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高二数学必修五第一章数列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数列{}的前4项依次是20,11,2,-7,{}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A.B.C. D.
2.已知等差数列{},,则公差d的值是( )
A.4 B.-6 C.8 D.-10
3.已知等比数列中,,则公比为( )
A. B. C. D.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列与是相同的数列
B.数列可以表示为
C.数列是常数列
D.数列是递增数列
5.已知数列满足点在直线上,则数列的前项和
A. B. C. D.
6.在正项等比数列中,若是,两项的等差中项,则( )
A.1 B. C. D.
7.将正整数12分解成两个正整数的乘积有,,,这三种分解中,因数3与4差的绝对值最小,则称为12的最佳分解,当正整数n的最佳分解为时,记.设,则数列的前99项和为( )
A. B. C. D.
8.已知数列中,,,则( )
A. B.9 C. D.10
9.等比数列中,,.设为的前项和,若,则的值为( ).
A.5 B.6 C.7 D.8
10.已知等差数列,公差,记,则下列等式不可能成立的是( )
A. B. C. D.
11.设是某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若,则( )
A. B. C. D.
12.已知等比数列中,,若恒成立,则实数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已知等差数列中,,,则公差为_______.
14.数列的前项和为,且,且,则___________.
15.《九章算术》卷七“盈不足”有这样一段话:“今有良马与弩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三千里,良马初日行一百九十三里.日增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意思是:今有良马与弩马从长安出发到齐国,齐国与长安相距3000里,良马第一日走193里,以后逐日增加13里,弩马第一日走97里,以后逐日减少0.5里.则8天后两马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里.
16.数列且,若为数列的前项和,则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1)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an+,n∈N*,求通项公式an;
(2)设数列{an}中,a1=1,an=an-1(n≥2),求通项公式an.
18.已知数列()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
19.已知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20.在正项等比数列中,,且,,是等差数列的前三项.
(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21.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求;
(2)定义为取整数的个位数,如,求的值 .
22.已知数列中,,,且,记
(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2)记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求数列的前项的和.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由等差数列的特点以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由已知可看出数列{}为等差数列,首项为20,公差为-9,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
故选:B
2.A
【分析】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在等差数列{}中,
公差
故选:A
3.B
【分析】
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结合递推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若,那么,
所以,
所以,解得或,又,
所以,
所以,
故选:B
4.D
【分析】
根据数列的概念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对于A,数列与不是相同的数列,故A错误;
对于B,数列可以表示为,故B错误;
对于C,数列是摆动数列,故C错误;
对于D,数列是递增数列,故D正确.
故选:D.
5.D
【分析】
把点带入直线方程,即得数列的通项公式,再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即可.
【详解】
因为在直线上,所以
即
故选:D.
6.A
【分析】
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公比为,进而得,解方程即可得答案.
【详解】
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由题可知,
所以,即,
解得或(舍),所以.
故选:A
7.B
【分析】
由题意可得,利用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
故选:B.
8.A
【分析】
把给定的数列相邻两项间的关系等式变形、整理可得新数列,求其通项即可作答.
【详解】
数列中,因,,显然,
从而有,即数列是等差数列,公差d=2,,
则,即,所以.
故选:A
9.B
【分析】
由已知条件可求出公比,由,结合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求出.
【详解】
解:设公比为,因为,所以,解得或,
当时,,解得;
当时,,无解,
故选:B.
10.D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求和公式,结合等差中项的性质,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即可得答案.
【详解】
因为为等差数列,所以,
所以,
对于A:因为为等差数列,根据等差中项的性质可得,故A正确;
对于B:,,
所以,故B正确;
对于C:若,则,整理得,
因为,所以,
所以当时,满足,此时C正确;
对于D:若,则,
所以,
所以,
解得,不满足,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求和公式,等差中项的性质等知识,考查分析理解,计算化简的能力.
11.A
【分析】
由题设易得且,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由求d,即可求.
【详解】
由题意知:即,且,
∴,故,
∴.
故选:A
12.A
【分析】
由条件求得等比数列通项,将恒成立不等式移项,利用单调性来判断最值情况,从而求得参数最大值.
【详解】
因为,所以,
又,所以,解得,所以,
所以恒成立等价于恒成立,
令,则,
当时,;当时,;
当时,,
所以,
所以,所以,即实数的最大值为,
故选:A.
【点睛】
关键点点睛:求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作差法求得bn=2n-8n的单调性,从而求解参数最值.
13.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性质,准确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可得,解得.
故答案为:.
14.
【分析】
由求得,又可得,根据,求出,又因为,代入数据求解即可.
【详解】
由,又,得
故答案为:
15.
【分析】
由题意,良马与驽马日行里数分别构成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得.
【详解】
良马日行里数构成以193为首项,1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驽马日行里数则构成以97为首项,-0.5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则两马同时出发后第8日,良马日行里数里),
而驽马日行里数(里),
所以良马较驽马日行里数多1908-762=1146里.
故答案为:1146.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应用,涉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16.
【分析】
由题意,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然后根据分组求和法、裂项相消求和法及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即可求解.
【详解】
解:数列且,
①当为奇数时,,
②当为偶数时,,,则偶数项和为,
所以
,
故答案为:.
【点睛】
关键点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将分成所有的奇数项的和与偶数项的和相加,然后利用裂项相消求和法求所有奇数项的和,利用周期性求所有偶数项的和.
17.(1)an=- (n∈N*);(2)an= (n∈N*).
【分析】
(1)由已知条件可得an+1-an=,然后利用累加法可求出通项公式an.
(2)由an=an-1,可得=,然后利用累乘法可求出通项公式
【详解】
(1)∵an+1-an=,
∴a2-a1=;
a3-a2=;
a4-a3=;
…
an-an-1=.
以上各式累加得,an-a1=++…+
=++…+=1-.
∴an+1=1-,
∴an=- (n≥2).
又∵n=1时,a1=-1,符合上式,
∴an=- (n∈N*).
(2)∵a1=1,an=an-1(n≥2),
∴=,
an=×××…×××a1=×××…×××1=.
又∵n=1时,a1=1,符合上式,∴an= (n∈N*).
18.(1)(2)
【分析】
(1)根据条件,代入等差数列的基本量列方程求解即可;
(2)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详解】
解:(1)设的公差为.
因为成等比数列,所以,
即,
化简得,
又,且,解得,
所以有;
(2)由(1)得:,
所以.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以及裂项相消法求和,考查计算能力,是基础题.
19.(1);(2)
【分析】
(1)根据的关系,可得结果.
(2)根据(1)的结论,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可得结果.
【详解】
(1)
当时,,解得;
当时,
,
,
两式相减可得,,
解得,易知也符合上式,
综上所述,,.
(2)依题意:,
下面先求数列的前项和;
,
,
两式相减可得,
,
即
所以,
化简可得,,
故.
【点睛】
本题考查了的关系,还考查了错位相减法求和,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求和方法,比如:错位相减,裂项相消,倒序相加等,属中档题.
20.(1),;(2).
【分析】
(1)设出公比,根据已知列出式子即可求得公比,即可求得和的通项公式;
(2)分别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分组求和即可.
【详解】
解:(1)设数列的公比为,
则由题可知,∴
∴或,∵,∴,
∴,
∵的前三项分别是8,16,24,∴.
(2)∵,
∴,
∴.
21.(1);(2)495.
【分析】
(1)根据等比数列及与的关系求解;
(2)归纳规律,利用周期性求和即可.
【详解】
(1)
是等比数列
(2),
易知,从第二项起,是周期为4的数列
22.(1)证明见解析;(2).
【分析】
(1)化简得,数列是等比数列即得证;
(2)由题得,再对分类讨论得解.
【详解】
(1)证明:由,得,
又,即,
即数列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解:由(1)知:,,
则,故,
则当时,
,
当时,
,
则.
【点睛】
方法点睛:数列求和常用的方法有:(1)公式法;(2)错位相减法;(3)分组求和法;(4)裂项相消法;(5)倒序相加法. 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方法求解.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