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最是风骨传千古
---《登幽州台歌》《己亥杂诗》群文阅读
一、读出诗韵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听教师朗读,明确停顿,注意延长音。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做/春泥/更护花。
二、诗中之感
朗读诗歌,思考:两位诗人在写诗歌时是什么心情?你从哪些词语读出来作者的心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苍凉、孤独
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独”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做春泥更护花。
问:诗人是怎样写“离愁”的?
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
这两位诗人分别何人?为何心情都如此黯淡呢?
三、写诗之人
陈子昂 - 中国唐代文学家
(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将陈子昂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在时间上的孤独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青少年时
轻财好施
慷慨任侠
文明初(684年)
举进士
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
右拾遗
直言敢谏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
两度从军
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
圣历元年
解官回乡,归隐前上了一篇表疏,人间疾苦与国家安危仍是他所念。
居丧期间
冤死狱中
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陈子昂的一生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史学家、诗人,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其诗、文、词诸体兼长,学识渊博,行文独具个性,于写实中寄托深思,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
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做春泥更护花。
以“落红”自喻,表明自己对国家忠诚,即便辞官,他仍愿意牺牲自己,奉献他人,报效国家。
两首诗歌中有何共同点?
一番风骨为家国
读完这两首诗歌,有何感受?请同学们分享。
古今中外,你还能说出其他如此“以天下为己任”的诗歌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以天下为己任,风骨千古流传,永垂不朽
学诗人之风骨,守以中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