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为帮助同学们梳理基础知识,某老师制作了如下时间轴,其中“①”处应是( )
A.黄巢起义 B.北宋建立 C.定都临安 D.元昊称帝
2.“河南封丘县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与这文化旅游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 )
A.纸上谈兵 B.草木皆兵 C.黄袍加身 D.破釜沉舟
3.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 )
A.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B.废除丞相,实施专制
C.加强集权,削弱地方 D.设立通判,加强监督
4.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 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5.秦汉时代,丞相、大臣上朝,可与皇帝"坐而论道”,宋代开始,丞相、大臣只能站着议事了,宋代朝仪的变化说明( )
A.丞相权力逐渐变大 B.皇权逐步加强
C.统治内部出现裂缝 D 封建制度衰落
6.有学者认为,宋代正是因为……才没有重蹈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覆辙。该句中省略号处应该补全的内容是( )
A.发展经济 B.减免赋税 C、发展海外贸易 D、重文轻武
7、“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大量的文臣得到了提拔和重用,武将正好相反……内忧是避免了,但外患却严重了。”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文官政治的背景 B.武将专政的表现
C.重文轻武的影响 D.对外交往的发展
8.北宋中期的欧阳修说:“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 )
A.主要背景 B.具体措施 C.显著成效 D.失败原因
9.为改善北宋危机四伏的统治局面,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目的在于( )
A.整顿官僚机构 B.大量裁减军队
C.彻底消除边患 D.实现富国强兵
10.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王安石变法措施中触及大官僚、大地主利益的有( )
①募役法 ②农田水利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保甲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12. 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 )
A.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13.宋代丞相吕蒙正曾说:“中书、枢密院,自来难处之地。唐末帝王,专委臣下,致多阙失,兼家族罕有保全。今陛下躬决万几,臣下止于奉行圣旨,臣尝与同列等言,实知荣幸。"这说明( )
A.唐末帝王不额大臣安危 B.宋代中央集权加强
C.藩镇割据削弱唐末皇权 D.宋代君主专制强化
14.《哈佛中国史》载:“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他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国家才能强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王安石代表了下层民众的利益
B.变法意在缓和社会矛盾
C.变法得到了所有社会阶层的支持
D.变法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北宋的统治
15.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在秦国树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却与之背道而驰,重文轻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社会落后,民众野蛮成风 B.北宋经济发达,人们贪生怕死
C.统治者的喜好不同,政见不一 D.时代背景不同,历史使命不同
16.在宋朝,文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等俗语都出自宋朝。
[宋朝建立]
材料一 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一般认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能够将大事化于无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
(1)“这场兵变”指的是哪次兵变 发生在哪一年
[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二 内则设中书、枢密院、御史台、三司、审官、审刑等在京诸司,外则设转运使、知州、知县等众官以相统御,上下有叙……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文教昌盛]
材料三 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其实这是一个理解的误区,在建立初期,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是相当强的,甚至可以与契丹骑兵进行正面较量。但是仅仅30年之后,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弱。到了宋朝中期,甚至只有西北军团还拥有一些战斗力,其余的部队都是花架子。
(3)导致宋朝中期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的主要政策是什么 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1.B2.C3.A4.A5.B6.D7.C8.A9.D10.B11.B12.B13.D14.D15.D
二、16.(1)答案:陈桥驿兵变。
960年。
(2)答案: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设置通判,分化知州权力,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答案:重文轻武的政策。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