,征战四方,巩固边防。并设置“河西四郡”,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辖。(2)借鉴:国家应该把握住国家一些重要日用产品的经营权,以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定,如食盐;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必要时可以采用武力来解决等等,言之有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