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
导,触摸民族文化血脉
包世臣曾云“凝重多出于偶,流美多出于奇。体虽骈,必有奇以振其气;势虽散,必有偶以植其骨。“
(《艺舟双楫·文谱》)
胡应麟:“右军素不以著作鸣,而《兰亭楔序》俯仰感慨,实际之语,千载若新。”
(《少室山房类稿》卷一百零八)
汪藻:“吾尝怪陶渊明作《归去来》,托兴超然,庄、骚不能过矣。”(《信州郑固道侍郎寓屋记》)
《兰亭集序》生词正音
癸丑( )
会稽( )
修禊事( )
激湍( )
流觞( )
骋怀( )
放浪形骸( )
趣舍万殊 ( )
一契( )
嗟悼( )
彭殇( )
ɡuǐ
kuài jī
xì
tuān
shānɡ
chěnɡ
hái
qū
qì
jiē dào
shānɡ
chóuchàng
yáng
熹微
zūn
shāng
miǎn
jiǎo
xiù
yì
huán
yǎotiǎo
huáng
gāo
zhào
kē
《归去来兮辞并序》正音:
惆怅
飏
xī
樽
觞
眄
庭柯
矫
岫
翳
盘桓
棹
窈窕
遑遑
皋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两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通大意
《兰亭集序》以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跌宕的情思,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会中诸人的观感。从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作者对死生的看法和高旷的宇宙情怀,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归去来兮辞并序》分“序”和“辞”两部分。“序”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8个小组,1-4组探究《兰亭集序》,5-8组探究《归去来兮辞》。要求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并制作成卡片形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每组翻译一个自然段。
解文句
解文句:《兰亭集序》
通假字
①悟言一室之内
②趣舍万殊
“悟”同“晤”,面对
“趣”同“取”,与舍相对
解文句:《兰亭集序》
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
②少长咸集
③映带左右
(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
(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名词用作动词,环绕)
解文句:《兰亭集序》
④一觞一咏 ⑤引以为流觞曲水
⑥所以游目骋怀
⑦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⑧齐彭殇为妄作
(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使动用法,使....流)
( 使动用法,使....放开)
(数词用作动词,把...看作)
(形容词用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解文句:《兰亭集序》
一词多义
1.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2.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高
<寿命> 长
修建
面对
面对,引申为“迎"
将要
解文句:《兰亭集序》
3.期(1)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2)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
(3)君与家君期日中《世说新语》
4.致(1)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2)而致千里《劝学》
(3)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至、及
周、满
约定
情趣、情致
达到
招纳
解文句:《兰亭集序》
5.次(1)列坐其次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6.之(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不知老之将至
(3)及其所之既倦
(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旁边
下一等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的
主谓间,取独
往、到
这
解文句:《兰亭集序》
7.与(1)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4)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5)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交往
和....相比
全、都
替、给
和
解文句:《兰亭集序》
特殊句式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省略句,应为“(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定语后置,应为“虽无盛之丝竹管弦”
省略句,应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定语后置,应为“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
解文句:《兰亭集序》
特殊句式
⑤不能喻之于怀
⑥亦将有感于斯文
⑦欣于所遇
状语后置,应为“不能于怀喻之”
状语后置,应为“于斯文有感”
状语后置,应为“于所遇欣”
解文句:《归去来兮辞并序》
词类活用
①眄庭柯以怡颜 ②悦亲戚之情话
(使动用法,使...愉快) (意动用法,以...为悦)
③策扶老以流憩 ④或棹孤舟
(名词作动词,拄着) (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⑤时矫首而遐观 ⑥园日涉以成趣
(名词作状语,常常)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⑦善万物之得时 ⑧乐琴书以消忧
(形作动,喜好,羡慕) (意动用法,以....为乐)
解文句:《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词多义
1.乘(1)聊乘化以归尽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
(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4)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动词,顺随) (动词,趁着) (动词,乘车) (量词,辆)
2.绝(1)请息交以绝游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3)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动词,断绝) (动词,横渡) (形容词,走不通的)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解文句:《归去来兮辞并序》
3.引(1)引壶觞以自酌, 晒庭柯以怡颜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和张仆射塞下曲》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动词,端起) (动词,拉) (动词,引用) (动词,吸引)
4.以(1)既自以心为形役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4)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介词,让) (介词,因为) (介词,按照)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解文句:《归去来兮辞并序》
古今异义
①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
今义:多比喻纠纷或乱子。
②尝从人事
古义: 做官。
今义:人际关系或事理人情,或工作人员录用、调配、奖惩等。
③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古义: 小孩。
今义: 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解文句:《归去来兮辞并序》
④问征夫以前路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人。
⑤既窈究以寻壑
古义: 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 (女子)文静而美好; (妆饰、仪容)美好。
⑥策扶老以流憩
古义:拐杖。今义:搀扶老人。
⑦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解文句:《归去来兮辞并序》
特殊句式
①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用“见...于...”这种固定格式表被动)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为”在句中表被动)
③复驾言兮焉求
(宾语前置,宾语“焉”置于动词“求”之前)
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宾语前置, 宾语“胡”置于介词“为”之前)
解文句:《归去来兮辞并序》
⑤乐夫天命复奚疑!
(宾语前置,宾语“奚”置于动词“疑”之前)
⑥农人告余以春及。
(状语后置,状语“以春及”置于动词“告”之后)
⑦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省略句,“候门”之间省略了介词“于”)
⑧寓形宇内复几时
(省略句, “寓形宇内”之间省略了介词“于”)
8个小组,1-4组探究《兰亭集序》,5-8组探究《归去来兮辞》。每组提出若干问题,在个人理解基础上,综合小组意见,展示小组的探究成果。
品情感
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系?
品情感:《兰亭集序》
突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景物清新明朗,生机盎然。是“乐”的重要方面,也是引发“痛”的主要原因。
2.开头两段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1)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3)聚会时的活动高雅有趣,“流觞曲水”“畅叙幽情”;
(4)聚会时天气晴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品情感:《兰亭集序》
3.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作者是怎样由“乐”转“痛”?
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
作者由“信可乐也”的感慨,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忽然感到“不知老之将至”,因此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为“痛”。
将抒情与说理有机结合,很好地做到了情理交融。
品情感:《兰亭集序》
4.统观第三段,作者从哪四个方面感受到了人生之“痛”?
(1)俯仰一世(生命短暂);
(2)不知老之将至(人生无常);
(3)情随事迁(美好消逝);
(4)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光阴易逝)。
品情感:《兰亭集序》
5.“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怎样的生死观?
作者认为不管人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
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品情感:《兰亭集序》
1.序文交代了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请分条归纳总结。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3)“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品情感:《归去来兮辞并序》
2.如何理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自慰之辞。“悟已往之不谏”,过去的已经成为事实,不可改变,后悔之意溢于言表。
“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让自己有了安慰。用今“是”而昨“非”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
品情感:《归去来兮辞并序》
3.“载欣载奔”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作者远远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与为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品情感:《归去来兮辞并序》
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怎样的深刻内涵?
既表达了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恨自己不早些归来的感叹,同时“松菊犹存”更是喻指自己高洁的品格仍在。
品情感:《归去来兮辞并序》
5.如何理解“云无心以出岫”和“鸟倦飞而知还”的含意?
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真实写照。出去做官是无心的,并不是有意追求功名利禄。在这里,“无心”并不是作者的开脱之辞,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
辞官归田则是因为“倦飞”,因作者已经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作者触景生情,又能将这种复杂的感情不露形迹地轻点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品情感:《归去来兮辞并序》
课堂小结
兰亭集序
第一层: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第二层:痛——人生短暂,自己老之将至
第一层:悲——时人“一死生,齐彭殇”,后人亦将如时人
警示后人:珍惜人生时光,努力去追求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课堂小结
归去来兮辞并序
做官因为:家贫、亲劝、吏德、叔情、美酒
辞官因为:交病、怅然、愧(质性自然)
田园生活:物质方面——容膝之家 清贫
精神方面——乐在其中 富足
陶渊明形象: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精神至上,一个理想主义者
《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都体现了对人生有限的思考,其思考的方式和得到的感悟有什么不同之处?
请选择其中一篇文章,尝试撰写一篇评点。
思考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