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1节 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要点突破课标领航知能过关演练第1节 课标领航1.了解生物性污染的概念,识别生物性污染。
2.了解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情景导引
美丽的滇池是昆明人的骄傲。近年,一种名为“水葫芦”的“不速之客”的入驻,使滇池生物遭了殃。人们不禁要问,水葫芦从哪里来,又怎样进行治理?基础自主梳理一、生物入侵
一种生物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从原来的__________迁入一个新的区域,其后代在新的区域里迅速繁殖、扩散,对迁入地区的______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入侵。分布区域生物二、识别生物性污染
1.生物性污染
(1)污染物:引起生物性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是对人和当地___________造成危害的生物。
(2)生物性污染的种类
①动物污染:主要是有害昆虫、寄生虫、原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等。
②植物污染:主要是____、某些树种和藻类等。
③微生物污染:包括______、细菌和______等。
2.生物性污染的特点:一是______难;二是__________长;三是_________大。生态系统杂草病毒真菌预测潜伏期破坏性三、生物性污染的防治
1.生物性污染的原因:一是______因素;二更多的是______因素。
2.防治措施
(1)赤潮和水华的防治:避免水体___________,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生物入侵的防治:主要采取_____措施。自然人为富营养化预防(3)加强生物性污染的理论研究,建立国家监控体系和数据库。
(4)对已发生的生物性污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防止其继续传播、扩散。
(5)控制致病的细菌、病毒等排入水体和土壤,也是预防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措施。核心要点突破1.传入2.扩散机制
一般认为外来种的传入扩散过程分为传入、定植(殖)和扩散三个阶段,但有人对此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如传入期、归化期、促进期、停滞期、扩散期、与本地生物互动期和稳定期等。 云南滇池20世纪70年代引入水葫芦,造成本地大量优质水生植物的消失,随之引起本地土生水产品动物种类的大量减少。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使该物种大量繁殖,导致严重危害。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和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无关( )
A.缺乏天敌 B.食物丰富
C.气候适宜 D.对本地物种没有影响【尝试解答】 D
【解析】 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实验是不能随意引入外来物种的。水葫芦由于脱离了在原产地和当地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云南滇池这个新环境里快速繁殖、扩散和爆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跟踪训练 一种原产于美洲的植物紫茎泽兰,现已在我国西南地区蔓延成灾。其原因是( )
A.外来物种入侵到缺少天敌且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
B.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C.环境污染
D.人类对环境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解析:选A。紫茎泽兰侵入我国后缺少了原产地天敌的限制,且当地的气候温度等环境适宜,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得以大量繁殖。1.环境污染的类型2.生物性污染的定义
生物性污染(biological pollution)主要是指一些生物如各种病原体及其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对水体、大气、土壤和食品等造成的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如某些真菌、细菌和病毒等)、植物花粉、尘螨及动物身上脱落的毛发和皮屑等。
3.造成生物性污染的原因4.生物性污染的防治(2)入侵类的生物性污染防治
目前主要采取预防的措施。还包括科学引入新物种,加强检疫,提高法律意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等,尽量避免生物入侵或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3)控制致病的细菌、病毒等排入水体和土壤,也是预防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特殊的灭菌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排入水体,否则将造成
( )
A.辐射污染 B.有毒化学物质污染
C.微生物污染 D.植物污染
【尝试解答】 C
【解析】 医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如果灭菌不彻底,会造成水体的微生物污染。跟踪训练 无机物污染水源后,将通过食物链或饮水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中危害最强烈的无机污染物是( )
A.重金属盐 B.DDT
C.污染性病原体 D.酸雨
解析:选A。重金属盐属无机物污染,且可以通过食物链或饮水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课件25张PPT。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2节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 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要点突破课标领航知能过关演练第2节 课标领航1.简述生物净化的概念,概述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
2.举例说明生物净化。
3.尝试搜集利用生物净化原理治理环境污染的资料。情景导引
化工厂附近往往栽种刺槐;闹市区则常常栽种松树;居民区多见悬铃木(法国梧桐)。你知道这样种植的作用吗?基础自主梳理一、生物净化的原理
1.生物净化:是指生物通过自身的_______,使环境中的_______数量减少,浓度下降,______减轻,有害成分转化、分解,直至消失的过程。代谢污染物毒性2.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三个方面)
(1)吸收大气中一定浓度范围内的______气体;
(2)阻滞和______大气中的粉尘和_______物质;
(3)分泌_______等物质杀灭空气中的细菌。
3.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主要分解土壤和水体中的______污染物。有害吸附放射性抗生素有机二、生物净化的应用举例
1.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净化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
作用:遏制风沙灾害,减少__________;降低_____污染。
2.植物可以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作用:吸收、_______或降解作用。水土流失大气富集3.生物净化污水
(1)作用:目前人们常常将_________、化学法和________综合运用,以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2)生物净化污水的具体流程:物理法生物法有机物核心要点突破1.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一般一种污水的处理需要联合使用几种方法,进行污水的分级处理,最终达到排放要求后再排放。污水的一级处理,用以去除水中的漂浮物和部分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调节pH等。主要方法有:
(1)筛滤法,分离悬浮物质或漂浮物。常用格栅和筛网,一般将其布置在污水处理站的进水口来除去污染物。
(2)沉淀法,通过重力沉淀废水中的悬浮物质或漂浮物。常用沉砂池和沉淀池来沉淀污染物。2.污水的二级处理,用以除去污水中大量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方法有:
(1)活性污泥法,一般包括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在曝气池内不断曝气,为水中的微生物提供大量氧气,使好氧微生物良好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废水中就会产生絮状体,里面充满各种微生物和一些无机物以及分解中的有机物,这就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有很强的吸附和氧化分解能力,可利用它的这种能力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随后在二次沉淀池中进行固液分离。(2)生物膜法。其原理是:在用塑料等材料做成的波纹板、蜂窝管或环状柱等滤料表面,固定生长着很多微生物,当污水通过时,滤料吸附的有机物质使微生物繁殖生长,并进一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物质,从而逐渐形成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组成的生物膜。生物膜有很大的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能够氧化分解或降解被吸附的有机物。(3)氧化塘法,又称生物塘法或稳定塘法,是利用一个天然的或人工修整的池塘,由于污水在塘内停留的时间较长,通过水中的微生物代谢活动可以将有机物降解。池塘分为好氧塘、厌氧塘和兼性塘等不同类型。好氧塘保持良好的溶氧状态,塘内生长的藻类提供氧气,好氧菌降解有机物。厌氧塘用来处理有机物浓度较高的污水,厌氧菌分解部分有机物成沼气,沼气把污泥等带到水面形成浮渣层,从而维持塘内良好的厌氧状态。厌氧塘的出水可用好氧塘进一步处理。兼性塘的水比好氧塘深,一般水深1.5~2.0 m,可以同时进行好氧和厌氧反应。3.污水三级处理,又称污水深度处理或高级处理,以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除去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和磷、氮等可溶性无机物等。除磷方法有化学沉淀法,如投入石灰使磷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沉淀。除氮法有生物硝化——反硝化法和物理——化学法等。有机污染物可以采用臭氧氧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病毒可用铝盐和铁盐沉淀,再用石灰或臭氧杀灭。总之,需根据水的不同用途,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如果是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可以采用除磷和除氮法。 关于用“活性污泥法”对污水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分解各种有机污染物
B.净化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含有多种厌氧型生物
C.利用活性污泥可以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
D.纤维素比人粪尿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尝试解答】 C【解析】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快速分解有机污染物成为无机物。纤维素必须依靠能分泌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
【探规寻律】 生物净化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含氮、磷的无机盐等。跟踪训练 下列有机物污染中,微生物最易分解的是( )
A.纤维素 B.人畜粪尿
C.农药 D.塑料
解析:选B。人畜粪尿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其他选项则不易或难以分解。1.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净化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
我国正在营建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防护林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其主要作用一是遏制风沙灾害、减少水土流失,二是降低大气污染。2.植物可以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3.生物净化污水
(1)综合净化
(2)生态系统自动净化处理法
此法较典型的是采用稳定塘的方法处理污水。①细菌、藻类等多种生物的作用
将污水或废水排入特定的塘内后,在细菌、藻类等多种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物质转化反应,能较好地降低有机物污染成分。
②水生高等植物的净化作用
灯芯草、水烛、香蒲等水生高等植物,可以参与污水净化。 下列与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无关的是
( )
A.能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
B.能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
C.能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
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尝试解答】 D 【解析】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绿色植物能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②绿色植物可以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③许多绿色植物能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CO2是绿色植物的一种生理功能,与净化作用无关。跟踪训练 许多林木对大气粉尘污染起到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
①林木枝叶茂盛,能减小风速 ②叶面有茸毛,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③能分泌强大的抗生素 ④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 ⑤蒙尘的植物经雨水的冲洗后又迅速恢复以阻拦尘埃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解析:选C。本题考查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属于理解层次。林木对大气中的粉尘污染能起到阻滞、过滤作用。由于林木的枝叶茂盛,能够减小风速,因而可以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沉降地面。同时,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茸毛,有的还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这些都能吸附、滞留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从而使大气得到净化。而蒙尘的植物经雨水的冲洗后,能迅速恢复以阻拦尘埃。课件23张PPT。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3节 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要点突破课标领航知能过关演练第3节 课标领航1.列举生物资源面临的危机及其原因。
2.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3.模拟对某个环境事件或资源利用计划做出决策。情景导引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极端自然灾害天气的增多,这都是人们不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结果。面对更多的环境问题,人们不禁要问:“怎样才能既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又能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基础自主梳理一、生物资源面临的危机
1.生物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源,其中来自________的资源统称生物资源。___________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生物资源的特点: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是_______的资源。生物界生物资源可更新3.生物资源危机的原因: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不仅导致生物_______面临威胁,破坏生态环境,且严重影响社会的_______发展。
4.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护生物资源,对其进行________利用,以满足人类对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多样性可持续合理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政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
2.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有关的宣传活动。核心要点突破1.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超量采伐森林,破坏野生生物生存环境。
(2)过度捕捞,鱼类资源匮乏。
(3)西北诸省采集发菜,毁灭性地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赖以生存环境的丧失和“岛屿化”。人类对土地的无节制地开垦和扩张,使得未受干扰的生态系统的面积急剧缩小,破碎化,形成一个个“孤岛”。
(2)外来物种的入侵。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和不知情时外来物种的侵入,造成了很多当地物种生活环境的恶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构成,造成一些物种在当地的丧失,甚至灭绝。(3)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大量的野生生物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减退。
(4)生物生存环境的污染。生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水以及大气受到工业生产的污染。污染物沿着食物链产生的危害,改变了原来的生态系统,使一些敏感种群减少或消失。污染还会造成温室效应,其中最严重的也许就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大气温度上升的影响。(5)集体化农业生产的影响。大规模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会间接造成几千年来农民培育、保存的大量的作物品种和家畜品种的丧失。遗传多样性将受到严重影响。
从以上不难看出,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都与人类无节制的活动有关系。 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物种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尝试解答】 D【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是许多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栖息地。每一种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和食物。当人为因素改变了生物生存环境时,如森林被毁、草原缩小、环境污染等,许多生物就很难生存下来,从而造成了许多野生动植物的灭绝,更何况是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呢?故正确答案是D。我们强调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要加强保护,但并不意味着禁止采伐树木,相反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地砍伐还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故C选项不正确。跟踪训练 海洋鱼类向小型化、低质化方向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
A.捕捞量大于再生能力
B.海洋污染导致饵料减少
C.海水污染导致卵和幼体受害严重
D.渔网网眼小型化的结果解析:选D。人们使用的渔网网眼越来越小,实际上对鱼类起了选择作用,只有较小的鱼或劣质的、根本长不大的鱼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结果使鱼类逐渐向小型化、低质化的方向发展。1.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原则
(1)因地制宜
由于各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及开发利用历史等不同,使得每个地区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等都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应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状况,采取最适宜的方式、途径和措施来开发利用。(2)社会、经济、生态相协调
开发资源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如果资源开发仅为满足当代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忽视子孙后代的生存利益,则是不可取的。
(3)利用、改造、保护相结合
既要合理利用各种生物资源,又要十分珍惜资源,重视对资源的保护和培养,并努力将不利的资源因素改造为有利的资源因素,使有限的生物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它们的生产潜力。(4)统筹兼顾、综合利用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都在一定的范围内组成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综合体。因此,必须综合地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例如,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所需的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等。2.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措施
(1)正确认识生物资源的价值,促进法规建设。
(2)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
(3)消除污染,保护物种。
(4)建立可靠的财政机制。
(5)促进科学研究。
(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允许山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
C.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
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杉木纯林
【尝试解答】 C【解析】 森林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合理利用有限的森林是当今资源保护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保护并不等于不利用,有计划的合理砍伐有助于森林的持续性生产。跟踪训练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全面禁止捕捞 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 ③控制渔网网眼大小 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不应禁止捕捞,而应适度捕捞,否则,会因种内斗争激烈而影响鱼类的繁殖和生长。课件15张PPT。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4节 倡导绿色消费 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要点突破课标领航知能过关演练第4节 课标领航1.简述绿色消费的兴起,了解绿色消费的概念。
2.评价自己的消费行为,认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行为。
3.参与倡导绿色消费的宣传活动。情景导引
绿色消费是一个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绿色新观念,新行为。绿色消费不但保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保障了自然“健康”,促进了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可持续发展。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是绿色消费吗?你参与过绿色消费的宣传吗?基础自主梳理一、绿色消费的兴起
1.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行为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代人的__________、安全和健康需要,还要满足后代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需要。消费需求2.绿色消费的内容:一是倡导消费者选择_________;二是消费过程注重对垃圾的处理、不造成___________;三是引导消费者注重环保,节约___________。
二、评价自己的消费行为
1.___________需要观念和行为的统一。
2.__________影响企业的生产行为。绿色产品环境污染资源和能源绿色消费消费行为核心要点突破1.绿色消费误区
误区之一:人们对绿色消费的认识水平不高,对“绿色”的认识更多的还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不少人认为“绿色食品”就是绿色的、新鲜的、野生的食品;误以为绿色消费就是“吃绿”(吃天然食品)、“穿绿”(穿天然原料的服装)、“住绿”(用天然建材装饰的住宅)、“游绿”(到原始森林中去旅游),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误区——把“绿色消费”变成了“消费绿色”。其实,绿色消费与消费绿色是截然不同的,“绿色”也绝非是“天然”的同义词,一些天然物品如果处于土壤中含有毒成分、大气或水中有害成分超标等的情况下,就不能被视为绿色产品。误区之二:把绿色消费只看作自身健康之必需,不在意生态环境的负债和破坏。只愿意进行绿色消费,而对保护绿色、保护生态环境却不屑一顾。如以穿羊绒衫为时尚,却没有意识到羊绒衫的生产需要大量养殖山羊,容易导致牧民为多获利而使山羊饲养量超过资源承载量,从而对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误区之三:认为绿色消费只是一种存在于产品消费领域的行为。其实,绿色消费是一个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的绿色消费新观念、新行为。要求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节约使用,减少对环境和产品的污染,资源、产品应该回收和循环利用,不但要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也要保障自然的“健康”,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可持续发展。2.绿色消费指南
(1)树立合理利用资源,适度消费的新观念。
(2)正确识别绿色产品。我国目前仅有两种绿色标志:一种是由太阳、叶片和蓓蕾组成的绿色食品标志;另一种是由青山、绿水、太阳及10个环组成的环境标志,用于绿色食品以外的其他绿色产品。只有被授予了绿色标志的产品才算是真正的绿色产品。
(3)提倡资源、物品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011年临川一中高二检测)下列各种消费行为中,归属于绿色消费行为的是( )
A.吃天然食品
B.穿天然原料的服装
C.用天然材料装饰房间
D.拒绝使用一次性的“卫生木筷”
【尝试解答】 D【解析】 有的人认为绿色消费就是消费绿色,绿色就是“天然”,实际上曲解了绿色消费的本意,其结果是“天然”的珍稀动植物数量日益减少。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属于绿色消费行为。跟踪训练 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有( )
①绿色产品的消费 ②废弃物品的回收利用 ③能源的高效使用 ④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
A.① B.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的消费,还包括废弃物品的回收利用、有效节约能源,以及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涉及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