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面与色的美感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面与色的美感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3-16 22:0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面与色的美感》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岭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4课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初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科学的色彩理论为前提的色彩基础课。本课将理性的色彩构成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中,使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爱好升华到更科学、更广泛、更具普遍意义的色彩美的境界。课文首先通过展示蒙德里安的设计作品在生活里的应用,使学生领悟到点、线、面及色的构成与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然后通过“欣赏与探索”“表现与创造”“思考与评价”几个活动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面的形状、分割、构成知识及色彩的调和规律,由色彩而联想的色彩心理现象,使学生初步掌握色彩构成知识并加以实践,运用面与色的构成设计表达一-定的情感。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于色彩构成的设计应用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这正是开启本课知识的一把钥匙。学生通过本单元第-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技能,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此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探索意识强烈,创造欲强。但面与色是较为深奥的平面构成理论,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要想在一两节课全部涉及是较难完成的,故应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作业练习上,让学生去理解最基础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色彩调和方法和进行色彩联想与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面的形状、分割、构成知识及色彩的调和规律,自主设计一幅有主体的色彩构成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色彩的多样性,理解面的形状、分割、构成知识及色彩的调和规律自由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色彩调和的方法和进行色彩联想的表达。
教学难点
构成设计中如何运用色彩的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解决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活动中让学生观看高清美术作品,必要时配合视频的讲解,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法。通过一边欣赏艺术作品,一边听老师直观讲述,看图说话,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练习法。让学生运用主题创作的方法,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环节 直观导入,今天课题“面与色的美感”(1分钟) 认真听讲 直接进入主题,让学生知道今天所学的知识。
课堂发展 面的定义及分类(4分钟)ppt展示图片: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型,引出面的定义。面的构成方式(5分钟)通过运用几何半圆,让学生思考它们有哪几种构成方式,分别是如何构成的?认识色彩(10分钟)听音乐,感受色彩展示图片,播放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合理选择与之相符合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2、讲述色彩给人的心理联想。根据作品《四季的联想》展开讨论,说一说你对四季的认识与感受。色彩的调和黄+蓝=绿红+黄=橙蓝+红=紫面与色的构成(10分钟)通过示范与讲解,讲述如何运用基本型与骨骼的设计进行面与色的构成。主题创作(10分钟)作品点评(5分钟)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其中包括:1、作品主题2、面与色构成的方法3、表达的情感 学生阅读课本,并举手回答问题……观看图片,举手回答问题学生认真听讲、思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学生自主创作学生大胆举手发言,评述自己与他人的作品 引导学生思考究竟什么是面?面又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了解面的构成方式,覆盖、减缺、透叠、联合、接触、分离让学生感受色彩带给人的联想,与生活的关系通过作品对比,发现画面中的颜色成了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四季的风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调和知识。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让学生掌握构成设计中如何运用色彩的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为后面学生主题创作做铺垫。+巩固本节课重难点通过评价,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从侧面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