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守株待兔》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6 21: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主要通过描写一个宋国的种田人,无意中得到一只撞树桩而死的兔子,从此守着树桩再等兔子撞树的可笑行径。告诉人们不能不劳而获、不要心存侥幸,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也告诫人们不要把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当成必然事件。《守株待兔》全文 39个字,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章法美妙,细节生动,寓意深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守株待兔》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也是教材中入选的第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可见编者是为了以熟悉的寓言故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寓言故事。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阅读经验,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在上册课文中,学生已学习过文言文《司马光》,初步了解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即借助插图、注释理解词义,进而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故事大意。
但学生在朗读文言文长难句、理解生僻词语、品析词句方面,仍然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进行扎实的训练。此外,在理解寓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谈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 11个生字,会写“守、株”等 9个生字。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出停顿,读出意味。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3.借助图画、注释、字理等,理解重点字、词、句,能串讲故事理解文意,联系实际生活领会寓意。
4.背诵课文,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情感态度目标:
简单了解历史背景,明白寓言的劝诫作用,丰富对寓意的理解,激发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句子中的停顿与节奏;通过借助注释理解字义、句义,把握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难点:通过译说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从中领略到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准备:
学生:在上课前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注释及插图,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尝试自己读一读课文,做到基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制作教学课件,板书根据需要,主要体现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
紧扣新课标和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教学步骤具体安排如下:板块一:检查预习,明确当堂学习目标。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守株待兔》题目中的前三个字都是本课生字,谁愿意当小老师到台上来给大家范写一下,看看通过预习,能不能把生字写工整、写漂亮。学生范写讲解生字“守”“株”“待”,教师补写“兔”,师生共同完成课题板书后,再请下面同学选取其中一个生字,在书上描 1写 1。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课本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有这样一句话:学生齐读:“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点拨引导:这个目标告诉我们,今天至少要做两件事,第一件是——读寓言故事;第二件更重要,就是要——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块二:初读课文,指导文言文朗读。
1.《守株待兔》这个故事,你以前听过吗?能给大家讲讲吗?(指名根据已有经验讲故事)
2. 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讲这个故事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出示文言文《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注意读准文中标注读音的字。(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3.订正多音字:出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句话怎么读?(指名读)这里的“为”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几声呢?(出示“为”不同读音的释义,让学生对照发现:“为”表示“被”的意思时,读二声)(再指名读)
4. 指导朗读长难句: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句话应该怎么读?(指名读)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提示: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学会正确断句。
5.指导把课文读通、读顺,正确断句,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出示标注断句符号的课文:指导正确断句朗读。(指名读)出示去标点,去断句符号的课文:古人使用的课本上可没有这些小斜线,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没有,这样的课文你还会读吗?(指名读)出示竖版课文:古人写文章喜欢竖着写,并且是从右往左写,这样的课文你还会读吗?(指名读)
板块三:借助图画、注释、结合古今词义异同,理解文言文内容。
(一)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在学习小古文《司马光》的时候,我们都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读懂课文吗?(板贴:借助插图、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今天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来学习《守株待兔》。
(二)对照插图和课后注释,自学理解课文意思。
(三)图文对照,检查初读理解老师这里有几幅图,你能看出对应的是文中哪句话?谁看出来了,谁就站起来说,看谁说的又快又准确(随机出示图画,学生抢答)
(四)抓关键词,结合插图、注释等理解意思
1.圈出图中的“耒”:大家看图中这个东西叫什么?(耒)“耒”是做什么的?(古代种田的一种农具。)你还知道哪些像“耒”这样的农具?(......)
2.出示“耒”字演变图片:“耒”在古时候是这样写的,后来一步步演变成现在的样子。
3.课文中有个生字跟它有关,是哪个字?(耕)出示“耕”的古文字:“耕”在古时候是这样写的,左边的“耒”代表种田的工具,右面的“井”字代表古时候的井字田。因此,“耕”的意思就是?(拿着农具种田地。)
4.那“耕者”是什么意思?(种田的人)因此,“耕者”也可以理解为“农民”,“农夫”。像这样带“者”的称呼,我们现在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引导学生发现古今词义的传承,如:称写文章的人为——作者;称读文章的人为——读者;称生病的人为——患者,称有学问的人为——学者,先来的人称他——前者,而对后来的人称他为——后者。(板贴:古今同义)
5.这个宋国人既然是个农夫,那么他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早上......中午......下午......晚上......)
6.可是有一天,一只兔子改变了他的生活。这是怎么回事呢?课文那句话写了其中的原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7.兔子“走”着“走”着,怎么会撞上树桩,还死了呢?(在古汉语中“走”通常是“跑”的意思。)出示金文“走”:像不像一个正在奔跑的人?“走”是“跑”的意思,这就是古今字义的差异。(板贴:古今异义)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儿童急走追黄蝶,走马观花,飞禽走兽)
8.“折颈而死”就是——折断脖子死了(顺势理解“颈”)。自从捡到这只“折颈而死”的兔子,农夫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怎么写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你能结合注释,联系古今字义的异同,自己读懂这句话吗?(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自学情况相机点拨:“释”,就是——“放下”,在一些常用的含有“释”字的成语里,“释”
也当放下讲,例如:爱不释手,手不释卷等;因:于是;“冀”:希望)
9.农夫“冀复得兔”,可兔子得到了吗?他的田地呢?他自己呢?(引导理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板书:身为宋国笑)板块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插图、对照注释、联系字义等方法读懂了这篇文言文的意思,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出来了吗?同位互相讲讲试试。
板块四:添枝加叶讲故事,话题讨论悟寓意。
1.谁愿意到台上来,和老师一起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师生合作讲故事,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把故事讲具体)小结:讲故事的时候,不但讲清楚字面上的意思,还能加入合理的想象,可以把故事讲得更有趣。
2.这个农夫错在哪里?宋国人会怎么劝说他呢?(通过代入角色,了解寓言故事想要说明的道理,板书:心怀侥幸、不劳而获)
板块五:补充资料,结合背景,了解深层寓意。
1.这篇文言文选自《韩非子五蠹》。韩非,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古时候,在人名后面加上一个“子”字,表示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庄子。
2.这个故事,是韩非写给君王看的。原文后面还有两句:“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你能用今天的学习方法,抓关键词,自己读懂这句话吗?点拨:韩非想用这则故事,告诉治理国家的君王:治理国家要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不死守以前的经验、墨守成规,新情况要用新的方法解决。
3.板块小结:一则 39个字的文言文寓言,不仅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还为我们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不但启迪普通百姓如何为人处世,还启示一国之君应该怎样治理国家。这就是寓言故事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4.课文学到这里,你会背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出示背诵提示)
5.不看提示,只看图画,还会背吗?
板块六:整合教材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1.《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是韩非写给君王看的,为什么要编入课本让我们来学习呢?你在生活中是否也听说过这样的人?你会劝说他们吗?
A.考试遇到做过的题,总觉得每次考试都能遇到......
B.你的邻居中了彩票,总觉得会再中大奖......
2.中国古代还有很多寓言故事,课后你可以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南辕北辙》,和同学或家人讨论一下这个坐车人错在哪里
3. 也可以找一找本单元“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当中这九个寓言故事,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讲给大家听,与同学交流从中你又读懂了什么道理。
作业设置:
1.背诵课文。
2.阅读《南辕北辙》
3.阅读“日积月累”中的寓言故事,在“读书交流会”中分享给同学。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