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件(37张PPT)+2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件(37张PPT)+2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5 21:58:38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一、八下历史学什么?
八下历史·整体感知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
1.概念:中国现(当)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八下历史学什么?
八下历史·整体感知
2.内容——宏观看历史特征
1840年
1949年
1956年
1966年
1976年
1978年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文革』开始
『文革』结束
中共八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或艰难曲折的)探索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徘徊期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改革开放)新时期
社会性质
中国现代史分期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前
2017年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时代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一、八下历史学什么?
八下历史·整体感知
2.内容——宏观看历史特征
时间界限:
一条主线:
两大阶段:
一条道路:
四个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史与成就史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文革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八下历史怎么学?
八下历史·学法指导
前三个单元以通史为主,时序性更强
要对全部内容及线索有一个总体把握。注意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单元与课之间的逻辑关系。
目录
1.认知教材体例、结构,综合使用教材
后三个单元以专题史为主,主题性更强
事件时间有交叉
二、八下历史怎么学?
八下历史·学法指导
单元导言是对该单元的内容的概括,勾勒历史发展线索并提示学习重点,引起思考。
课前导言结合课文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激发学习兴趣。
子目标题及其所属内容解释整节课的大标题。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有并列、递进和因果三种。
“相关史事”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事,补充说明正文相关内容。“知识拓展”介绍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拓展知识面。
“问题思考”和“课后活动”通过简答题、材料题、选择题等形式促进独立思考,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认知水平。
“材料研读”提供文献材料,以设问的形式补充史实、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
正文
导言
其他栏目
标题
正文叙述子目的主要内容,往往涵盖某一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意义(影响、作用、地位)。需要进行条理分析。
1.认知教材体例、结构,综合使用教材
会预习——能够从“结合自主预习问题梳理课文内容”到“结合历史事件基本要素(背景、时间、主要人物、经过、结果、影响、意义、作用等)自主梳理课文内容”,从中寻找和提出问题,初步形成对某一课内容的初步印象和看法。
二、八下历史怎么学?
八下历史·学法指导
2.认真仔细做好学习的各个环节
课前
课中
课后
课外
会上课——做到“情、听、思、问、记”结合。
“情”:每一个人都是课堂氛围的制造者。对待历史事件时要具有“了解之同情”,寄身心于历史时空之中。
“听”时要注意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学会分析和综合;注意教师语言的语气、节奏的变化;注意教师反复强调的内容。
“思”、“问”:产生疑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对待事件要多想多问,要敢于质疑,学会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记”:手脑并用加强记忆效果,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得记,次要问题、易懂之处、书上有的不记,不要为记而记。
二、八下历史怎么学?
八下历史·学法指导
2.认真仔细做好学习的各个环节
课前
课中
课后
课外
会复习——定期定量结合教材、知识点总结等复习。
会训练——保质完成作业,选择题完成要“大题化”,会分析题干和选项;大题养成答题规范,精准把握题目要求,学会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会使用“工具”:能够使用学科思维导图、时间轴、大事年表、历史地图、历史卡片等工具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八下历史怎么学?
八下历史·学法指导
2.认真仔细做好学习的各个环节
课前
课中
课后
课外
会延伸——通过阅读课外书,看纪录片、纪实电影,听讲座,参观博物馆等场所,访问老人等方式拉近与历史之间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加深对中国现代史的理解与认知。
二、八下历史怎么学?
八下历史·学法指导
2.认真仔细做好学习的各个环节
课前
课中
课后
课外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目标: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初步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民解放军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被推翻,成立新政权的条件成熟
1921年中共成立
1927年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946年国共全面内战爆发
1948年辽沈、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
1949年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
温故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背景
二、建国是有准备的
1.理论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2.会议准备: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和一系列基本政策,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
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温故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背景
温故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背景
二、建国是有准备的
1949年毛泽东于北平西郊检阅部队
《解放报》 中共中央迁往北平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答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谁来筹建新中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构成特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662名代表构成
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能够代表和反映全国人民的意志
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怎样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想一想:如果大家是政协代表,需要从哪些方面筹建一个新国家新政权?(一个新国家新政权的成立需要哪些条件?)
制度
机构(运行制度的人员)
国家形象(国家的标识)
……
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怎样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国体(国家性质)
政体和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地位
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怎样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2.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中共)
朱德(中共)
刘少奇(中共)
宋庆龄
(无党派人士)
李济深(民革)
张澜(民盟)
高岗(中共)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怎样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3.会议确定了首都、代国歌、国旗、采用公元纪年(详细内容见“知识拓展”)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田汉、聂耳
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怎样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4.会议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949年9月9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立
1946年 解放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时期
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三、筹成新中国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与意义
1.职能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选举权和决议权
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主要职能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2.意义
(1)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拓展延伸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49年10月1日
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一、成立新中国的典礼流程
14时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
15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15时35分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
18时35分至21点30分群众游行和庆祝活动
一、成立新中国的典礼流程
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社会性质新: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情景带入:如果你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对比建国前后的状况,你的感受是什么?
国家地位新: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
人民地位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从此站起来了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新纪元
国内
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国际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巩固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地结束。人民解放军继续围剿国民党残余势力,解放全国。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
1949年10月19日,深圳解放;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
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
1949年12月9日,昆明解放;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
1950年5月1日,海口解放;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巩固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
一、为何不放弃西藏?
1.历史: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历史
证据
1
2

3

唐太宗: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
唐中宗: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
唐穆宗:唐蕃会盟碑
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顺治帝,册封达赖
康熙帝,册封班禅
雍正帝,设驻藏大臣
乾隆帝,金瓶掣签制
你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说明吗?
2.现实:英美制造“西藏独立”的阴谋
巩固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
二、如何解放西藏?
——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
1.和平解放西藏的可能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巩固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
二、如何解放西藏?
——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
2.中央政府的两手准备: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
发出谈判通知
1
1950年1月,中央政府正式通知西藏地方当局“派出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和平解放”。
被迫武力解决
2
当时控制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大扎·阿旺松饶等人,在某些外国势力的支持下,在西藏东部昌都一线调集藏军主力,布兵设防,企图以武力对抗。
中央政府于1950年10月命令人民解放军渡过金沙江,解放了昌都。
再次发出谈判通知
昌都解放后,中央政府再次敦促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
以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的爱国上层人士力主和谈,提前亲政的十四世达赖喇嘛接受了进行和平谈判的意见。
3
巩固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
二、如何解放西藏?
——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
3.西藏和平解放的实现
1951年4月22日
1951年5月23日
巩固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
二、如何解放西藏?
——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
3.西藏和平解放的实现
西藏驻军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三、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历史回响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继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3)中国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正确的。因此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成立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知识梳理
中考链接
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问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
C
中考链接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列关于新中国的成立表述有误的是( )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B.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
C
4.(2021·贵州铜仁·17)
中考链接
某班同学创作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主题板报,分为以下板块:“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中流砥柱、钟山风雨、当家作主”,下列事件能入选“当家作主”板块的是( )
A.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
B
4.(2021·贵州铜仁·17)
中考链接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和首都30万军民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②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标志着我国已经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世界历史意义
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