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课件+教案+导学案)(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课件+教案+导学案)(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16 10:15:16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下
第2章第4节 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
新知导入
闭上眼睛,我们什么都看不见。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它像一架照相机,不断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用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获得信息。有些同学看不清物体,可能是眼睛患了近视。
问题: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吗?怎样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呢?
新知讲解
一 眼的成像原理
人眼看物原理: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新知讲解
一 眼的成像原理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凸透镜。物体上的光线从瞳孔进入,通过晶状体,把物体的像成在球形暗箱后壁上的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收到光的信息。
新知讲解
一 眼的成像原理
定焦照相机是怎样拍摄远处和近处的小丽呢?
近处的
小丽
远处的
小丽
原来,定焦相机是靠伸缩镜头改变暗箱的长度即改变像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
新知讲解
一 眼的成像原理
那我们是怎样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呢?
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新知讲解
看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
当我们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
一 眼的成像原理
一 眼的成像原理
想一想:蜡烛在你视网膜上的像的性质是怎样的呢?
原来物体在你们的视网膜上是倒立缩小的。
合作探究
一 眼的成像原理
眼的折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网膜成像
物像刺激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神经冲动
视神经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
眼的折光系统
视觉的形成: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二 视力的缺陷
思考与讨论: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什么?通常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矫正的?
近视眼表现出的现象是看不清楚远处的景物,戴上适当度数的近视眼镜后,就可以看清楚了。
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呢?
合作探究
凸透镜代表眼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在凸透镜的前方放置近视眼镜 (凹透镜 ),使蜡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图像。此时表示近视患者戴上眼镜后看清了远处的烛焰。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即表示“晶状体 ” 到“视网膜 ”的距离,记下这个距离。取下近视眼镜后,可以看到“视网膜 ”上的像变模糊了。
近视眼的眼球缺陷
活动: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眼球缺陷
二 视力的缺陷
合作探究
近视眼成因及矫正光路图
1、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
2、矫正: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二 视力的缺陷
合作探究
总结:近视眼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经过晶状体调节后,远处物体的像仍成在视网膜的 (“ 前 ”或“后 ”)方,其眼的缺陷是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距离过长;戴上近视眼镜后,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的特点,使所成的像相对晶状体 __ ___(“后 ” 或“前 ” )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二 视力的缺陷


合作探究
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
1、成因:
2、矫正: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
二 视力的缺陷
合作探究
二 视力的缺陷
总结:远视眼与近视眼相反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的缺陷是晶状体凸度过小 ,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过长 ,或者是眼球前后距离过短,经 过晶状体调节后,近处物体的像仍然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的方法就是配戴凸透镜片的眼镜 ,使近处物体所成的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
新知讲解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各种动物眼的大小、位置、结构等都是千差万别的。这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弱小的草食性动物,如大角羚羊和糜鹿,经常要面对肉食性动物猎捕的危险,它们的眼长在头部的两侧,可以更好地环顾四周,以防备来自于任何方向的入侵者。
大角羚羊
麋鹿
动物的眼睛
新知讲解
短耳猫头鹰常在夜间出没并穿越森林,它们的眼的瞳孔可以很大,以便在黑暗中接收更多的光;为了能敏捷地捕捉猎物,两只眼都是面向前方的,这样可使它们具有良好的判断距离的本领。通常肉食性动物的眼也是面向前方的。
新知讲解
苍蝇的眼和许多昆虫的眼一样,是由数百上千个单眼组合构成的,称做复眼。看周围物体的时侯这许多单眼一起工作,把各自接受到的信息传给脑部。我们人类的眼在明亮的光照下,1min传送60次信息到大脑,而 昆虫的眼1min可以传送200~300次的信息。这样可使它们能够察觉运动中的敌人或猎物,以便迅速逃离或捕食。
新知讲解
动物的眼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有一种生长在黑暗洞穴里的鱼——盲鱼,它的眼睛结构极其简单,只能够感受光明和黑暗。许多海底动物,跟球是不会动的,只能盯着一个方向看,以此来判断哪里是海面。有些哺乳动物的眼不能分辨颜色,人类和其他灵长类有一双能看到彩色世界的眼,蜜蜂也长着能感受颜色的眼。它们都有与各自环境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结果。
课堂练习
1.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似,关于人眼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课堂练习
2.眼的晶状体与周围的肌肉相连,肌肉的收缩程度改变,晶状体凸度改变,从而改变了晶状体作为凸透镜的焦距。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      ,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变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 cm),晶状体凸度     ,焦距变     ,从而使近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
减小

变大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
课堂总结
一 眼的成像原理
1.眼球的光学结构,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球壳----球形暗箱;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胶片
2.晶状体的焦距可以自动调节;
二 视力的缺陷
1.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配戴凹透镜;
2.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配戴凸透镜。
板书设计
一 眼的成像原理
1、眼球的光学结构,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球壳----球形暗箱;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胶片
2、晶状体的焦距可以自动调节;
二 视力的缺陷
晶状体 (太厚,太薄) 折光能力 (太强,太弱) 像的位置 矫正方法
近视眼 太厚 太强 视网膜前 凹透镜
远视眼 太薄 太弱 视网膜后 凸透镜
作业布置
做资源包中课后练习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 教学设计
课题 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自学保护视力的意识。
重点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 视力的矫正及照相机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闭上眼睛,我们什么都看不见。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它像一架照相机,不断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用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获得信息。有些同学看不清物体,可能是眼睛患了近视。问题: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吗?怎样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呢? 思考问题,思维转向主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预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一 眼的成像原理人眼看物原理: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凸透镜。物体上的光线从瞳孔进入,通过晶状体,把物体的像成在球形暗箱后壁上的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收到光的信息。定焦照相机是怎样拍摄远处和近处的小丽呢?原来,定焦相机是靠伸缩镜头改变暗箱的长度即改变像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那我们是怎样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呢?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当我们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想一想:蜡烛在你视网膜上的像的性质是怎样的呢?原来物体在你们的视网膜上是倒立缩小的。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眼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视觉。二 视力的缺陷思考与讨论: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什么?通常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矫正的?近视眼表现出的现象是看不清楚远处的景物,戴上适当度数的近视眼镜后,就可以看清楚了。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呢?活动: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眼球缺陷凸透镜代表眼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在凸透镜的前方放置近视眼镜 (凹透镜 ),使蜡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图像。此时表示近视患者戴上眼镜后看清了远处的烛焰。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即表示“晶状体 ” 到“视网膜 ”的距离,记下这个距离。取下近视眼镜后,可以看到“视网膜 ”上的像变模糊了。近视眼成因及矫正光路图1.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2.矫正: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总结:近视眼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经过晶状体调节后,远处物体的像仍成在视网膜的 (“ 前 ”或“后 ”)方,其眼的缺陷是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距离过长;戴上近视眼镜后,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的特点,使所成的像相对晶状体 __ ___(“后 ” 或“前 ” )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1.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2.矫正: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总结:远视眼与近视眼相反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的缺陷是晶状体凸度过小 ,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过长 ,或者是眼球前后距离过短,经 过晶状体调节后,近处物体的像仍然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的方法就是配戴凸透镜片的眼镜 ,使近处物体所成的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让学习阅读课本:动物的眼睛。课堂练习:1.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似,关于人眼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眼的晶状体与周围的肌肉相连,肌肉的收缩程度改变,晶状体凸度改变,从而改变了晶状体作为凸透镜的焦距。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      ,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变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 cm),晶状体凸度     ,焦距变     ,从而使近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 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学生通过活动观察思考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并练习。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学生观察眼睛构造,自主分析成像特点。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有关。眼的成像原理。。学生活动: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眼球缺陷。。学习分析近视眼成因及矫正光路图。学习分析远视眼成因及矫正光路图。让学习阅读课本。进行课堂练习。 通过照相机成像特点和眼睛的构造,复习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学以致用。激发学生自主学生能力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相互交流合作能力。学以致用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扩大视野,增强学生自学保护视力的意识。练习本节知识点。
课堂小结 一 眼的成像原理1、眼球的光学结构,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球壳----球形暗箱;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胶片2、晶状体的焦距可以自动调节;二 视力的缺陷1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配戴凹透镜;2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配戴凸透镜。 学生自己总结并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 一 眼的成像原理1、眼球的光学结构,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球壳----球形暗箱;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胶片2、晶状体的焦距可以自动调节;二 视力的缺陷 突出本节主要知识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4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导学案
自主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自学保护视力的意识。
互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自读课本内容,完成基本知识梳理)
一 眼的成像原理
人眼看物原理:类似 的凸透镜成像。
相当于照相机上的凸透镜。物体上的光线从瞳孔进入,通过 体,把物体的像成在球形暗箱后壁上的 上。 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收到光的信息。
定焦相机是靠伸缩镜头改变暗箱的长度即改变 ,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
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的调节作用。
当我们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 ,对光的折射能力 ,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 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 ,对光的折射能力 ,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 上,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
二 视力的缺陷
近视眼表现出的现象是 ,戴上适当度数的近视眼镜后,就可以看清楚了。
近视眼成因及矫正光路图
1.成因: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 ,成像于视网膜 。
2.矫正:配戴用 做成的近视眼镜。
远视眼与近视眼相反 ,只能看清 的物体 ,而看不清 的物体。远视眼的缺陷是晶状体凸度过小 ,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过长 ,或者是眼球前后距离过短,经 过晶状体调节后,近处物体的像仍然在视网膜的后方。
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
1.成因: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 ,成像于视网膜 。
2.矫正:配戴用 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
课堂练习。
1.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似,关于人眼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眼的晶状体与周围的肌肉相连,肌肉的收缩程度改变,晶状体凸度改变,从而改变了晶状体作为凸透镜的焦距。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      ,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变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 cm),晶状体凸度     ,焦距变     ,从而使近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
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课堂测评:
一、单选题
1.某同学是近视眼,戴上眼镜刚好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为了摘下眼镜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该( )
A. 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B. 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C. 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D. 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2.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人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 近视眼,镜片Ⅰ
B. 近视眼,镜片Ⅱ
C. 远视眼,镜片I
D. 远视眼,镜片Ⅱ
3.对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4.同学们用盛水的气球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他们将水球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小的亮点,估测亮点到水球侧端的距离d。正常水球做实验时,d约为8厘米;把水球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厘米;把水球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 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 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 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5.电影3D《2012》中,有四大末日预言,近视的同学也要戴3D眼镜观看,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该同学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6.某人看物体时,眼中成像情况如图甲所示。则其眼睛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方法为( )
A.近视眼,配戴乙镜片
B.近视眼,配戴丙镜片
C.远视眼,配戴乙镜片
D.远视眼,配戴丙镜片
7.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①②
①③
②④
D. ③④
8.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重度化的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2019全国爱眼日主题发布: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下面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眼睛与屏幕距离适当,看电视、用电脑、玩手机时间再长也没有关系
B. 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C. 乘车时、走路时看书,既节约了时间,对眼睛也没有伤害
D. 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路径
9.关爱眼睛,远离近视。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B. 从黑暗处走到明亮的地方,瞳孔会缩小
C. 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物体时,物像会落在视网膜前方
D. 视网膜上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10.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运用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为防止水分蒸发,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B. 油锅着火,最简单灭火方法是向锅内倒水
C. 用滴管吸取试剂前,应先挤压胶头排出空气
D. 为防止近视,连续看书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
二、填空题
11.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表示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1/f。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Φ=2m-1。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m-1 , 它的焦距是0.25m。
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若小明所戴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 m,则该镜片的焦度为________m-1 , 度数为________度。
12. 2020年全球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新学期无法正常开学,全国实行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利用电脑和老师进行视频连线,在这个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如果她觉得自己的图像太小,应该________(填“靠近”或者“远离”)摄像头。
(2)由于上网课,导致小红的视力下降。图中表示近视的是图________(填“甲”或者“乙”),她应佩戴________镜进行矫正。
13.眼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至关重要,人通过眼获取了总量80%以上的信息。如图为眼的纵切示意图。
(1)由看近到望远时需要由睫状肌调节[①]________的曲度。
(2)某同学经常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导致患上近视眼。该同学看物体时,外界物体的像落在[④]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可佩戴________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
三、解答题
14.如图甲是人正常眼球解剖图。
(1)在离眼球前较远处放置一支图乙蜡烛,则在视网膜上可成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丙中的________ (选字母)。
(2)眼球中视网膜能感受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________。
(3)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丁图是王同学眼的成像示意图。他想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戊图中的________ 。
丁图 戊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A
2.【答案】 A
3.【答案】 C
4.【答案】 A
5.【答案】 B
6.【答案】 C
7.【答案】 C
8.【答案】 D
9.【答案】 A
10.【答案】 B
二、填空题
11.【答案】 5;-500
12.【答案】 (1)凸透镜;靠近
(2)甲;凹透镜
【解析】【分析】(1)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摄像头等。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判断。
(2)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解答】(1)小红利用电脑和老师进行视频连线,在这个过程中,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果她觉得自己的图像太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应该减小物距,即靠近摄像头。
(2)甲图中,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前面,因此表示近视的是图甲,她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13.【答案】 (1)晶状体
(2)前;凹透镜
【解析】【分析】(1)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
(2)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使物像模糊不清。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的后面。
【解答】(1) 由看近到望远时需要由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的。
(2)近视的同学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看远处物体时来自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方,此时可通过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使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1)晶状体;(2)前;凹透镜
三、解答题
14.【答案】 (1)D
(2)感受器
(3)B
【解析】【分析】眼睛的成像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网膜上有许多感光细胞可以感受到光线的刺激,属于感受器;近似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了成像在视网膜前。
【解答】(1)眼睛的成像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应该是D;
(2) 视网膜上有许多感光细胞可以感受到光线的刺激,属于感受器;
(3)近似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了成像在视网膜前,所以 角膜应该起到发散作用,所以得 烧蚀成凹透镜。
故答案为:(1)D (2)感受器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