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学习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019-2-212019-2-2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读准字音
yì kuījiànjībàng jīzhāocháo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长,此处指身高。尺:古义的尺相当于现代的六寸。昳丽:光艳美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服:穿戴。孰:谁,哪一个
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赶上,比得上。
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及,比得上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明日,徐公来。
明日: 第二天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孰视:仔细地看。“孰”通“熟”,仔细。窥镜:照镜子
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寝:睡觉。 美:以……为美,称赞,赞美。美我者:认为我美。私:偏爱。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于是,邹忌上朝延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实在,确实齐威王婴齐,齐桓公之子。在位三十七年,知人善任,改革政治,是个较有作为的国君。 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后妃和左右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土地,方圆没有谁蒙蔽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威王说:“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官员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评论当面指责人们会集的地方入朝见威王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口和院子里象个集市;几个月后,偶而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门前和庭院像集市一扬热闹有时间或,偶尔一整年门庭若市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延上征服了别国。朝拜请概括每段内容:一:邹忌与徐公比美,问美。
二:邹忌讽谏齐王。
三:写齐王纳谏及结果。弄清行文思路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彩。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讨好,口气有点勉强。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4. 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5、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直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家事喻国事,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邹忌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6、讽谏的结果如何?明确: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
终于“战胜于朝廷”。 7. 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8. 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明确:层次递进,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邹忌讽齐王纳谏←宫妇左右←朝庭大臣←四境之内面刺上赏上书中赏谤讥下赏初下:门庭若市数月:时时间进期年:无可进者→私→畏→求 说说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君?他是一个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足智多谋的贤能之士。
他是一个虚心纳谏、勇于改过自新、做事果敢的国君。
告诫统治者要懂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把握主旨 邹忌的劝说有什么特点?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怎样的启示?劝说特点: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愉快接受意见。
启示: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