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 《校园小戏迷》 人音版 (五线谱)(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 《校园小戏迷》 人音版 (五线谱)(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3-15 20:1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校园小戏迷》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六年级《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
内容来源:六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
主题:京腔京韵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
标准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风格。
领域二:表现
标准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标准2、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标准3、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
标准4、每学年应能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
2、教材分析
本课演唱曲目《校园小戏迷》是一首京味浓郁的歌曲,短小精练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歌曲取材深圳市东湖中学原创京剧小戏《校园小戏迷》中的一个唱段。歌词是对当今少儿学习传统民族文化——京剧艺术的学习要领的描述,通俗简洁,含义深刻,朗朗上口。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涵盖了京剧的鲜明特点。
3、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戏曲已经有一些初步了解。并且在歌唱中,基本上能够把戏曲的演唱风格表现出来。这个阶段的学生,在了解传统戏曲文化的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亲身参与表演,更加去体会传统音乐的魅力,能够加深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能较好地掌握戏曲的咬字方法并运用到演唱当中。
通过学习戏歌《校园小戏迷》,让学生能够自信地单独或与他人一起表演戏歌,享受京剧带来的魅力。
了解京剧的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
1、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戏歌《校园小戏迷》。
2、了解京剧唱腔风格,并能够变现出来。
3、了解戏曲相关文化。
教学难点:
歌曲中戏曲唱腔的掌握。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
评价任务:
积极参与学唱及表演,能够准确地把握京剧唱腔风格。
能够准确地回答出京剧艺术的相关知识,乐于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活动
导入 1、师生问好歌2、老师表演一段唱,学生感受歌曲风格。3、提问学生歌曲风格。4、学生学唱歌曲代表性乐句,体会歌曲京剧风格特点,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新课教学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节奏。复习2/4拍歌曲强弱规律,并用戏曲板式表示2/4拍。 2、打节奏聆听歌曲,为歌曲分段。 (1)、 提出问题 :歌曲分为几部分?分段依据是什么?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3、聆听歌曲第一部分,熟悉第一部分歌词。4、学生按照歌词的节奏,用戏曲腔读歌词,找出不熟悉的歌词。5、讲解西皮、二黄,欣赏两种唱腔的不同风格。6、学生跟琴放慢速度,默唱第一部分歌词,找出第一部分间奏出现几次。7、轻声唱歌词,提示歌唱方法,及间奏处的停顿。8、纠正学生音准和节奏。 (1)、找出不准确乐句,听音准、唱旋律 (2)、填词,唱准节奏。 (3)、检验学生学习成果。9、跟音乐,完整演唱第一部分。10、老师范唱带装饰音乐句,学生模仿,体会京剧味道,并跟伴奏完整演唱第一部分。11、师生合作完整演唱歌曲,对比两段唱腔的不同特点。 (1)、学生演唱第一部分,老师演唱第二部分。 (2)、学生体会第二部分的特点,回答感受。12、老师范唱第二部分,学生模仿唱腔。提示学生科学发声。13、师生合作,老师演唱第一部分,学生唱第二部分,感受花旦唱腔的韵味。14、完整演唱歌曲。15、加入京剧身段动作,演唱歌曲,体会京剧魅力。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内容。举例了解不同地区的戏歌。学生做动作,唱着歌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