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86页内容 。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也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但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这节课对学生进行量的计量知识的全面复习和梳理,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整理,使他们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和发现应用数学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货币、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并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对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
感悟单位的大小 ,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并能正确应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5( )= 5000( )、8( )=8( )、6( )=600( )、90( )=9( )
提问:老师带来了4个奇怪的式子,你能想办法让这两个式子成立吗?(学生填空)
小结:单位名称的作用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板书课题)
二、梳理知识:
1、回顾单位。
课前老师请你们自己归纳整理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常见的量有哪几种,每种量都有哪些计量单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整理了吗
(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结果。
(2)、学生汇报。(师媒体展示)
货币单位:元 角 分
1元=10角=1000分 1角=10分
质量单位: 吨 千克 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单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体积单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容积单位: 升 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升=1000毫升
时间单位: 世纪 年 月 日 时 分 秒 等等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日=24时
1时=60分=3600秒 1分=60秒 1星期=7天
2、复习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1)整百、整千的年:以能否被400整除为基准,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00整除的是平年。
(2)其他的年份:以能否被4整除为基准,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
例如1600,是一个整百的数,并且能被400整除,所以1600年是闰年;1700不能被400整除,所以是平年。
再如2004,应该以能否被4整除为基准,因为2004能被4整除,所以是闰年。
3、复习名数
(1)名数的意义:数字加上单位合起来叫名数。
(2)复习单名数和复名数
4、复习名数的改写
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这两个单位的进率;
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这两个单位的进率。
三、综合练习。
1、 填一填
(1)3.25时= 小时 分;
(2)150秒= 分 秒= 小时;
(3)4吨180千克= 吨= 千克;
(4) 1小时30分= 小时= 分;
(5)1小时30分= 小时 分;
(6)1.6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7)7020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2、选一选
(1)一个鸡蛋约60( );于老师的体重约是90( );卡车的载重量约3( )。
(吨,千克,克,斤)
(2)绕操场一圈约用5( );火车提速后“子弹头”客车从北京到郑州需5( );从班级前门走到后门约需5( )。
(秒、分、时、日)
3、脑筋急转弯。
(1)小明的哥哥到2016年才过第三个生日。你知道他今年是几岁?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呢?
(2)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 哪个重些
4、“小马虎”的日记。
今天是2007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一杯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9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
你有什么发现?能帮忙改改吗?
5、小小设计师(题略)。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对哪些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想?
六、板书设计:
常见的量
货币单位 质量单位
时间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体积单位
七、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计量单位汇总在一起,通过整理和对比来进行复习。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合作式和讨论式的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知识,通过让学生自我整理相关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地点拔调控将知识系统整理总结最终建立知识网络。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收集整理关于量的计量的相关信息,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学生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分类、讨论、交流。首先提出“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学过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说出不一般的进率以及区分闰年和平年的方法。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评一评等活动中,掌握了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名数的改写,学生通过做题总结出改写名数的方法。我在习题的设计上尽量从易到难,形式多样。
总之,我尽量让枯燥的复习教学更生动有趣、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