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电荷的单位为( )
A.库仑 B.安培 C.伏特 D.法拉
2.如图所示,将不带电的导体放在带正电的金属球附件,当导体达到静电平衡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用导线连接两端,导线中有瞬间电流通过
B.用手摸一下导体任意一端可使用导体带负电
C.导体端电势低于端电势
D.和端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
3.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绝缘柄的金属小球,A球所带电荷量为,B球不带电。现将A、B接触后再分开,则( )
A.B球将得到个电子 B.B球将失去个电子
C.B球将得到个电子 D.B球将失去个电子
4.如图所示,将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A放在带正电的点电荷Q的左侧,当金属球达到静电平衡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球将产生出正电荷
B.点电荷Q在A的球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零
C.金属球左侧将出现负的净电荷
D.A的内部合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5.近期有一档关于科学探索的电视直播节目很受欢迎。在某期节目里,一位少女站在绝缘平台上,当她用手触摸一个金周球时,会看到她的头发慢慢竖起,像是孔雀开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头发竖起是因为她的身上带上了电荷 B.她只有带正电荷时,头发才会竖起
C.她只有带负电荷时,头发才会竖起 D.与电荷无关,这是她的特兄功能
6.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带电的物体一定没有电荷
B.带电物体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C.一根带电的导体放在房间一段时间后,导体棒不带电了,这过程中电荷不守恒
D.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7.关于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带正电的小球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时,导体靠近小球的一端会带上正电
B.两个不带电的物体摩擦起电时,若一个物体带了正电,则另一个物体一定带等量负电
C.自然界存在正电荷、负电荷和元电荷三种性质的电荷
D.通过发电机发电的过程可以创造出我们需要的电荷
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用毛皮摩擦过的PVC管靠近一细水流,发现细水流向靠近PVC管的方向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可以创造更多电荷
B.下雨天,实验效果会更明显
C.PVC管所带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代替本实验的PVC管,细水流会向远离玻璃棒的方向偏转
9.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下列科学家中,最早测得元电荷数值的是( )
A.库仑 B.奥斯特 C.密立根 D.安培
10.关于物体带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带电的物体没有电荷
B.带电的粒子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C.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D.带电导体棒放在潮湿的房间里一段时间,导体棒不带电了,说明电荷量不是守恒的
11.法拉第笼是一个由金属编织成的笼子,笼体与大地连通。如图为某次演示中体验者进入笼子后,关闭笼门,操作员通过放电杆将78763Ⅴ高压直流电靠近笼子,当放电杆尖端距笼体很近时,出现放电火花。放电杆靠近但未放电前关于法拉第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笼子外表面电荷均匀分布
B.若将高压放电杆放在笼子里面,笼子外面的人也是安全的
C.笼子里面的人是安全的是因为感应电荷在笼子内部形成的场强处处为0
D.上述情景下,将某一带电物体放在笼子外的电势能大于放在笼子内的电势能
12.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其中甲球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被排斥.现将甲与乙、丙分别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B.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C.乙球可能带正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D.乙球一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
13.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撑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负电荷的物体C置于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
A.此时A带负电,B带正电
B.此时A带正电,B带正电
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仍都张开
D.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二、多选题
14.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的
A.2.4×10-19C B.-6.4×10-19C C.-1.6×10-19C D.1×10-19C
15.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带电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
16.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而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使笔套带电
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
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的过程中,圆环处于超重状态
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17.真空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相距为时相互作用力为F;今将两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相互作用力为由此可判断两球原来的电荷量的关系是( )
A.
B.
C.
D.
18.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电荷实质就是电子(或质子)本身 B.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C.点电荷就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 D.静电力常量的数值是由实验得出的
19.某验电器金属小球和金属箔片均带负电,金属箔片处于张开状态.现用绝缘柄将带有少量负电荷的硬橡胶棒向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移近稍许,则验电器金属箔片( )
A.张角增大稍许
B.张角减小稍许
C.硬橡胶棒的靠近稍许,使金属小球上的电子向金属箔片移动
D.硬橡胶棒的靠近稍许,使金属箔片上的质子向金属小球移动
20.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的过程
B.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中性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就一定带负电,失去电子就一定带正电
C.摩擦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异种电荷
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同时消失
三、解答题
21.现有三个相同的金属球,其中两个带正电,电荷量为q,一个不带电。请设计使其中某一金属球带电荷量为q的方案,并说明设计思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电荷的单位是库伦;安培是电流单位;伏特是电压单位;法拉是电容单位;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B
【解析】
【详解】
导体发生了静电感应现象,当导体达到静电平衡后,导体是等势体,用导线连接两端、无电势差,不会有电流通过,故A错误;用手摸一下导体端可使导体带负电荷,因为的电势高于大地,当用手触摸时大地上的负电荷即电子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运动,使导体带负电,故B错误;导体达到静电平衡后,是等势体,故C错误;导体发生了静电感应现象,当导体达到静电平衡后,内部场强处于零,感应电荷的电场强度与电荷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可知,场强沿方向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将A、B接触后再分开,A、B所带电荷量均为
电荷在分配过程中是电子发生了移动而不是质子发生了移动,所以A球失去了个电子,B球得到了个电子。
故选A。
4.D
【解析】
【详解】
A.感应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没有产生新的电荷,故A错误;
BD.由于球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内部的场强为零,即正电荷和感应电荷在内部产生的合场强为零,正点电荷Q在球心处产生的场强方向向左,所以感应电荷在球内球心处产生的场强方向向右,故B错误,D正确;
C.达到静电平衡后,金属球右侧将出现负的净电荷,属球左侧将出现正的净电荷,故C错误。
故选D。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她用手触摸一个金属球时,金属球上的电荷会转移到她的身上,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头发就会竖起;无论她带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只要电荷量足够多,就会出现该现象,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D
【解析】
【详解】
A.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对外显示不带电。故A错误;
B.带电物体可能有多余的正电荷,也可能有多余的负电荷。故B错误;
C.一根带电的导体放在房间一段时间后,发现导体棒不带电了,是因为电荷被中和了,电荷仍然守恒。故C错误;
D.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并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以及知道元电荷的电量是最小的带电量。
7.B
【解析】
【详解】
A.带正电的小球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时,由于静电感应,导体靠近小球的一端会带上负电,故A错误;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摩擦起电后两物体一定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正确;
C.自然界中只有正电荷、负电荷两种性质的电荷,故C错误;
D.电荷既不会创造,也不会消失,只是电荷的转移,故D错误。
故选B。
8.C
【解析】
【详解】
A.摩擦只能转移电荷,不能够创造电荷,A错误;
B.下雨天,对细水流的偏转会有着一定的影响,实验效果会不明显,B错误;
C.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一定为元电荷的整数倍,C正确;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会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PVC管带负电,虽然二者带电种类不同,但细水流依旧会向靠近玻璃棒方向偏转,D错误。
故选C。
9.C
【解析】
【详解】
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电荷量,这个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C
【解析】
【详解】
A.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对外显示不带电.故A错误;
B.带负电的粒子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选项B错误;
C.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的过程,故C正确;
D.一根带电的导体放在潮湿的房间一段时间后,发现导体棒不带电了,是因为电荷被中和了,但电荷仍然守恒,故D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
【详解】
A.笼子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笼子的感应电荷分布在笼子的外表面,电荷分布是不均匀的,故A错误;
B.若将高压放电杆放在笼子里面,笼子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笼子外面的人也是安全的,故B正确;
C.笼子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即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与静电感应的高压静电场的合场强为零,感应电荷在笼子内部产生的电场强度不为零,故C错误;
D.由于不知道某一带电物体的电性,无法判断带电物体放在笼子外的电势能与放在笼子内的电势能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12.B
【解析】
【详解】
由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甲球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被排斥,所以甲球带负电,甲能吸引乙,则乙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丙与甲相互排斥,所以丙带负电.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该题考查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注意,一个带电的物体吸引另一个物体时,要注意带电体具有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特点.
1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把一带负电荷的物体C置于附近,由于静电感应,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AB错误;
C.移去C后,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重新中和,达电中性状态,两金属箔均闭合,C错误;
D.先把AB分开,则A带正电,B带负电,移去C后,电荷不能再进行中和,两金属箔仍然张开,D正确;
故选D。
14.AD
【解析】
【详解】
最小的电荷量是1.6×10-19C,我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任何物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或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由于2.4×10-19C和1×10-19C不是1.6×10-19C的整数倍,故AD 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15.BC
【解析】
【详解】
由于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以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图甲中两小球相互吸引,则可能是某个小球带电另一个小球不带电或者两小球带异种电荷。图乙中两个小球相互排斥,则说明两小球一定是带同种电荷。
故选BC。
16.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笔套与头发摩擦后,能够吸引圆环,说明笔套上带了电荷,即摩擦使笔套带电,故A正确;
B.笔套靠近圆环时,由于静电感应,会使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故B正确;
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的过程中,圆环所受向上的吸引力大于圆环所受的重力,加速度向上,故C正确;
D.笔套接触到圆环后,笔套上的部分电荷转移到圆环上,使圆环带上与笔套相同性质的电荷,故D错误。
故选ABC。
17.CD
【解析】
【详解】
接触前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为,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各自带电,接触后再分开,其所带电量先中和后均分,库仑力为,解得:q1:q2=3:1或者q1:q2=1:3.故选CD.
【点睛】
本题考查库仑定律及带电题电量的转移问题,知道带电小球相互接触后,其所带电量先中和后均分.
18.BD
【解析】
【详解】
元电荷是指最小的电荷量,不是电荷,不是指质子或者是电子,故A错误;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故B正确;由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带电体的形状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无具体关系,故C错误;静电力常量的数值是由实验得出的,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本题就是对元电荷和点电荷概念的考查,知道元电荷的概念即可解决本题.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一个带电体的形状及大小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无具体关系.
19.AC
【解析】
【详解】
验电器原来带负电,在带负电的绝缘橡胶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小球上的电子就会转移到金属箔上去,导致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A.张角增大稍许与分析相符,故A正确;
B.张角减小稍许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硬橡胶棒的靠近稍许,使金属小球上的电子向金属箔片移动与分析相符,故C正确;
D.硬橡胶棒的靠近稍许,使金属箔片上的质子向金属小球移动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20.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都是电荷发生转移,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而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并不一定带等量异种电荷,故A正确,C错误;
B.带电现象的本质就是电荷发生转移,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就带上负电,失去电子就带上正电,B正确;
D.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同时消失,故D正确。
故选ABD。
21.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让一个带电荷量q的金属球与不带电的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则二者带电荷量均为,让其中之一与另一个带电荷量q的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则二者带电荷量均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