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6 18:4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一、单选题
1.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这一规定出自(  )
A.《双十协定》 B.《波茨坦公告》
C.《开罗宣言》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2.下图为二战期间五国军火生产情况,其中的变化反映出
A.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 B.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建立
C.冷战对峙态势初步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出现
3.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激烈争夺。一号火车站在一星期之中易手13次。巴甫洛夫中士等24名战士在一幢楼房里,顶住一个师德军的反复冲击58天,守住了大楼。这场激烈的战役
A.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标志着二战发展到了全球阶段
D.直接支援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公平核理》
4.从1939年秋天开始,苏联媒体上的德国形象从“苏联人民的敌人”“世界和平的破坏者”,变为了苏联的“友好经济伙伴”,媒体对德国的宣传态度转变为中立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了当时
A.《布列斯特和约》使苏德关系有所缓和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始实现和平共处
C.《拉巴洛条约》推动了苏德的经贸往来 D.苏联为谋求自身安全调整了对德国关系
5.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总额有13亿美元左右。这说明
A.斯大林模式导致苏联经济萎靡不振 B.中国成为太平洋战场的主力
C.各国通力合作是二战胜利重要保障 D.美国希望拉拢中国对抗苏联
6.下图是发表于1941年12月29日的漫画《活力少年》,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画家将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框,用漫画的形式提前祝福反法西斯战争中新的世界组织和安全机制的诞生。对该漫画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与美国结盟遏制苏联 B.英国庆祝美国即将参加二战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即将成立
7.1939年~1941年,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一支由波兰、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苏联、英国等国籍的志愿者组成的国际援华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抗战。微博橙子辅导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成员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与中国人民休戚与共、生死患难,直到抗战胜利。这反映了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
B.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D.各国援华是实现民族解放的重要保障
8.19世纪以来,欧洲大陆版图几经变化,下列①②3④四幅图是不同时期欧洲大陆局部示意图。符合19世纪以来欧洲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9.如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由该示意图可知
A.战争影响世界格局演变 B.战后国际秩序已经建立
C.苏德改变了波兰的疆界 D.非殖民化浪潮波及欧洲
10.1929—1930年,英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70%是销往苏联,到1932年增加到90%。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也是销往苏联。这表明
A.英美苏联合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 B.同苏联的贸易帮助英美摆脱了危机
C.苏联工业化得到西方的大力支持 D.经济危机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开展
11.20年代末30年代初,国际形势开始躁动不安。1933年6月成立了世界反战和反法西斯委员会,其指导的30年代的和平运动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参加者中有共产党人、社会党人。自由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宗教徒、工人、农民、学生、士兵、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由此可知
A.自由主义是导做国际局势躁动的根源
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已建立
C.维护世界稳定井非是各国人民的追求
D.“反战”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
12.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其发展到全球阶段的标志是
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德国突袭波兰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德国入侵苏联
13.两次世界大战都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并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下列属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A.事实上都承认和确立中国大国地位 B.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合作
C.损害弱国利益带有强权政治的色彩 D.体现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14.针对20世纪30年代末的某国际事件,有学者评论说,势不两立的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却因为各自的国家利益而达成了一致协议。这一事件
A.指《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署 B.使“纳粹主义”避免了两线作战
C.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D.确保“共产主义”国家长期和平
15.下表为美国1921-1929年货币供给概况表(部分),它反映出美国该时期
单位:10亿美元
时间 调整后的活期贷款 储蓄和贷款资本 货币供给总量 每年较前一年的变动幅度(%)
1922.6.30 18.04 2.08 47.16 4.1
1924.12.31 20.90 3.15 57.85 11.6
1925.12.31 22.29 3.81 62.59 9.2
1927.12.31 22.73 5.03 69.61 8.1
1928.12.31 23.08 5.76 73.00 5.2
A.美元已取得世界霸权 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崩溃
C.自由企业制度基础动摇 D.繁荣中潜伏着新的危机
16.1913年,单词的交叉纵横填字游戏被发明出来,这种游戏是机械地安排单词,而不参考单词的意义和表达的流畅。二战期间,填字游戏又开始流行。这类游戏的出现和流行
A.禁锢了人们的理性思维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映射了时代与社会危机 D.标志着大众娱乐的兴起
17.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其适应范围后来逐渐扩大到40余国。美国总统杜鲁门后来也说:“通过租借法而装备起来的每一个俄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当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这说明,该法案的签署( )
A.基于法西斯侵犯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B.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意在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D.推动了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18.下图所示为二战中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该行动
A.使二战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 B.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C.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D.使德国的侵略计划首次未能得逞
19.二战爆发前,英法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了不干涉政策;1938年9月同德意共同签定《慕尼黑协定》宰割捷克;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但出现“奇怪战争”;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对上述历史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战后至二战前德日两国成为世界的中心
B.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两国实施绥靖政策的结束
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新的国际组织的建立
D.英法等国的做法都是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年8月27日,美、英、法、德等15国的代表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1929年7月25日正式生效。主要内容是: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苏联于1928年宣布正式加入这一公约。截至1933年,加入此公约的有包括中国在内的63个国家。《非战公约》既是对以往限制战争国际法的总结和概括,更是在它们基础上的提升与飞跃。国际法对战争的价值取向由此而改变。“巴黎公约的订立标志着国际法上的一个根本改变,并且消除了反对承认国际法为一个法律体系的主要理由。在公约订立之前,国际法作为一个法律体系的主要缺点并不在于缺少一个国际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而在于承认战争为一个正常的法律制度。巴黎公约改变了国际法的这一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在签订时有着种种的不足,但它却有着罕见的普遍性和永久性。
——据王立桩《<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签署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战公约》的历史价值。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
战争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新式武器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个 400万平方公里 15亿 飞机、坦克、潜艇等 30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61个 2200万平方公里 17亿 原子弹等 9000多万 40000亿美元
材料二
材料三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20世纪前半期战争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后半期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20世纪前半期与后半期的世界形势的主流有何不同?
(4)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为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C
6.D
7.C
8.D
9.C
10.D
11.D
12.C
13.C
14.B
15.D
16.C
17.A
18.C
19.D
20.B
21.(1)历史背景: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国际关系趋于缓和;法国对集体安全与持久和平的渴望;美国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试图通过签署条约提升其国际地位;存在一定的战争隐患。
(2)历史价值:从法律层面宣布侵略战争为非法;是对以往国际法的总结和概括;蕴含的价值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22.(1)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战争具有全球性;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战争惨烈,造成的损失惨重。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恐怖主义。
背景: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地区霸权主义及美苏对发展中国家的干涉。
(3)不同:前半期的主流是战争与动荡,后半期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4)变化: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总趋势是多极化。不能。原因:因为经济力量多极化决定政治力量的多极化(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日益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
(5)承认一超多强的现状,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采取分步走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和强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