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运用连贯的气息,用舒展、流畅和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在歌唱中唱好一字多音的乐句,能够按乐句进行呼吸。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形式学习歌曲、表现歌曲。
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歌曲《箫》,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优美抒情的情绪,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箫》,让孩子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流畅舒展的旋律。能用连贯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来表现优美抒情的歌曲。
教学难点:
能运用连贯的气息和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唱好一字多音。
教具准备:
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来欣赏江南水乡那独具韵味的风光.
1.感受江南风光,小结:江南水乡的柔美,孕育出了温婉细腻、含蓄优美的江南音乐风格,江南丝竹乐器—箫。
简介江南丝竹乐器--箫,认识箫并学习箫的演奏姿势。
介绍“箫”介绍“箫”与“笛”的区别
师:同学们!笛、箫是同族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古哨,新石器时代开始竹制,在汉代时期箫称之为“羌笛”,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唐代以前笛、箫不分,至唐代后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希望同学们都喜欢我们的民族乐器。
4、音乐故事《冼星海与箫》
师:接下来我给同学们讲一个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与箫的故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冼星海这位伟音乐家。
话说故事是这样的:伟大的人们音乐家冼星海、从小跟着外祖父居住在江边的大堤下面,到了晚上的时候、随着微风会传来一阵阵美妙的声音。每到这时小星海就问外祖父;这是什么声音?那是什么歌?这时外祖父发现幼小的小星海很喜欢音乐,于是就用竹子给小星海做了一支短箫,跟着外祖父学吹 箫,小星海得到了这支短箫爱不释手,很快就学吹会了好多小曲和民谣。后来冼星海带着外祖父为他做的那支短箫远渡重洋去了外国学习音乐,学成后又带着那支短箫回到祖国,直至后来成为了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
教唱歌曲《箫》
新歌学习导入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箫的历史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与箫的故事。接下来我为你们还带来了一首有关箫的歌曲、歌名就叫《箫》同学们喜欢不喜欢?生:喜欢!教师播放课件歌曲《箫》。
2、聆听歌曲
师:好听不好听?生:好听!
下面再认真听一遍, 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和速度来演唱?选一选,唱一唱。
生:回答
按节奏读歌词、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来看歌词:“一根紫竹直苗苗,送给宝宝做管箫,箫儿对准口,口儿对准箫,箫中吹出时新调,小宝宝,吁底吁底学会了。
(1)、引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教师用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处理重难点部分;
师:下面老师选出了整首歌最难得一句让同学们来学学难在哪里呢?
{练习最后一句一字多音与连音唱法}
教师范唱并引导学生练唱
师:同学们在演唱中,要注意一字一音、一字两音、和一字多音的正确唱法。
教师播放课件歌曲《箫》学生模唱。
二、介绍《箫》作品
知识拓展
了解江南丝竹乐器,欣赏现场版民乐合奏《紫竹调》。
课件出示各种乐器,让学生了解认识。通过欣赏现场民乐合奏《紫竹调》,参与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轻柔婉转的《紫竹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起伏爽朗。通过视听,让孩子们认识部分江南丝竹主奏乐器,并模仿乐器演奏姿势参与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刚刚我们演唱的《箫》是由一首江南民歌《紫竹调》改编而成。《紫竹调》是江南地区的民歌小曲,也是上海地方戏沪剧与滑稽剧的基本曲牌、常用曲调。这首民歌旋律轻松活泼,婉转流畅,悦耳动听,所以一直是上海人不同时期的“流行音乐”。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由彭修文先生改编的民乐合奏《紫竹调》。
学生聆听感受音乐,用肢体语言参与表现自己的感受。
课堂总结
1.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2.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江南音乐细腻柔婉、清雅秀丽的风格特点,了解了江南丝竹音乐中的一些主奏乐器,课下,请同学们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分享今天的收获,还可以搜集更多的江南音乐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