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
一、(共9小题,满分70分)
1.(8分)看拼音,写汉字。
(1)今天,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我dú zì 一人在家。
(2)今年暑假我去了ōu zhōu 的一些地方。
(3)妈妈的画被我bǎo cún 了起来。
(4)万里长城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zhì huì 。
2.(12分)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形态 名扬 戏珠
学富 遥望 清清
3.(6分)比一比,组词语。
佳 住 洲
州 魂 魄
4.(6分)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反义词。
(1)妈妈的手很粗糙,再也找不回以前的 ,那是为我们操劳的结果。
(2)脱掉 的冬装,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5.(6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2)在我国古代灿烂的艺术宝库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换一种说法)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6.(6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赵州桥的设计不但 ,而且 ,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宝贵遗产。
(3)《纸的发明》中, 发明的造纸术成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7.(5分)口语交际。
许鸣非常贪玩,经常因为打电脑游戏而忘记做作业。假如你是他的同学,你会怎样劝告?
8.(8分)课内阅读。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悠闲: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3)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街市很热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13分)阅读
在少年儿童画展色彩缤纷的画幅中,我看到一幅没有色彩,线条也极为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有一条小溪,还有一棵高大的树。寥寥几笔,勾画了一个和平幸福的人家。从这里走过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仔细地看着这张没有色彩的极为简单的画,看得那么久。他们不但是看这张画,好像是透过这张画,看到了这个盲童的心灵。
(1)从文中找出反义词。
复杂 痛苦 矮小 战争
(2)用“简单”写一句话:
(3)用“~~”画出画的内容。
(4)人们为什么都仔细看着这张没有色彩的极为简单的画?从这幅画可以看出这个盲童是个怎样的孩子?
。
九、习作表达.(30分)
10.(30分)地球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所以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请以“环保”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一写家乡的变化等。
注意:1可以把调查到的情况写一篇短文。(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2也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的家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共9小题,满分70分)
1.【解答】答案为:
(1)独自;
(2)欧洲;
(3)保存;
(4)智慧。
2.【解答】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名扬中外:很有名气,名字传遍了世界。
二龙戏珠: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回首遥望:回头看,看向离当事人比较远的人或者事物。
清清楚楚:清晰明白有条理。
故答案为:
各异 中外 二龙 五车 回首 楚楚
3.【解答】佳和住:“佳”美,好的意思。据字义可组词“佳作”;“住”长期居留或短暂歇息。据字义可组词“居住”;
洲和州:“洲”水中的陆地。据词义可组词“沙洲”;“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据词义可组词“杭州”;
魂和魄:“魂”。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主宰人,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据词义可组词“灵魂”;“魄”[pò]多音字,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bó]:暂无释义。[tuò]:暂无释义。据词义可组词“魂魄”。
故答案为:
佳作 居住 沙洲 杭州 灵魂 魂魄
4.【解答】(1)“粗糙”不精细;不光滑,结合语境反义词为“细嫩”。
(2)“轻便”轻松方便,结合语境反义词为“沉重”。
故答案为:
(1)细嫩;
(2)沉重。
5.【解答】(1)考查了关联词语的造句,注意句子间的关系是递进关系,用上“不但……而且……”如:这个西瓜不但大,而且很甜。
(2)考查了改为反问句,句子中加“怎能”和“不”,句末加疑问词“呢”,句号改为问号,即:在我国古代灿烂的艺术宝库中,《清明上河图》怎能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呢?
(3)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前句和后句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是原因,“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是结果,可用“因为……所以……”,即:因为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故答案为:
(1)这个西瓜不但大,而且很甜。
(2)在我国古代灿烂的艺术宝库中,《清明上河图》怎能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呢?
(3)因为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6.【解答】(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朝王维的作品,“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出自课文《赵州桥》,结合句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3)结合课文《纸的发明》,结合句子: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故答案为:
(1)唐 王维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2)坚固 美观;
(3)蔡伦。
7.【解答】一寸光阴一寸金.
劝君惜取少年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8.【解答】(1)考查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力。
悠闲:本文中指人们闲适自得地在街上溜达。
(2)考查了学生对于中心句的辨析。中心句一般能体现语段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本语段中心句是第一句“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后面围绕这一句具体描写了街上热闹的场景。
(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及概括内容的能力。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具体描写了街上的热闹场面。通过总结、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文中通过描写街上的商铺及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表现了街上的热闹。
故答案为:
(1)指人们闲适自得地在街上溜达。
(2)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3)文中通过描写街上的商铺及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表现了街上的热闹。
9.【解答】(1)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的词。读语段,在原文中找。
(2)简单:不复杂,头绪少;草率,不细致。根据意思来造句。
(3)考查了句子信息筛选能力。读语段,从“雪白的纸上…还有一颗高大的树。”可以得知画的内容。
(4)考查了句子分析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分析作答。
正确答案为:(1)简单 幸福 高大 和平
(2)这道题太简单了。
(3)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有一条小溪,还有一棵高大的树。
(4)没有色彩,线条极为简单。可以看出盲童是一个热爱生活,向往着幸福生活的孩子。
九、习作表达.(30分)
10.【解答】范文:
环保
拉开窗帘,看见尘灰漫天飞舞,一粒粒沙尘打的窗户“啪,啪”响,白色垃圾飞的满天都是,好似要吞噬整个世界,天空变成了灰暗色,无任何生机……
溪流旁,工厂不断地排放污水,废气;树林里,工人们无休无止地砍伐着树木;汽车不断地排放尾气……
难道我们就应该这样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吗?不,保护环境,应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可现在很多人来却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的行为。
例如:出门时不知道随手关灯;吸收式,用水太多,放音乐时声音太大;经常用一次性的东西;破坏树木……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应该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用塑料袋;不用泡沫纸做的饭盒;不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勺子等。保护环境,是人人都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多植树,不破坏树木;少用塑料袋,尽量将环保袋代替塑料袋;拒绝噪音污染;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垃圾应该分类安置;废弃的电池不要随点乱扔;不要践踏草坪;不随便摘花等。
人类呀!快点醒悟吧!试想,如果没有了树木,那么会带来泥石流、旱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灰尘就会占据天空,许多人就会流离失所;是想,如果不断的排放废气,臭氧层的洞就会扩大,紫外线就会灼伤人类的皮肤,不仅会晒死山上的树木,还会是鸟儿没有了家,害虫没有了天敌,它们会吃掉农夫的庄稼,人类没有了粮食就会灭亡;试想,如果总是随地乱扔垃圾,那我们的城市就会成为一个垃圾堆,我们的生活也就不会这么舒适;试想,如果不节约用塑料袋,那么现在天空上就会飞舞着很多白色垃圾,我们的城市,会成为什么样的景象?
我想要呼吁大家,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第4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