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课内+课外阅读拓展训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
一、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阅读选段,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2分)
2.关于作者描写燕子、杨柳和桃花的用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用一组排比句描绘春景的画面,为后文的转折作铺垫。
B.燕子、杨柳、桃花的循环往复,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对比。
C.突出了时间的宝贵。
D.目的是真实地描写大自然的自然现象。
3.仿照第一句话写句子。(3分)
____________,有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有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有________的时候。
选段中画“ ”的句子与画“ ”的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将下面的动词填在语段中的括号内。(2分)
闪 飞 溜 跨
2.画“ ”的句子中,“去的”指的是______的时光,“来的”指的是______的时光。从
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____________的感慨。(3分)
3.语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抓住生活中的洗手、______、______等细节,写出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语段中画“ ”的句子,把你的感触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状状一家去旅行,他们在酒店办理入住手续后拿到了一张房卡。房卡背面有如下内容,请你仔细阅读,再完成练习。
1.状状一家所住的房间是 ( )。(2分)
A.8303号 B.8304号 C.8305号 D.8308号
2.状状一家所住的楼层中的消防栓和安全通道的数量分别是( )。(2分)
A.2 1 B.2 3 C.3 2 D.3 1
3.如果发生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立即乘电梯离开。
B.大喊大叫,找他人帮助。
C.按照指示路线前往安全通道。
D.准备好绳索,第一时间跳窗户。
4.入住后不久,状状发现楼道里有大量浓烟,他应该怎么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突发火灾,请你为状状一家人设计一条最佳的逃生路线。(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文中,和“我”一起去北海看了菊花的是( )(2分)
A.母亲 B.妹妹 C.朋友 D.邻居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 )(2分)
A.语意未尽 B.语言中断 C.语言断续 D.语意跳跃
3.母亲去世前后,“我”的人生态度发生的变化是( )(2分)
A.自暴自弃→积极向上 B.自暴自弃→愧疚难当
C.漫无目标→积极向上 D.漫无目标→愧疚难当
4.下列描写能体现出母亲十分体谅“我”瘫痪后痛苦的心情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
女儿……”
5.“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没有说完,她接下去想说的可能是( )(2分)
A.请告诉他们不要忘了去北海看菊花。
B.请告诉哥哥要好好照顾未成年的妹妹。
C.请告诉妹妹要照顾好她那瘫痪的哥哥。
D.请告诉他们要在一起乐观地面对生活。
6.当“我”答应母亲去北海看菊花后,她很高兴。请结合第3自然段中的相关信息,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母亲的这种心情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读者感到疑惑,文中多次写到“看花”,有这个必要吗?请结合文章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别了,我爱的中国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润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在夕阳的照射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呈现出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在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个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的。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这是我的誓言!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略有改动)
在文章第1自然段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分)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在全文中共出现了________次,这样的手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这篇文章大量采用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句。此外,作者还善于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具体的景物之中,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一句。(4分)
作者为什么称自己是“罪人”?他是真正的罪人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①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②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③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卓著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④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滴滴答答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儿声音,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⑤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⑥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⑦——还是失败。
⑧再试……
⑨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⑩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电脑显示屏上看到母亲穿针的画面,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这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 根据意思到短文中寻找对应的词语填空。(2分)
(1)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 )
(2)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比喻洒脱自然,毫无拘束。( )
2. 用“____”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做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 [疑难]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这句话中出现了三次“再次”,我从中感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 请仔细阅读 ④~ 自然段,并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疑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的结尾再次提到“钉纽扣”,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枯 青 谢 开 2.D 3.示例:太阳落了 再升 月亮缺了 再圆 春天走了 再来
画“ ”的句子是对画“____”句子的回答,同时又包含着诸多新的疑问。
二、1.跨 飞 溜 闪 2.过去 未来 时间流逝 3.排比 吃饭 默默 在不经意间
匆匆流逝 4.示例: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梦境里过
去;学习的时候,日子从书本上过去。
三、1.B 2.C 3.C
4.他应该立即拨打电话“385906×”或“8102”通知酒店前台。
5.示例:状状一家人可从房间正对门的安全通道逃生。
四、1.B 2.B 3.A 4.A 5.D
6.①写了母亲的举动,“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②写了母亲的神态——“笑”。③写了母亲絮絮叨叨的语言。
7.示例:有必要。①“看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事件。②文中的母爱主要是通过“看花”来体现的。③去“看花”是“我”过上新生活的象征,意味着母亲的愿望实现了。
五、1. , : “ , ! ” , 。
2. 3 反复
3.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海水满盈盈的,在夕阳的照射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呈现出一片金光。
4. 因为作者在祖国处于危难之际离开祖国,所以他称自己是“罪人”。他并不是真正的罪人,因为他只是暂时离开,要去国外求得更好的武器来赶走侵略者,求得更好的经验来建设祖国。
六、1. (1)畅通无阻
(2)行云流水
2. 略。
3. 母亲的视力下降得非常厉害,母亲穿针时的动作非常艰难,但她仍然坚持,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点拨]“再次”出现了三次,从内容上讲是强调了母亲穿针的动作十分艰难,答题时还要进一步思考深层含义,背后深层的含义直指中心,表达出了母亲浓浓的爱。
4. 母亲为儿子钉扣子,但线怎么也穿不进针眼里。儿子觉得自己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感情,没有关心母亲,很惭愧,帮母亲把线穿到了针眼里,母亲很高兴。
5. 在母亲需要帮助时,孩子也要及时地去帮助母亲,关心母亲,让母亲感受到孩子对她的爱。事例略。
[点拨]注意要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个生活中发生的、能让父母的爱畅通无阻的小例子来说明。
6. 首尾呼应,更能突出母爱无处不在、蕴藏在细微之处的中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