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6 09:1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两幅图片为我们展现了哪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情况(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2.电视剧《天龙八部》中的小和尚虚竹,在剧中先是成为逍遥派掌门人,后来又成为西夏国的驸马。他要迎娶西夏公主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兴庆府 B.上京 C.咸阳 D.杭州
3.下列选项与辽、西夏和北宋对峙局面符合的是( )
4.一位同学说:“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 ”该同学所说的情况出现在以下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夏 B.宋辽 C.宋金 D.辽金
5.大宋通过澶渊之盟向大辽购买了和平,相当于帝国对外以财政手段解决军事问题。为此,宋辽两国交好百余年,未曾发生战争。据材料可知,澶渊之盟后( )
A.辽国无力进犯北宋 B.宋辽之间进行互市
C.北宋向辽屈膝称臣 D.宋辽维持相对和平
6.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议和时你答应的条件是( )
A.宋向元昊称臣 B.宋给西夏岁币
C.北宋撤回军队 D.西夏给宋岁币
7.北宋与西夏议和后,边境贸易兴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这反映了宋夏和约的( )
A.背景 B.内容 C.实质 D.影响
8.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矛盾的缓和
D.民族文化的交融
9.在探究宋辽、宋、夏的和战关系后,小明同学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北宋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岁币
B.北宋向西夏称臣
C.和议阻碍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
D.北宋均在战败的情况下提出议和
10. 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11.“自从契丹夺取幽云十六州,党项族占领宁夏一带后,他们重用所有的人才。他们得到中原土地,役使中原百姓,称中原位号,仿中原官属,用中原人才,读中原书籍,用中原车服,行中原法令,契丹、党项两个民族的作为都和中原一样。”以上材料表明( )
A.契丹族、党项族变成了汉族 B.民族之间--直和睦相处
C.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 D.岳飞抗金取得重大胜利
12.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A.绍兴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辽协议 D.雁门关协议
13.在中国的历史上,“澶渊之盟”使中国北方出现了一段和平的时期,那么这一盟约订立的双方是( )
A.南唐和辽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西夏和辽
14.“杨家将”的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主要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下列哪一事件不会出现在“杨家将”的系列故事中(  )
A. 阿保机发起澶州之战 B. 宋真宗亲征澶州城
C. 宋辽议和结澶渊之盟 D. 北宋北伐辽遭失败
二、材料分析题
15.契丹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让我们一起来追寻这个民族的历史。
活动一 历史溯源
(1)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契丹政权直接相关的有(  )
①达成澶渊之盟 ②强占幽云十六州 ③文成公主入吐蕃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活动二 历史再现
某电视台拍摄有关澶渊之盟的历史剧,如果你是编剧:
(2)你应该安排哪些历史人物出场 (至少两个)
(3)请你向演员简单介绍澶渊之盟订立之前的情景。
16.宋朝是一个繁华的王朝,同时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王朝。
[契丹崛起]
材料一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从材料一中找出契丹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澶渊之盟】
材料二:大宋皇市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验长编)
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请你分别从辽、北宋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三个方面对澶渊之盟进行评价。
[宋夏和约]
材料四: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15万匹绢、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北宋付出岁币成为“君”,保一方“国泰民安”。
(3)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盟约的内容 当时西夏在位的皇帝是谁
[比较鉴别]
(4)试比较宋夏和约与澶渊之盟的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
一、1.A2.A3.A4.B5.D6.B7.D8.D9.A10.C11.C 12.B 13.B 14.A
二、15.(1)D
(2)寇准、宋真宗等。
(3)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在宰相寇准力劝之下,宋真宗亲临前线,宋军受到鼓舞,打败辽军,双方议和。
16.(1)答案: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汉族官制,任用汉人为官;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2)答案: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对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澧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长达几十年的战争,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3)答案:宋夏和约。元昊。
(4)答案:都是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议和而达成的和约;都是北宋送给少数民族岁币;都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都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