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教学设计
泽州县大箕镇南河西小学 常小霞
教学目标:
1.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复习准备
观察
石头、剪子、布游戏的情况:
次数(次) 1 2 3 4 5 6 7 ……
分数(分) 5 10 15 20 25 30 35 ……
表中有哪两种量?
分数是怎样随着次数变化的?
相对应的分数和次数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二.导入新课
三.进行新课
议一议: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
教师:观察上表,你发现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还可以从表中发现哪些规律?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中有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并且时间在扩大,路程也在扩大,路程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
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
(1)时间和路程是相关联的两种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3)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都是50;
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什么?(速度)
在这个表里,作为比值的速度即每小时所走的路程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说比值一定。也就是:(板书)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个问题中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凡是符合以上规律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叫做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X/Y=K(一定)。
教师: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指导学生完成第56页“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
一、做一做: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每包书中册数相同,包数和总册数。
2、全班的学生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3、房间地面面积一定,房间里的人数和每人所占的面积。
4、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现在某体育用品店声称:如果买50只篮球以下,每只42元,如果买50只篮球以上(包括50只),每只40元,请问总价同篮球的数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如果成正比例,那是在什么情况下?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小结后教师对全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