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面的旋转
课时 1 备课人 郭静 学校 青台小学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列举大量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他们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引入。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线、平面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初步有了关于图形的知识今天学习通过旋转面可以形成怎样的图形,建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动手操作,老师指引下能接受面动成体的现象,很好的掌握圆柱。 圆锥的特点。先让学生预习,在课当上,让学生展示,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注重学生的差异,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面的旋转的特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
2、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 小课件、长方形及直角三角形的纸片小棒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 引导探索
1、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组图片
2、师:观察这组图片,你们有何发现?
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含义 3、师:这就是旋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的旋转。 (二)观察与思考
活动一: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出示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纸片和小棒做成的小旗的形状和下方的立体图形在形状上有何相似之处,在连线。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3、找一找:请你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活动二: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2、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三:圆柱和圆锥高的测量方法测量圆柱的高的方法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如何测量 ⑴把圆柱放在一块平板上,使直尺的零刻度线与圆柱的下底面齐平,直尺笔直地贴在圆柱上,看直尺的另一端,圆柱的上底面指向直尺上的哪个数字,圆柱的高就是多少。测量圆锥的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测量的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找一找下面的物体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2、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3、下面图形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4、想一想,转动后会形成怎样的图形?
5、看图算出箱子的长、宽和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通过观察,归纳总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业设计 课本第3--4页的1----5题 6题学生课下研究探讨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点动成线 、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圆柱:两个大小相同的底面,一个侧面 圆锥:一个侧面,一个底面 一个顶点。
课后反思 优点: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体会“点面动成体”的含义。不足: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学困生总结能力有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