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自然选择的证明 宇宙的边疆
导入新课:了解黑洞的秘密
01
学习活动一:分析方法
探究问题一:《自然选择的证明》这篇文章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第一类,某些现象和事实就是作者理论分析的对象,比如,第11段,用遗传变异的基本原理解释种种地质记录的事实,用演变论解释化石的性状能体现物种在世系链中的位置,用共同祖先说解释已经灭绝的生物可与现生生物一样进行分类,用生存竞争解释古老类型在分类谱系上常处于现生类群之间的位置,用适应说解释体制上的退化现象,用世系关系解释近缘类型长期共存。
第二类,作者依据基本原理展开推理,得出结论,事实材料便成了证明这些结论的依据。比如,最后一段,按照遗传变异学说进行严密推理,推论具有亲缘关系的生物分布,总结“各 个地区的生物,必然与其最邻近的迁徙源区的生物有关”这一法则,而生物亲缘关系地理分布的事实就成了有力的依据。
第三类,作为解释原理、证明观点的补充依据。比如第13段举出更多的生物地理分布的自然现象,证明迁徙观点和生物变异理论。
探究问题二:普遍认为《自然选择的证明》这篇文章论证逻辑严密,作者擅长推理论证。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的?
作者推长推理论证,展示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第10段用了两个逻辑推理。第一句,由前提“物种只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变种”推出其杂交的后代遗传了父母的特性,遵循同样的法则。第二句,由前提“物种是独立创造的”和“变种是由次级法则所产生的”,推论应该是“杂交的后代无法遗传父母特性,不具有相似性”,而事实却是具有相似性,以此来证明特创论的荒谬。再如最后一段,连续运用演绎推理,从遗传变异的一般原理进行逻辑推理,提出生物地理分布上的一些推论,而自然界的事实证明了这些推论的正确性。
作者主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在语言上的表现就是大量多重复句的运用,尤其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这几类复句的综合运用,体现出逻辑的严密。
02
学习活动二:鉴赏手法
《宇宙的边疆》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说明方法 例子 作用
列数字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 000亿个恒星组成 1.
作比较 2. 把光在每秒内通过的距离和地球周长做比较,使我们对光的速度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
打比方 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 3.
举例子 4. 说明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让人信服
使人们对事物的大小、数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千米,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化抽象为形象,让人如同亲身感受到了探索宇宙奥秘时的心情
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
《宇宙的边疆》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人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有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03
学习活动三:鉴赏语言
探究问题一:如何理解“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中的“可望”一词?
“可望”是有希望,可能的意思,说明自然条件下的变异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有这种可能,用“可望”符合实际情况。
探究问题二:如何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自然选择”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在一定程度上”“很大一部分”是表示程度范围的词语,作者运用这些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探究问题三:现在自然选择学说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阅读这篇文章,我们看到,达尔文在阐述观点时的语气并不是斩钉截铁的,往往还留有余地。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自然选择的过程缓慢而漫长,人不能直观感受到,但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这一观点。所以,自然选择学说在提出时是一种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是暂时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它还需要大量的科学依据来加以证明。所以,达尔文在阐述时还留有余地,这其实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问题四:科普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鲜明、生动,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还乡心切。
运用比拟、象征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这样的道理:人类对大海的探索初具规模,但也仅仅是开始。海洋作为可利用资源还有许多仍待人类开发、利用。同时也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之地。
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运用拟人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稳重沉静,有的急切躁动。读来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04
学习活动四:比较鉴赏
《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这两篇文章分别属于学术著作和科普作品,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进行简要分析。
表达方式方面。《自然选择的证明》以举例论证(举例说明)为主。作为学术著作,内容学术性强,有理论高度,作者在论述时,运用举例子阐述观点。如“拿鸟类来说,……”“例如:为什么南美洲热带和温带的鸫类,……”。《宇宙的边疆》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本文作为科普文章,为了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感染观众,运用了议论和抒情。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这两篇文章分别属于学术著作和科普作品,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进行简要分析。
语言风格方面。《自然选择的证明》作为学术著作,本文用词准确,表达严密,表述严谨。如“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这类确凿的观点,说得非常肯定;“仅此一点,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可信的了”中的“极为可信”,强调了可信的程度,但仍不是定论,语言表述非常严谨。《宇宙的边疆》作为一篇科普文章,本文的语言毫无干涩、枯燥、板滞之感,而是很直观、形象。这与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无关系。如“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这一句运用比喻,写出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形象地揭示了恒星种类各异的旋转方式。
05
学习活动五:畅谈收获
学习两篇课文,你能获得哪些认识和思想上的收获?
《自然选择的证明》
1.进一步认识了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理“适者生存,择优弃劣”。
2.学习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人要敢于突破从众心理、走出思维沼泽,勇于尝试、大胆创新。
4.辩证地认识达尔文的进化论,既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也要用现代的思维来对待它。
学习两篇课文,你能获得哪些认识和思想上的收获?
《宇宙的边疆》
1.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
2.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无关紧要的。
3.人类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伟大。
4.宇宙对我们来说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但我们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
5.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课文总结
两篇文章均来自自然科学论著。《自然选择的证明》节选自《物种起源》的综述和结论部分,对全书主要内容做了分析、概括,以大量科学事实为依据,有力地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驳斥了特创论。全文逻辑严密,理论性强,表现了自然科学论著的典型特点。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科普性质的电视解说词。作者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从宇宙整体到星系(星系群、子星系)到太阳系再到行星,最后回到地球,介绍了宇宙组成的相关知识。文章在严谨的科学说明中自然融入议论和抒情,传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类的感悟。这两篇文章有较强的专业性,同学们可以从中体验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比如抓住文中的重要概念,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理解文中事实、原理、结论的逻辑美联,分析作者的观点及依据等。同时,也可感受自然科学论著和科普文章在表述方式、语言风格上的一些异同:二者都运用了不同领域的专业词汇,概念界定都很清晰,语言表达准确;但前者语言一般更具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强调逻辑论证,讲究理论的严密,而后者多深入浅出,注重一般性原理的阐释,讲究可读性。
课后作业
课外搜集“进代论”和宇宙的相送关资料,从在选一个课题做深入研究,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