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欢乐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在稳定拍的带动下,用自然圆润、连贯激昂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与表现人们向往自由、欢乐的热切愿望。
2. 尝试用律动、领唱、齐唱,轮唱、齐唱等表现方式演唱,表现歌曲圣洁、热情的音乐形象
3. 能初步分析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能用赞颂的语调、圆润激昂的声音节拍稳定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跨小节连音节奏与音程跳动。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五音(do——sol)移调构唱练习,提示34两音的距离感。
2.听旋律卡片拼唱练习,解决歌曲第三句、第四句的跨小节连线音程跳动的演唱难点。
二、歌曲学习
1. 范唱:生谈听后感受。(热烈、庄严、神圣)
2.揭题并介绍创作背景:,歌曲《欢乐颂》选自贝多芬《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的第4乐章,是贝多芬为诗人席勒的诗谱曲而成,歌曲旋律优美,唱出了人们对和平、自由生活的热切期望。
3.跟着歌曲律动
边听跟随老师声势律动,感受四拍子的韵律感以及句式感。
4.唱歌谱,分乐句
5.曲式分析: ○ ||: ▲ ○ :||
6.读歌词:第三与第四句链接处重点练习。
7.唱词
第一遍尝试,第二遍唱出节拍感
8.处理歌曲
a力度变化演唱:讨论为什么重复?
b 用热情的情绪演唱:看视频,用什么方法?(突出节拍感,用气息唱出有力的感觉)
c 尝试轮唱并完整演唱歌曲。
三、小结
1824年这部交响曲首演时贝多芬已双耳全聋,但他的作品却丝毫没有受到他多舛命运的影响,贝多芬虽然早已离去,但他的音乐作品和人格魅力却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