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迁移(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人口迁移(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15 20:0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一章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会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树立良好的环境观和人生观。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
素养目标
2017年春运期间,我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真是名副其实的全国人口大规模移动。
这种春节期间回乡过年或外出旅行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吗?
人口迁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迁入地
迁出地
2.人口迁移条件:
①空间位移:跨越行政区域(县级)
②居住地变更:居住地发生改变
③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一般在1年以上)
人口流动: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
1.人口迁移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3、人口迁移的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由于不涉及人口居住地长期或永久变动,所以不属于人口迁移。
4、人口机械增长
(1)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2)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
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
×100%
当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
当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1、我校学生高中毕业考取复旦大学到上海读书
2、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3、从宝安到福田红岭中学读3年高中
4、江苏有计划的抽调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对抗新冠病毒
5、农闲季节来城市打工,农忙季节回到家乡的农工
6、红岭中学全体高一学生赴井冈山进行社会实践
7、15世纪欧洲殖民贩卖非洲黑奴到美洲

×
×
×
×
×

人口迁移 ≠ 人口流动
判断下列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5、人口迁移的影响(生态环境、经济、社会)
我们处在一个人口迁移日益频繁的时代。一国之内、跨越国界甚至大洲之间的人口迁移,每天都在发生。人口迁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 ①加强与外界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移的影响:
(不利) ④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⑤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不利) ⑤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⑥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有利) ①解决了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④加速城市化进程;
对迁入地的影响:
2018年12月22日,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数量为2.44亿,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已超过六成。据此回答1~2题。
1.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是流动人口主要聚集地,人口迁入给这些城市带来的影响有(  )
①减少了当地居民收入 ②增加了公共设施负担
③降低了老年人口比重 ④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河南、四川、广西、安徽、湖南等省区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迁出地,人口迁移给这些省区带来的影响是(  )
①缓解人口对耕地的压力  ②造成劳动力短缺 
③出现人口负增长  ④增加农村家庭收入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练习
C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拉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口移动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
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某些促使人口迁出的推力因素和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然而,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往往考虑不同的因素。
思考:你还能列出更多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吗?
(一)自然因素
人口迁移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区之间自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
资源丰富
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
推力
拉力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老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地形及土壤 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地而迁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西非环境难民
自然因素
在近代历史上,爱尔兰曾经历过“成也土豆,败也土豆”的时期。土豆于17世纪传入爱尔兰,后被广泛移植。到18世纪末,土豆已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促进了人口增加。1841年,爱尔兰人口高达650多万。但是,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病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在短短几年中,爱尔兰九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规模的移民潮。
【案例】 爱尔兰土豆大饥荒和移民潮
(二)人文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各地区间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往往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①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②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2、政治因素
①政策 :西部大开发,上山下乡
②社会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改变
③军事(战争):世界大战
3、文化因素
③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差异
①文化教育每年的开学季,大学生上大学
②婚姻家庭
美国本土人口迁移非常频繁,曾出现几次迁移的高潮。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向城市;20世纪 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
活动 分析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结合背景资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阶段 流向
南北战争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20—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
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东→西
乡村→城市
南部→北部
东北部→南部、西部
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恶化,居住条件差,而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新资源开发和新工业兴起,吸引了大批人口迁移到这些地区。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一)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方向:欧洲→美洲、大洋洲 非洲→美洲
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欧洲→美洲、大洋洲
二战后: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③欧洲由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④拉丁美洲由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北非石油输出国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净迁入区。
近年来,由于战乱等原因,西亚、北非的大量难民迁往欧洲
案例 沙特阿拉伯的外籍人口占比超三成
一提到沙特阿拉伯,人们想到的是“石油王国”得天独厚的油气宝藏。位于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及其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居全球之冠,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5。盛产石油的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较快,而且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前来打工谋生。沙特阿拉伯政府也希望通过吸引外来人口解决国内劳动力短缺问题。目前,在沙特阿拉伯约有1000万名外籍劳工,他们大部分工作在石油、服务、建筑等行业。据统计,沙特阿拉伯人口数为3170万(2016年),其中外籍人口占总人口的30%以上。
(二)国内人口迁移
中国工业化


垦荒、自然灾害、战乱,引发迁移潮
民工进城务工,从农村向城镇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方向: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社会环境稳定的地方。
原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脆弱、战争、自然灾害影响
1949年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前
1.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2.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3.方向:从东部沿海省区向东北和西北边疆地区,4.目的:开发边疆、支援边疆建设。
改革开放后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
农村向城镇、内陆向沿海
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迁入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江苏、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
平面三角坐标图判读
(1)做轴: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中的①②③。(2)划线: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射线。(3)读数:读出上述射线与三个坐标轴交点的数值,即为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8%、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7%。(4)验证:将读出的三个数据求和,如果得数为100%,则读数正确。
“四步法”判读平面三角坐标图
1.下列地区从二战前的人口迁入地变成二战后迁出地的是( )
A.欧洲西部 B.亚洲 C.北美地区 D.拉丁美洲
2.有关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一些国家因石油开发而成为人口净迁入区
C.我国工业化以前人口多由乡村迁往城市
D.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人口流动量大
3.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迁入地主要集中在( )
A.上海、北京、云南 B.广东、天津、浙江
C.河南、安徽、湖北 D.江苏、福建、陕西
练习
D
B
B
下图为“我国某年各省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人口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的省区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5.影响现阶段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
B.经济因素
C.政策因素
D.婚姻家庭
B
A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7.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图中国家②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实行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
C
A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8~10题。
8.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9.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0.该国可能是(  ) 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
D
D
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