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6 20:0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1、课标分析: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三学段关于古诗的教学要求是这样的: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经过多年的古诗词学习,初步掌握了古诗词学习的方法,能够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读自悟,理解古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诗词初步掌握音断气连,读出诗词的味道。
四、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重点读准多音字“转”和“见”。划分并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2、边读边想,想象词中描绘的美好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3、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词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目的。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好词的字音、节奏和韵味,熟读成诵。
难点:结合想象,感悟画面,读出作者的情感。
六、设计理念:
教学遵循学生“诵读为主,自主感悟”的原则。通过读字音、读韵味、读画面、读情感这一诵读过程,创设学习词的语感境界,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七、课前准备:
1、准备《西江月》的图片、诗词及朗诵作品。
2、和学生一起收集辛弃疾的资料。
八、课前谈话:
创设情景,知诗人
课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我来描述一个人,你们猜猜他是谁?有一位宋代词人,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词之冠,以豪放为主,慷慨悲壮,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他就是 ——( 板书: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我们并不陌生,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首词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时空,再次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与辛弃疾同行。
九、教学过程:
一、介绍由来,解词题
师介绍此首词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词的题目。
二、读准字音,初读词
1、你们平时是怎么来学词的?(板书:读)
2、自读,指名读,强调多音字“转”和“现”。(出示课件,板书:音)
三、读出节奏,品韵味
1、引导学生划分词句的节奏,交流讨论,指名读。
2、听朗读录音,体会读词时要音断意连。(板书:韵)
3、模仿古人,读出词的韵味。
四、想象画面,悟情感
导:穿越时空,只需要有一双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1、 出示第一句,学生交流汇报。
导:这会是怎样的月亮啊?喜鹊被惊动会怎么样呢?(扇动翅膀,惊叫)
不写“啼”而啼自现,这真是“此句无声胜有声啊!月光惊醒了睡梦中的喜鹊,使它离开树枝,那么这里的“别”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别”呢?好一个依依不舍的“别”啊!有感情读句。
2、导:小声读读整首词,你还会看到更多的画面。
学生自读,汇报交流。
教师启发:
(1)是谁在说丰年?在说什么?
(青蛙在说)稻花飘香,丰收在望,就连青蛙都在为农民高兴的唱起来。谁能读出静夜里蛙声一片的美妙。
(辛弃疾在说)好一个心系百姓的辛弃疾,闻到了稻花香便会想到贫苦的百姓会因此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读出词人的这份喜悦之情。)
在如此美好的夏夜,你的心情怎样?想必辛弃疾此时也和我们是一样的心情。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欢唱的青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2)辛弃疾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却不知天气已悄然发生变化。水稻扬花的时候来一场及时雨再好不过了。时刻关心着百姓的疾苦的辛弃疾看到这场及时雨心情怎么样?(高兴)这就是忧国忧民的辛弃疾呀。带着这份高兴之情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只是高兴吗?(着急)对呀!他得赶紧找地方避雨,要不然就淋湿了。乌云越来越密,大雨就要来临,他找到避雨之所了吗?(出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什么是旧时茅店?读到这里有什么疑问吗?(既是熟悉的茅店,怎么还忽见呢?)(学生:可能太着急了,忘记这里有个小茅店。学生:可能还沉浸在及时雨的喜悦中。学生:也可能陶醉在美丽的夜色中。)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时候,旧时的茅店出现在他的面前,你能从哪些字中体会这份惊喜呢?一个“转”一个“忽”,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让我们感受只有路遇急雨的人才能享有的那份惊喜。(齐读)
一场及时雨,一个茅店带给词人满心的喜悦,让我们再带着喜悦之情朗读下阕。(齐读)
3、夜已经很深了,辛弃疾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提醒学生:还有辛弃疾没有闭上眼睛哟)可心中满是欣喜,不由得轻声吟诵:……
4、小结:想象的魔力真是不可思议,在想象中读词,不仅读出了一幅幅画面,还体会到了作者的一份份情思。(板书:画、情)
五、结合板书,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不仅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词的韵味,还读出了一幅画面,一份情感。运用这种方法,让我们去读更多的辛弃疾写的词,享受每一个经典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
十、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音 画

韵 情
十一、课后反思:
对本词来说,面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享受着工业文明的成果长大的孩子们,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引导孩子充分想像诗词的意境,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诵读中“看见”另一片天空,进而理解诗句的仿佛内涵,体味其中深刻的思想感情,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所以,我依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教学遵循学生“诵读为主,自主感悟”的原则。通过读正确,即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韵味,即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这一诵读过程,创设学习词的语感境界,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实现“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 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