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
活动一:探究古代散文深厚的文化内涵
体悟本单元散文的文化内涵,提炼关键信息
本单元的六篇文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不同方面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的是公认的准则,有的是共同的价值观,有的是深刻的哲思,有的是可贵的精神。试着归纳整合。
课文 传统观念 道
《陈情表》 孝道
伦理性的、社会性的道
《项脊轩志》 亲情、家庭本位、重视家人之间的关系 《兰亭集序》 对生命的沉思
哲理性的道
《归去来兮辞并序》 对生命的沉思、对生命真正价值的醒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种树郭橐驼传》 对民生的关注、对治术的思考 针对现实政治
《石钟山记》 质疑精神 认识论
分组讨论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本单元选文的文化内涵颇为丰富,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观点,也包括治国之道和格物致知之道,但同学们应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观点,也即要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好比古代“孝”的观念中有很多“愚孝”的成分,自然不能为今人接受。
课文 在当代的价值(预设)
《陈情表》 传统孝观念中“养亲”、“敬亲”具有普世价值;其次,“亲亲”“敬长”观念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传统孝观念中“立身扬名”之孝造就了许多忠君爱国的英才。
《项脊轩志》 《兰亭集序》 王羲之、陶渊明爱惜生命的态度值得借鉴:人应该顺天应命,在繁华时,存一份敬畏之心, 在落寞时,留一份淡然之态,做到荣辱不惊。
《归去来兮辞并序》 《种树郭橐驼传》 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治国当以民为本,满足人民的需求。
《石钟山记》 质疑精神是可贵的,是人们认识上取得进步的必要精神品质。
活动二:探究古代散文的语言美
古代散文多注重骈散结合,诵读《陈情表》《兰亭集序》和《种树郭橐驼传》,感受它们不同的韵味。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篇,说说文章是怎样通过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来表情达意的。各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
思路点拨
骈:即骈文句法,此种写法起源于汉魏,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到了南北朝,流行骈俪并且讲究辞藻华丽,文风变得柔靡。唐代开始,骈文讲究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对偶,所以骈文又被称为四六文。
从本单元的散文来看,涉及到“骈”的写法的,不仅指“骈四俪六”之“骈”,不等于严格讲究声律对偶,而是接近李兆洛《骈体文钞》、孙德谦《六朝丽指》对“骈”的理解,即与“奇”相对、两两并行、对称工稳、宜乎诵读,不过度强调音律和严格的对仗。
思路点拨
骈散结合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个基本特点,虽然历史上有过长期的骈散之争,虽然以散为主的唐宋古文慢慢胜过以骈为主的骈文一度被视为是儒家道统对六朝浮靡之风的胜利,但学者们也不得不承认“散文虽欲纯乎散,而不能不受骈文之影响。骈文虽欲纯乎骈,而亦不能不受散文之影响。”(陈柱《中国散文史》)其实也就是曾国藩所说的“一奇一偶者,天地之用也。文字之道,何独不然?”(《送周荇农南归序》)。
以《陈情表》、《兰亭集序》、《种树郭橐驼传》为例:
实例分析
《陈情表》大量使用四字句,语言比较整齐,节奏感较强。文中的一些单行长句,及一些以“且臣”“今臣”领起的句子,都起到了调节节奏,使文气舒缓的作用。在表情达意方面,课文常用骈句来叙述自己的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坦诚陈述自己的尴尬处境——“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表现祖孙不可须臾分离的实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等等。至于散句,多用来铺叙,但有时也与骈句配合,或进一步描述,或概括总结,以强化表达效果,点明意旨,前举句子后面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即是如此。
以《陈情表》、《兰亭集序》、《种树郭橐驼传》为例:
实例分析
《兰亭集序》的句式不似《陈情表》那样整齐,骈句主要出现在写景抒怀时,但使用频率明显低于《陈情表》,往往是稍加对偶即接以散句。特别是最后一段,基本是散句,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一种形式,是因为作者要表达的是人生终将有尽的苦痛和对生命的思考,其情思都起伏抑扬,更利于用散句表达。但本文中的散句(特别是字数较多的)与唐宋古文的散句又有所不同,往往有整齐甚至是对偶的四字短语作为句子的主体,所以语句有流畅圆转之美。
以《陈情表》、《兰亭集序》、《种树郭橐驼传》为例:
实例分析
《种树郭橐驼传》属于以散句为主的古文,所谓骈散结合,在本文中主要体现为整散结合。本文中比较整齐的句子,基本都是关键点。例如,概述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将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又如,解释“他植者”的错误之本:“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再如,描绘官吏的烦政:“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这些内容不是不能用单行散句来写,但用整齐的句子来表达,能起到反复强调、鲜明对比的作用,还能以连续的短句让读者自然感到弊政对人民生活的扰害,其效果是只用散句难以达到的。
活动三:探究古代散文的章法美
古人为文,讲究章法,重视文章的结构和内部联系,就连一些看似信笔写就的作品,也大都有章法可循。如《归去来兮辞(并序)》,虽然被誉为“不见有斧凿痕”(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李格非评语),但全文由“归程”写起,历“归舍”“归园”“归田”,结于“归尽”,章法严密。反复诵读本单元课文,选择其中一篇,理清其整体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的形式加以展示。
实例分析
章法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布局、结构、脉络、关联等均在其中,在学习中,应重点关注文章得内在结构。倪其心先生认为,“古代散文结构一般都有三个层次:一是文体结构,二是思想内容结构,三是艺术形式结构”(《怎样分析古代散文》)。
实例分析
这里结合《归去来兮辞并序》一文对其思想内容结构稍加解说。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含两层:前一层是自责之词。诗人想到“田园将芜”,故应归家,但心为形体所役使而不能自主,这是何等可悲啊!表明诗人已有归意。后一层是自恕自慰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深感欣慰。这两层点明了全文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含三节:前一节写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间一节写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一节写家中景况,有松,有菊,有幼儿,有居室,有酒,有樽,差足自慰。第二层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也含三节:前一节写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后两节写涉园观景,流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客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第三层写诗人在农村的出游经历。含四节:第一节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第二节写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第三节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上“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上“或命巾车”;第四节写出游中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含三层:前一层紧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问,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下面两层是作者自答,“富贵”两句从反面作答,重在说“富贵”而以“帝乡”为陪衬,中间四句从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
活动四:探究阅读古代散文的评点法
评点读书法,即批注评点读书法,是我国的一种古老实用的读书方法,是指阅读时在文章中圈点,在空白处写疑惑、注解、批语的学习方式。批注评点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批注,即把读书时感想和疑问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点,圈点,即对文章精彩的地方加上圈点;评,评论,即对作品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意见观点。
评点,既能培养细读文章的能力,又能提高概括表达的水平,有助于研习古代诗文,将对文章(特别是写法与语言)的学习引向深入,利于锻炼思维。
以《种树郭驼转》的第3节为例: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通过设问,引出文章的核心)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列出官吏吏治不善的事实,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为下面)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运用反问,激发读者思考)
评点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优秀评点。
示例一:佳句
陶渊明的精巧点化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回顾当时陶渊明为了谋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体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现在已觉悟到过去的错误虽然无法挽回,未来的去向却还来得及重新安排。作者引用《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的歌辞:“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加点化,形神俱似。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良辰胜景,独自出游;除草培土,躬亲农桑;登山长啸,临水赋诗;一生志愿,于此已足。植杖耘耔,暗用《论语·微子》荷蓧丈人“植其杖而耘”的故事;登皋舒啸,则似用苏门山隐士孙登长啸如鸾凤之声的故事。
示例二:妙构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寓言通常的写法是通过讲一则精彩的故事揭示一种道理。本文的写法不同于常规,文章结构符合“传”的基本要求,作者从人物的名姓、籍里、职业写起,以生平事迹、所言所行为主,最后以论赞作结。有人认为,符合文体结构等于没有创作个性,这一看法是不公允的,柳宗元将文章的主要道理从郭橐驼口中说出,事件的记述和论赞的分量都较轻,这其实就是一种相对比较独特的写法。
整理编辑
“我给妙笔点赞”的编辑,可按照佳句、妙构等,分类整理,策划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