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创设情境 引出新课
船桨
跷跷板
活塞式抽水机
撬棒
知识点一:认识杠杆
船桨
活塞式抽水机
研究发现 展示新知
这些都是杠杆 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研究发现 展示新知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
的硬棒
想一想,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是杠杆?
如:钓鱼竿、瓶盖起子、铡刀、扫帚等。
o
F1
F2
L1
L2
知识点二:影响杠杆使用效果的因素
支 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 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 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杠杆的“五要素”
杠杆“力 臂”作法示意图
动力臂L1
o
支点
动力
F1
阻力
F2
力的作用线
力的作用线
动力臂L1
画力臂的方法是:
(1)先找支点O;
(2)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3)过支点0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即为力臂。
o
F1
F2
L2
L1
练习
o
F1
F2
L1
L2
练习
提出问题:小孩怎样才能够将大人跷起来?
知识点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提问: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跟动力和动力臂及阻力和阻力臂有关
实验设计
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1:A、B两图中的杠杆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实验时采用哪幅图?为什么?
讨论2:如何调整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图A: 图B:
B.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C.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D.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通过在其他位置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办法使杠杆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
实验操作:
A.调节平衡螺母,
使杠杆水平平衡。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次数 动力F1/N 阻力F2/N 动力臂l1/m 阻力臂l2/m
1
2
3
4
5
6
二、课堂检测
1、关于力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B. 从动力作用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C.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D. 从阻力作用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
2.如右上图所示,用钳子拔钉子钉时:动力的作用点在 点,方向向 ;阻力的作用点在 点,方向向 ;支点是 。
3.如图,一个绕O点转动的杠杆,已知阻力F2的方向,
以及动力F1的力臂,在图中补全F2的力臂以及动力F1。
4. 杠杆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阻力越大,动力一定越大
B、阻力臂越短,动力臂一定越长
C、当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一定越小
D、动力臂和阻力臂一定是相互垂直的
5.一条扁担长1.4m 左端挂300N重的物体,右端挂400N重的物体,问人肩能挑距左端多远的地方,扁担才能处于水平平衡?
c
B
下
A
下
O
C
0.8m
L2
一、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 硬棒
二、杠杆的“五要素”:
支 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 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 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你学到了什么呢?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谢谢观摩,
欢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