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探索数与数之间的规律。探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探索给定的情境中隐含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探索规律是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小学数学学习涉及的主要是数之间的隐含规律,图形之间的隐含规律,生活中隐含的规律。教材中呈现的几种规律类型,学生并不陌生,之前没有系统学习从哪里入手探寻未知的规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尝试应用探索规律的一般思路。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尝试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需要适度点拨,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就能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生活中蕴含的规律。能用语言和运算符号描述、表示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猜想、验证、归纳等能力的培养。用语言和运算符号描述发现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生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老师最近迷上了魔术,学会了一种神奇的魔术读心术。给你们表演一下吧!选一个小助手,请你心里默默想一个数,悄悄告诉大家,不让老师知道。现在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指示默默的计算。先把这个数加上6,再乘三,在减9,再除以3,再减去心里想的那个数,最后加上4.等于几呢?老师知道了,计算的结果是7对吗?
其实不是老师会魔术,而是老师掌握了数学运算游戏中的规律。规律是大自然客观存在的,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带着善于观察的双眸,去开启规律之门吧。
2. 合作探索
1.观察是探索规律的基本功(板书:观察),所以现在我们就来观察一张数表空格中都缺了哪些数呢?试着猜测一下,并且说说猜测的理由。(板书:猜测)
课件展示数表
(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发现可以试填的部分)
预设:观察的方向角度可能有:横、竖、斜等,猜测关注的规律可能有:看差、看平方、看倍数,再加以验证。
通过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提炼,总结出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观察——猜测——验证
2.师:从整体上观察,这是一张我们以前见过的什么数表呢?(9x9乘法表)这张乘法表中蕴藏了许多数学规律,有些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有些还隐藏在其中,等着你去找到他。现在就请尝试用“先观察—再猜测——后验证”的思路去继续寻找其中的规律。
学习要求:先独立探索规律,尝试用各种方法记录;
然后组内交流,讲清探索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组长带领,梳理成简洁的数学语言。
3.按学习要求的步骤自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师巡视点拨。
4.汇报。
预设:以小组为单元汇报,其余同学补充。除了刚才找到的规律,还发现数表中的对称排列数列,和成反比的因数关系等等。
5.教师小结:在刚才的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或横、或竖或斜等多角度观察切入;又关注差、积、平方数等多途径推理猜测,再运算、绘图等方式验证,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不同探索的金钥匙:有序观察—推理猜测——实践验证,接下来我们拿着这把钥匙去继续探索数与运算中的规律。
3. 巩固应用
1.数与运算中的规律
(1)8,11,14,17,( ),23,( );
(2)4,9,16,25,( ),49,64;
(3)1,8,27,( ),125,( );
(4)1,2,4,( ),16,( ),64;
(5)3,6,9,15,( ),39,( );
(6)2,2,5,4,8,8,( ),( ),14,32
(1) 对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订正。
(2)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探寻数与数之间的规律除了差、积、平方、对称等,还可以关注数据之间的和、商、立方,观察的顺序也不仅仅是相邻的数,也可以相隔。
2. 图形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的特点,总结与周期计算相关的想法。
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第27个呢?请说明理由。
3. 生活中的规律
(1) 过渡语:有规律的图形不仅能美化我们的生活,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一起看看蕴藏在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规律。)
(2) 教师介绍常见的生活中数学规律的例子。
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运用观察—猜测—验证,这一探索规律的一般思路,发现了数字、图形、生活的数学规律,从中感悟到只要有序观察,用心思考就没有发现不了的奥秘。(边总结边完成思维导图板书)
5. 板书设计
以探索规律为主题,观察、猜测、验证为分支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