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锐 信实》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敏锐 信实》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30 14: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敏锐 信实
课型:表达交流
《敏锐 信实》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掌握新闻常识。
了解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和特点。
明确掌握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结构。
比较本单元的新闻,体会结构异同。
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最近发生的新闻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培养阅读新闻的兴趣。
增强关心时政的意识。
培养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小组讨论并形成文字等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养成关心时事报道的习惯,了解新闻类文体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及其功能。
2.初步了解新闻的写作基本要求,培养敏锐的新闻感觉。
3.通过筹办“报纸”,尝试新闻写作的甘苦,激发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养成关心时事报道的习惯,了解新闻类文体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及其功
2、初步了解新闻的写作基本要求,培养敏锐的新闻感觉。尝试新闻写作。
教学难点
通过筹办“报纸”,尝试新闻写作的甘苦,激发写作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学、合作
评价任务:
考察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探究问题的能力。
扩大学生视野,主动关注国内外大事。
五、教学过程:
(一)读、说互动。
1. 复习本单元知识导入。
2. 结合本单元系统学习关于新闻的定义、新闻的特点、新闻分类、新闻的结构。重点学习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定义:
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的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客观性
新闻分类:
不论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我们最常见的消息,如报纸上的本报讯、广播中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电视节目中的新闻联播。消息类节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迅速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新闻。刊发篇幅和播报时间都很短,观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接受大量的信息。
第二类:是专题类节目,这类节目的话题一般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报纸上的新闻背景分析、广播中的广播讲话、电视节目中的焦点访谈等。这类专题节目在动态新闻的基础上又做深入详尽地报道,因此占用的版块大或时间长。
第三类:是新闻评论类节目,如报纸和广播中的评论、评论员文章,电视讲话和电视评论等。
新闻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二)强调如何写好新闻。
1、做一个醒目的标题
一般来说,同样的新闻内容,能不能吸引读者,关键看标题是不是吸引人。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题好一半文”,这也是对一条好新闻的基本要求。怎么使标题有新意、有个性?不论是消息也好、通讯也好,都要尽量做到标出“事实”、标出“首例”、标出“卖点”、标出“悬 念”、标出“反差”、标出“动感”、标出“情感”。只有当读者从标题中看出你文章的与众不同时,他(她)才有兴趣读下去。
例如:(网络新闻标题)
美国人最希望中日开战 (2012-09-13 11:30)
两次世界大战中日钓鱼岛本来就是美国人二战后留给中日起争端的导火索,是美国人发完两次世界大战之战争财后,留下的继续发战争财的战略部署,所以美国不断的给日本人打气,恰好野田佳彦大选正需要藉此拉选票,也就不顾一切,力争钓鱼岛。
中日一旦开战,一方面战争损耗使中日两败俱伤,双方国力必将削弱,经济发展受到遏制,中了美国的如意算盘。另一方面美国就有了协防的借口,同时又可以向日本出售武器,发财之路大开。
美国人在利用钓鱼岛玩弄中国和日本,这招极其阴损!
评:此新闻本是关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以此为题既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也能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并明确如何正确对待钓鱼岛争端的问题。
2、写一段精彩的开头
任何一篇文章的开头,都应该做到开启全篇就吸引住读者的眼球。相对于消息来说,开头就是导语部分。它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吸引读者往下读,最好是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先说导语。写消息导语时,在内容上要尽量考虑如何去接近读者,在写作手法上要不拘一格,力求生动活泼,在语言表达上要平实易懂,切忌空洞、充满概念和口号。总之一句话, 写导语要以新闻眼光观察事物,“无事不新”、“求新求异”、“标新立异”。特别是同类题材,在选取不同的切入点时,导语写作一定要“千变万化”。
强调如何写好通讯
新闻通讯写作中有五种分类: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丶小故事(小通讯)
通讯写作特点:包括新闻性、评论性、形象性。
通讯和消息在长短有较明显的区别,消息一般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的报道事实,篇幅一般短小。通讯则要求较多具体、详尽、细致地显示任务或事件的面貌,一般篇幅较长。从反映内容上看,消息以报道事件为主;通讯则以写人为主;就是写事件的通讯,也离不开人孤立地写事件,因为人是事件通讯中最活跃的主要因素。从时间上看,消息的事件性极强,通讯则没那么严格。从写作上看,消息一般以叙述为主,通讯则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甚至描写多于叙述,并可夹带议论,抒情等多种写作手法。
写作的思维方法也不同。消息以逻辑思维为主,形象思维为辅,通讯则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辅。要使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必须掌握几种通讯在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要领。(以下主要介绍三种)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二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如《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特定的情境,把人物精神特点写出来。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师提前布置让学生课前先上网浏览)
事件通讯:
它以重大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字。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应用各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炼,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直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彩。
三、小故事(小通讯)
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单一而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不能写的人物繁多,场面太大,枝节横生,否则失去“小”的特点。谁是小故事但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和“合理想象”,小故事可以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但不能写成文学作品,文学的描写抒情不宜过多,这类小通讯短小活泼,可读性强。
从结构来看,消息一般把最主要的、最鲜明的东西放在前面。把最重要的最精彩的放在导语里,通讯则完全不一样,围绕主题把材料串起来,铺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场景,把材料串起来,有故事情节,有细节材料,可以按时间来写,也可以按因素关系来写。还可以分多条线索纵横来写。
从新闻时效来说,消息特别强调快;通讯要求不那么严格,消息简单,通讯全面深刻。写好一篇通讯,除明了通讯写作特点外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立意:立意就是首先确立思想。如何立意?要求写作者要养成善于提炼主题思想,观察事物的能力。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去提炼主题。寻求与时代背景的最佳结合点。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环保方面的通讯,这个稿子就要放在如何构建和谐绿色伊春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上来写,放在这个一个背景下去写,去提炼思想,思想自然有了方向和高度。
2、材料的选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择材料不能面面俱到,要选择最能体现任务精神,事件本质的材料,也就是所说的典型事例,如孔繁森在阿里地区工作,高原缺氧,条件恶劣,这样的典型更能衬托人物的品质。
3、语言:通讯的语言一定要具体,不能抽象,最好用朴实的事实描写来代替华而不实的形容词语言,比如写某人的“火冒三丈”不如写成“一下把茶杯在地上摔了个粉碎”。富有个性的语言不能滥用,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4、表现形式: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在一篇好通讯中至关重要。《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中就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它的感染力是巨大的,据说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几次都哽咽的读不下去,就是因为细节写的好。如其中一段对“肝病”的细节描写:公社的同志一边汇报情况一边看着焦裕禄按着肚子作笔记,。。。。。。钢笔几次从手指间掉下来。他越来越多的用左手按住时而做疼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倚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工作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县委决定送他到医院治病去了。临行的那一天,由于肝疼的厉害,他弯着腰走向车站的。。。。。。
这里没有作者的话,但可以看出作者对焦裕禄的态度,这些细节的描写,对反应人物是十分必要的。
5、环境的衬托:人是环境中的人,人也离不开环境,用好了环境描写能够对人物起到强烈的衬托作用。焦裕禄在兰考,用风沙大,农民贫穷,来表现他受命于危难之时;孔繁森在阿里,条件恶劣表现他的忠诚,这些环境的描写,对人物衬托很重要。
6、创新写法:文无定法,新闻通讯的写作亦不例外。传统的写法过多过滥容易落入俗套,缺乏可读性,可以抛开观点加例子的传统写法,借鉴电视电影的方法,用经典的镜头,加评语,成为一篇风格独特的文章。
7丶清楚了新闻通讯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还远远不够,要写出好的优秀的新闻通讯作品还要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水平,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在一个要多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 是写好新闻通讯的前提。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者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著名作家周立波也说过:“材料少了不好办”。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说:“你要有作为吗?八小时写稿不行,要做二十四小时的记者”。新闻界更有这样的行话:“稿件如果是一杯水,你先准备一桶水,这些都证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的意义。一句话,写新闻就是讲故事。要想让故事感动读者,首先得让故事感动自己。让故事精彩地“活”起来,作者必须“身”入到故事中,“心”入到故事中,去发掘、去聆听、去感悟、去雕饰。采访和写作是“技术”活儿,是“科学”,来不得走马观花,来不得丁点儿浮躁和虚假。写文章就像做人, 只有精彩地做人,才能精彩地作文。
进行新闻写作前训练
1、强调要写好一篇新闻,须有激浊扬清的勇气和正气,还需要勤跑腿、善动嘴。新闻不会乖乖送上门,是跑出来的、问出来的。其间有说不尽的酸甜苦辣,连记者也难以做到事事顺遂,马到成功。立志做记者的同学要做好百折不回的思想准备。
2、筹办一张“报纸”:《××中学周报》或《×班新闻报道》,同学们分别担任主编、文字编辑、记者、美术编辑、校对……不论担任什么工作,都要先当“记者”去跑新闻。
3、给报纸开辟若干专栏,谁写的新闻最有价值,大家最爱看,就聘请谁担当专栏“主编”。
4、报纸内容要求消息、通讯、社评等。
(五)新闻写作: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筛选,提炼有价值的加以综合,分配任务,写新闻的,写通讯的,写社评的,开始写作。
反思: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新闻报纸越来越被广大市民所忽略,新闻这一种文学样式让学生很陌生,有必要加以进行适当的训练。所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新闻写作指导,及获得新闻的途径和方法,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的敏锐性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