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2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24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6 06:0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通过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矢志不渝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毅力、玄奘西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世界的作用。
学习目标
本课重点
东北少数民族使者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有“万国来朝”的美誉。该壁画就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你知道唐朝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国家有哪些吗?
陕西乾县乾陵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壁画《礼宾图》(唐朝)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 舍人亲王《日本书纪》
1.日本遣唐使来华
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与文化
(1)目的
知识拓展
遣唐使
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派遣到中国进行交流、学习的使节、僧侣、留学生等使团,当时称为“遣唐使”。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唐使的派遣,前后十三次,还有两次是只有任命,并未成行。遣唐使的成员最多的一次达651人,最少也有120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吏。充当这类官员的条件,主要是通晓经史、长于文艺,也就是著名的学者或文人,至少也是有一技之长,如善弹琴或琵琶者,其次是对唐朝熟悉的人。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日本遣唐使来华
次数多
规模大
(2)特点
人员素质高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唐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唐长安城 日本平京城
唐代服饰
日本服饰
平假名 片假名
1.日本遣唐使来华
(3)影响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日本遣唐使来华
(3)影响
唐朝三省六部制 日本二官八省制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鉴真东渡
(1)概况
时间:
目的:
次数:
唐玄宗时期
到日本传播佛法
先后六次东渡,第六次成功
742年,日本留学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律宗,为日本信徒授戒。鉴真受日本长屋王赠与唐代僧人袈裟绣文“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于是决意东渡。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第一次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五次
第四次
第六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6岁东渡成功
知识拓展
鉴真六次东渡概况
天宝二载十二月,举帆东下,到狼沟浦,被恶风漂浪,波击船破,人总上岸,潮来水至人腰。冬寒风急,甚太辛苦。
……但普照师每日食时,行生米少许与众僧,以充中食。舟上无水,嚼米喉干,咽不入,吐不出,饮咸水腹即胀。
——(日本文学家)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
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鉴真东渡
(2)影响
日本《医心方》收录鉴真医方
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由
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
鉴真手迹
《请经书帖》
被日本视为国宝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鉴真……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被日本人誉为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医药的始祖、文化的恩人。鉴真大师不愧为永远璀璨夺目的明珠。
——叶小文《一位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鉴真东渡
(2)影响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唐与新罗的关系

目的
人员组成
代表
表现
影响
官方使节、留学生、留学僧等
崔致远
学习中国先进制度和文化
仿唐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引入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密切了唐与新罗的的友好交往
“朝鲜汉文学的鼻祖”
崔致远(857— )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玄奘西行

自南北朝以来,中国佛门流行两大流派:一为地论学派,一为摄论学派。两派对佛性的解释各执己见。玄奘发现很难说清楚哪一派是正确的。此外,玄奘感到佛经译本太少,且有的译文晦涩难懂,往往有失原意,出现许多错误。为此,玄奘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以解决佛教教义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目的
前往天竺,求取佛经
玄奘(602-664)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玄奘西行

2.概况
践流沙之漫漫,陟雪岭之巍巍……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中间所经五万余里。……遂得观耆阇崛山,礼菩提之树。
——慧立彦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玄奘西行路线
“不至天竺,
终不东归一步!”
执着的信念
坚定的意志
学习佛教经典
为众僧讲经说法
远近闻名的佛法大师
莫贺延碛戈壁滩
天山
印度那烂陀寺遗址
佛学造诣之深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玄奘西行

材料一 玄奘采用直译与意译并用的方法,开创了翻译史上的“新译”时期。玄奘还把《老子》、《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介绍到印度,是早期向国外翻译介绍中国学术著作的学者。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3.贡献
玄奘带回的贝叶经
材料二 唐太宗见之,大悦,与之谈论。于是诏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于弘福寺翻译……(高宗)送玄奘及所翻经像、诸高僧等入住慈恩寺。
——刘昫《旧唐书》
推动了中国佛教的发展
开创新的翻译方式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玄奘西行

材料四 玄奘以毕生精力,从印度把大乘佛教的最高成果移植中国,又通过翻译和讲授把它们输送到亚洲许多国家。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3.贡献
材料三 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十二卷。
——刘昫《旧唐书》
促进中国文化向外传播
《大唐西域记》
让中国了解了印度半岛及西亚的历史,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玄奘西行

3.贡献
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题材
元朝绘有《唐僧取经》
的瓷枕
明代刻本《西游记》
西夏时期敦煌壁画
《唐僧取经》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请完成表格,并对比两件事的异同。
合作探究
事件 时间 身份 困难 目的地 出访目的 贡献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唐玄宗时期
唐太宗时期
僧人
僧人
日本
天竺
弘扬唐朝文化
吸收优秀文化
弘扬佛法,并传授中国文化知识,促进中日友好交往
口述《大唐西域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前五次失败,第六次成功
历经千险
(环境恶劣,土匪、野兽侵扰)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共同品质: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结合材料,小组共同探究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原因和启示?
材料一 正是繁荣的封建经济,奠定了唐文化高度发展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其次,政治上的长期的统一,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定,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条件……再次,唐朝中外交通的发达……因而采取了一条“对外开放”的政策。
——宋强刚《试论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 唐朝时期,外国商人取得入境通行证即可“往来通流,自为贸易”,同时,唐朝政府还对这些外商进行钱粮等方面的补贴。并且规定官员不得无故刁难外国商旅—“无故留难者,一日主司笞四十,十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
——选编自《唐律疏议》
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政策的保障;唐朝发达的对外交通。
启示:(1)只有实力强盛才有吸引力,要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2)对外开放,注重中外交流;
(3)学习唐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 《苏幕遮》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本意是波斯人的围巾,唐朝时用作宫廷歌舞的曲子名,后来演变为长短句的词牌。这表明当时文化的特点是(  )
A.博大精深 B.包容并蓄 C.影响中外 D.历史悠久
B
C
2. 对比图示中的两种钱币,可以认识到(  )
A.日本国家缺乏技术创新
B.日本铸造工艺优于唐朝
C.日本文化受到唐朝影响
D.日本全面使用中国汉字
唐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5.唐朝时期,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 )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C.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唐朝一些皇帝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3.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
B
C
4.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  )
A.民间商贸交往 B.使臣互往通好
C.以佛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C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唐与新罗的关系
遣唐使来华
目的: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贡献:
目的:
特点:
规模大、时间长、素质高
鉴真东渡
密切了唐与新罗的的友好交往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中国文化
影响: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玄奘西行
概况:
影响: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前往天竺,求取佛经
唐玄宗时期
概况:
历经千险,成为佛学高僧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