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5-25 11: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2、《战国策》简介:导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魏征1、解题:兼语句齐王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3、读准字音: yì   kuī   jiàn
jī     bàng jī
zhāo   cháo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比美臣之妻→私我臣之妾→畏我臣之客→求我(1)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美于徐公。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威王受蔽(2)宫妇左右→私王朝廷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求王威王除蔽(3)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除蔽结果:(4)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鉴赏品味::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 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1)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2)古今异义
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③、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能谤讥于市朝  
  (朝,名词作状语)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
  (闻,动词使动用法)
  (土地方圆)
  (国君旁边的近臣)
  (委婉劝说)
 (公开指出)4、归纳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3)句式 ①、忌不自信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句)文中 类似的句:“欲有求于我也”“皆以美于徐公”“能谤讥于 市朝”“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被动句)5、结合课后练习二、梳理归纳“朝、孰、诚、方、善、间” 等词语的义项①.朝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②.诚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破曹军必矣
③.善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素善留侯张良
足下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
④.间
安得广厦千万间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⑤.方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上朝 )

(表假设,如果、果真 )
(善于 )
(友好 )
(亲密 )

( 量词 )
(机会 )
(挑拨离间 )
(参与 )

(方圆 )
(地方 )
(当……时候 )
(才 ) 6、什么是“设喻”? “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设”是设置,“喻”是比方。“设喻”有两种情况:(1)、设置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只要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就一定能胜利的道理。
(2)、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来说明一个二者共同蕴含的道理。这里的甲、乙两事物即可以是同类的,也可以是不同类的。我们还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例。毛泽东同志1945年在七大致闭幕词时,就借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来比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说明了做事情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就一定能胜利的道理。7、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国事,说明了“私”、“畏”、“有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所以不能轻信奉承话的道理。8、 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拿私事去比国事,推导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逻辑角度讲,他运用的是哪一种推理? 邹忌与徐公比美,省悟了妻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妻私、妾畏、客求的结果是邹忌受了蒙蔽。与邹忌相比,齐威王如何呢?宫妇左右没有不偏爱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王的。齐威王与邹忌相似处境,导致了他的结果也必然是受蒙蔽。
这种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叫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其结论不是必然性的。两个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越多,推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9、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有哪些体会?(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指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采纳, 提高建议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 忌不自信
④ 吾妻之美我者10、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