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课时练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
1.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1980 年,中央兴办的四个经济特区中,位于福建省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2.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提出利用自身优势,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A.特别行政区 B.经济特区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3.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这句话概括了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 )
A.背景 B.条件 C.作用 D.格局
4. 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1984年“放"体现在(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开发浦东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1988 年,被划为经济特区的地区是( )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海南岛
6.邓小平晚年多次坦言,“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他时常自责,“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为弥补这个失误,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 )
A.建立海南省和海南岛经济特区 B.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立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B.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8.阅读下面的“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
A.对外开放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
C开放沿江、内陆省会城市和沿边城市标志着开放深入内地
D.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 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9.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举行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标志着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B.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开始
C.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D.对中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11. 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 )
A.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C.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D.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12.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内陆陆续对外开放。这两种“开放”的本质区别在于( )
①前者严重践踏了我国主权,后者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
②前者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后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⑧前者发生在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
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属于我国的自主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 87%上升到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即政府出台恰当的政策)。“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④浦东的开发开放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港口建设成效显著,航空事业快速发展,通信体系构建完整,全省电子政务专网和党政网投入运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材料意在说明海南( )
A.经济发展后劲大大增强 B.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C.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D.人均收入显著提高
15.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16.中国近代、现代的对外开放,显现了不同的状态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被动附庸型”对外开放状态。洋货泛滥是当时中国工业品市场的重要特征。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使得中国棉纺手工业等失掉了价格主动权。……同时这时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贸易有所发展,但中外经贸关系畸形发展及中国市场体系发育不全……中国难以实现工业化和近代化历史使命。
——陈争平《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材料二1978 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 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三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开放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40多年开放历程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参照材料一对中国近代开放特点的概括,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17.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1)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个城市?
(2)经济特区是哪年开始建立的?
(3)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几个?
(4)它“特殊”在什么地方?
(5)经济特区起到了什么作用?
(6)到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参考答案
一、1.D 2.B 3.C 4.B 5.D 6.B 7.B 8.D 9.D 10.C 11.B 12.B 13.A 14.A 15.D
二、16.(1)答案:特点:被动附庸型。影响:沦为西方工业品的商品市场;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传统手工业破产);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近代化开始起步);导致中外经贸关系畸形发展及中国市场体系发育不全;使中国难以实现工业化和近代化等。(任意两点即可)
(2)答案:趋势: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影响: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
(3)答案:主动独立型。(或主动合作型、自主全面型等)
17.(1)深圳;
(2)1980年;
(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5)“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