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归纳明朝科技成就,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
2.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了解书画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发展概况,提升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十六世纪,大明王朝发明了一种用于水战的两级火箭。在作战时,会在水面上飞行数公里,从龙嘴发射火箭直接攻击对方舰艇,堪称“反舰导弹鼻祖”。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明朝有哪些科技成就
“水底龙王炮”
这是明朝的哪两项科技成就?
“火龙出水”
明朝万历年间发明的一种古老水雷,一般于夜间顺流放下,香烬火发,炸毁敌船。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水中漂雷,这要比西方国家水雷的发明和使用早了两百多年。
说一说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科技名著
一
姓名:李时珍
生活时代:明朝中期
籍贯:黄州府蕲州(今湖北蕲春)
民族:汉族
职业:医药学家
出身医药世家,三次乡试均落选后,全身心地投入医药科学实践和研究之中;
搜集、整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实地调查,向人请教,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耗时27年,三易其稿,完成医药著作《本草纲目》。
(1)李时珍其人
李时珍
(1518—1593)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shān)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
五十卷。
——(节选自《明史》)
编写原因
博采众长,刻苦钻研
实地考察,不耻下问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科技名著
一
(2)《本草纲目》其书
全书52卷
约190万字
附图1160幅
药物1892种
医方11096则
《本草纲目》是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堪称中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
自问世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达尔文誉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
2011年,《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名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神农本草经》而下集本草者无过于此。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科技名著
一
(1)宋应星其人
姓名:宋应星
生活时代:明末清初
籍贯:江西南昌府奉新县
民族:汉族
职业:科学家
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五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1635年曾任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公务闲暇时专心研究科学技术,整理而成《天工开物》。
宋应星
(1587—约1666)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科技名著
一
(2)《天工开物》其书
a.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全书18卷,分别记载谷物、纺织、染色、谷物加工、制盐、食糖、食油、陶瓷、冶铸、舟车、锤锻、煤石烧制、造纸、五金、兵器、等内容,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b.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绘有120多幅插图,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生产部门
生产流程
生产工具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科技名著
一
(1)徐光启其人
徐光启
(1562-1633)
姓名:徐光启
生活时代:明朝末年
籍贯: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
民族:汉族
职业:科学家
祖辈世代从事农业生产,生活在农村,深知农民辛苦,从小关注农业,研究农业,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泰西水法》等。
博览群书,刻苦钻研,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研究,结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虚心请教,翻译出《几何原本》,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科技名著
一
(2)《农政全书》其书
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农学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全书60卷
约70万字
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
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体现治国治民
的“农本”思想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这三本科技名著有哪些共同点呢
实用性
实践性
总结性
都凝聚着作者辛勤的努力和智慧
想一想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明长城
明长城和北京城
二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修建目的
长城规模
长城组成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和烽火台等组成
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
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明长城
明长城和北京城
二
修筑特点
长城作用
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限制民族间交流融合,滋长中原皇帝固土守旧思想;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连接线,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成为各民族交往纽带。
规模最大
修建时间最长
布局更合理
技术更先进
设施更完善
质量更优异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2.北京城
明长城和北京城
二
修建
在元大都基础上发展起来
基本建成
1406年至1420年
修建者
明成祖朱棣,1421年正式迁都
组成
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布局特点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1.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
京城的核心;
2.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
3.根据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体现皇权至上原则
宫城
皇城
内城
外城
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2.北京城
明长城和北京城
二
建筑特点
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垣、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大街小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
建筑规模
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建筑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有各类殿宇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历史评价
明紫禁城平面图
被誉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一起被誉为“世界五大宫”。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明代三大殿的用途
知识拓展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小说和艺术
三
通俗文学
商业化
商品经济
发展
为文学创作提供广泛素材
激发文人对小说创作热情
促进明朝小说与戏剧有了突破性发展
印刷术
空前发达
●
●
●
●
1.明代小说发展原因
市民阶层
壮大
●
●
促进大众化文化需求增长
为小说传播提供条件
●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小说和艺术
三
2.明代小说发展概况
填一填
书名及 成书时间 作者 主要内容 典型人物 典型故事 成就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 以魏、蜀、吴三国斗争为中心,曹刘矛盾为主线,描绘了三国大规模的政治军事斗争 刘备 关羽等 桃园三结义等 我国 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以北宋宋江起义为题材,描绘了梁山泊108位好汉起义的曲折发展过程 武松宋江等 武松打虎等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西游记》 明代中期 根据玄奘西行为原型,塑造了唐僧等师徒四人不畏艰辛西天拜取佛经的故事 孙悟空、唐僧等 三打白骨精等 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 小说,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人胜
章回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元末明初
神话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小说和艺术
三
3.明代艺术
明朝
艺术
书法
绘画
戏剧
地理
董其昌
(1555—1636)
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
“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
徐渭
(1521—1593)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汤显祖
(1550—1616)
徐霞客
((1587-1641)
《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2.下列四部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逐渐)广(推广)种(种植)”-语的,只能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梦溪笔谈》
B
1.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今天她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慕名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关联中,属明朝著名医药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 )
A.华佗——《千金方》
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李时珍——《黄帝内经》
D.李时珍——《本草纲目)
A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3. “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实际上是指明朝先后花了200多年的时间重修的长城。下列关于明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长6000里
B.是在古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
C.东起鸭绿江
D.西至嘉峪关
4.明朝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都维护封建专制
B.都有很高的艺术性
C.都有反封建思想
D.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A
C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药物学著作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关农业和
手工业生产的著作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农业科学著作
明长城
北京城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技名著
建筑成就
小说
戏剧
书画
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点: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作用:明代军事防御体系
基础:元大都
修建时期:明成祖时期
特点:体现皇权至上原则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施耐庵与《水浒传》
:汤显祖与《牡丹亭》
吴承恩与《西游记》
:董其昌、徐渭
文学艺术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长城,以其宏伟气势,浩大规模,一直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象征。但是,与长城的雄伟和潮涌的人群相呼应的是遍布于长城墙面上游客留下的伤痕,有刻字“留念”的,还有把城砖当作“纪念品”卖掉的,甚至附近的村民拆墙搬砖回家垒猪圈的也大有人在。
请同学们联系现实,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