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单选题
1.下表反映了二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1947年6月 英国首相艾德礼与印度总督发表《印度独立方案》
1947年11月 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第181号决议)
1948年8—9月 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两极格局的动摇
C.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D.区域集团化加强
2.真正由黑人执导和出演并反映黑人精神的非洲电影,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开始萌芽。被誉为第一部真正“非洲电影”的短片《马车夫》,描绘了马车夫被禁止靠近法国人的建筑物,马车夫的“我是谁”“我将会怎样”的内心独白在影片中不断被重复。据此可知,该电影
A.注重故事情节描写以憧憬未来
B.反映了去殖民地化的时代主题
C.通过主观想象抒发作者的情感
D.揭露了法国对非洲经济的掠夺
3.1968年,沙特阿拉伯、利比亚等国发起成立了“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通过相互支持,统一行动,逐步赢得了同西方石油公司协商决定原油标价和石油税率的权利,提高了自己的石油收入。“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和行动
A.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B.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内部的一体化
C.冲击了传统的国际经济秩序 D.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4.非洲的反帝斗争在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主要是局部和零星的斗争,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斗争却此起彼伏,战火燃遍整个非洲。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非洲民族独立的意识开始觉醒 B.非洲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C.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更高阶段 D.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
5.1964年77国集团发表声明,表示要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确定共同目标和制定联合的行动计划,在有关国际经济一切重大问题的南北谈判中,增强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谈判能力。据此可知这一组织
A.推动经济全球化 B.主张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
C.冲击了两极格局 D.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6.20世纪50年代的非洲独立浪潮始于北非,随后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1951年利比亚独立,1952年埃及建立共和国,1956年苏丹、摩洛哥、突尼斯先后独立。这说明
A.美苏在非洲争夺激烈 B.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C.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D.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7.有学者认为,二战后,随着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传统殖民政策的理解不应当局限于武力征服,而要着眼于发达贸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控制和国际间的依附关系。据此,该学者强调
A.殖民体系在二战后彻底瓦解 B.新兴国家要警惕新殖民主义
C.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秩序 D.各国应致力于摆脱美苏控制
8.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于
A.工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俄国十月革命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9.20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特别是工业化取得了显著成就(见下表)。其给世界其他国家提供的重要启示是( )
时期 扶持产业 内容
1972~1979年 重工业 确定了钢铁、造船、汽车、纤维等十大战略产业,产业结构从轻纺工业向重工业过渡
80年代至20世纪末 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家电、手机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研发制造
21世纪开始至今 信息技术产业 半导体、液晶显示器、移动通信终端机已成为韩国的主力出口商品。
A.优先发展出口创汇工业 B.根据国情制定发展战略
C.大力发展“混合型”经济 D.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10.下图为某同学列出的历史小论文写作提纲。其论文主题应是
主题: (1)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获得独立 (2)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结束了法国长达132年的统治 (3)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
A.各国独立意识的萌发 B.社会主义制度的扩展
C.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 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1.观察下图,判断该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 )
A.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B.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实践由一国到多国
C.战后第三世界国家 D.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全球化趋势
12.二战后,世界上出现了一股新思潮,包括印度的尼赫鲁主义、印尼的苏加诺主义、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和泛非主义等。这股思潮的出现说明
A.殖民地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不结盟运动具有反殖反霸诉求
C.世界和平民主运动蓬勃兴起 D.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获得发展
13.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反映了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
C.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D.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
14.二战后,非洲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其中1951-1958年16个国家宣布独立,1960-1968年32个,1973~1977年8个,1980~1989年1个。这一系列民族独立运动
A.推动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B.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改变了联合国的成员结构 D.是两极到多极的唯一原因
15.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同意印巴分治。其主观动机是
A.力求最大限度保持在印度地区的影响力 B.缓和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情绪
C.顺应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的历史潮流 D.调整战略以加强同苏联的对抗
16.2016年,普京评论说,作为一名卓越的国务活动家,“他和战友们创立的自由、独立的古巴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为很多国家和人民树立了鼓舞人心的榜样”。普京所评论的这位国务活动家应是
A.尼赫鲁 B.曼德拉 C.纳赛尔 D.卡斯特罗
17.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一现象表明
A.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B.霸权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
C.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D.发展中国家经济成就斐然
18.该大事年表反映出二战后
1947年 印度独立
1960年 喀麦隆等17个非洲国家独立
1990年 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国家纳米比亚独立
1999年 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
A.两极格局尖锐对峙 B.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19.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己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据此可知
A.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地崩溃 B.非洲地区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C.英国国际地位恢复与提升 D.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20.下图漫画意在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其反映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 B.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C.经济全球化加剧金融投机的风险 D.自身资源匮乏以及产业结构失衡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期以来拉美各国形成了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所谓外向型经济模式。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导致发达工业国对拉美出口产品需求骤减,拉美经济陷入萧条。一些拉美国家开始在政策上重视民族经济。1949年,担任过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的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经济体系由中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外围(发展中国家)构成,中心国家在国家交换中通过不平等、不公正的贸易条件,剥削生产初级产品的外围国家。外围国家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这一理论为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摘编自李新《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心—外围”体系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二战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起始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发展中国家要采取联合行动抵制不平等的国际贸易。1964年联合国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由此组成七十七国集团。为了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斗争,许多亚非拉原料出口国还联合建立国际经济组织。1960年中东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并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石油作为武器与以色列及支持国展开斗争,使西方经济陷入混乱。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心—外围”理论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地缘上与中、苏临近的韩国,是美国亚洲冷战前沿阵线的重要选择。因此,韩国一直是美国军事和经济重点援助的国家。1961年,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调整,加强了对韩国经济建设的干预,促使韩国政府有计划地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改善和日本关系,以及敦促韩国早日实现经济自主。1962年起,韩国政府开始制定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形成由强有力的政府主导的工业化模式,建立自立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谢桂花等《二战后韩国经济起飞与国际机遇的利用》
材料二 1965年,韩日双方签订了《韩日基本关系条约》及有关协定,韩日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平等互惠的原则基础上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随后韩日签订《韩日经济合作协定》。与此同时,韩国凭借其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抓住以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国际机遇,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承接地,至20世纪70年代,鉴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韩国开始对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转型为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学工业,这一转变有力地激发了韩国经济的增长点。
——摘编自张仁宝(现代韩国经济》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韩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韩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D
6.B
7.B
8.D
9.B
10.D
11.C
12.D
13.A
14.C
15.A
16.D
17.C
18.B
19.B
20.B
21.(1)经济危机对拉美经济的冲击;拉美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拉美民族主义的兴起;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亚非拉国家纷纷赢得民族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普雷维什的工作经历。
(2)举措:召开国际会议;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西方作斗争。
影响:有利于亚非拉国家巩固民族独立,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提高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2.(1)原因:美国的援助及政策干预;韩日外交关系改善;日本经济援助;政府主导,实行经济计划;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机遇;适时调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2)影响:建立了自立的经济基础,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提升了韩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引领了二战后亚洲经济增长;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腾飞提供了借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