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面与色的美感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面与色的美感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3-16 22: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面与色的美感》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岭南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2课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从观察、比较、分析、讨论活动中,理解面与色的美。
②了解面的各类形状,及不同形状的面给人不同的感觉。
③能运用色彩和形状进行构成的创作。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拼贴的手法探究面与色的构成,从而提高动手表现能力和学习探究能力。
②欣赏作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要点。
③分组合作完成表现与创造的题目,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④在评价活动中,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及作出正确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中的美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热爱生活。
②培养学生积极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艺术的创作表达情感。
二、教学要点
1、重点:
①认识基本型的设计方法,感受各种构成的形式。
②色彩的联想与表达。
2、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从生活感受出发,面与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3、兴趣点:
①设计生活用品,学以致用。
②用各种彩纸材料去表现面与色的构成,自由抒发内心情感。
三、作业要求(任选一题)
1、尝试用彩纸剪或手撕造型,自由拼贴进行面与色的构成,表达自己的情感。
2、尝试运用所学的面与色构成的知识进行物品的设计。
四、教学活动过程
1、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图示法、演示法。
2、活动方式: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方式。
3、教学模式:激发兴趣—培养思维—创作体验—评价拓展。
流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演示用品。2、创作用底图。 1、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点与线的知识。2、学习用品:画笔、彩卡、剪刀、胶水等工具。 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
课堂引入 视频:康定斯基是作品讨论揭示课题:面与色的美感 学生欣赏讨论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发展 活动一:欣赏与探索面的形状1、看图说一说面的分类。2、探究几何形、偶然形、有机形,它们给人的心理感觉有何不同。3、认识形的几种组合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基本形。4、演示不同的构成美感。根据骨格构成新画面。 1、学生讨论后回答。 2、学生说说不同形给人有哪些不同的感觉。3、动手设计基本型。4、剪出基本型并摆出各种组合构成,感受美感。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教与学的互动,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3、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活动二:欣赏与探索色彩1、感受色彩的美。不同色彩及不同的色彩搭配时会让人有不同的感受。2、图例说明,色彩调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3、分析艺术家们的绘画作品及设计物品。 1、积极思考,概括色彩的感受。2、观察图例并思考,回答提问。3、感受面与色的美。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欣赏、分析、归纳,让学生认识、理解色彩的美。强化学习重点,加深理解。
活动三:表现与创造1、提出创作题目:尝试用彩纸剪或手撕造型,自由拼贴进行面与色的构成,表达自己的情感。尝试运用所学的面与色构成的知识进行物品的设计。2、教师辅导。 1、根据作业要求并针对自身学习情况构思设计。2、分小组展开创作,自选一题合作完成。 1、检验学生对面与色构成掌握的程度。2、创设应用情景,让学生体验设计创作的乐趣。
活动四: 评价反思1、请学生对作品自评与互评。教师点评作品。2、学习过程的评价。 3、总结,情感升华。 1、讲讲自己的作品运表达自己的哪些感受。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2、分组交流学习感受和学习表现。 1、明确自己的知识水平,有利于不断提高。2、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及作出正确评价。 3、情感升华,启发教育。
延伸 要求学生完善设计作品。 利用业余时间修改、完善作品,搜集欣赏更多的构成作品。 参与教学评价并强化本课知识。深化学习知识。
预计效果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练习,创作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小组课堂上能完成创作练习,个别小组需要课后补充完成。
面的形状分类
形的组合画一画 覆盖 减缺 透叠 联合 接触 分离
设计基本形 画一画 设计骨格 画一画
表达 感受我用这些颜色
我尝试的色彩调和方法有:( )以黑、白、灰或同一色相间调和。( )某类色彩面积占优势调和。( )置入共同色彩的调和。( )互补色互混的调和。( )其他:
尝试创作,并分析自己作品形与色的运用及表达的情感(可另附纸)
《面与色的美感》学习记录
班级: 姓名: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