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2.尝试分析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2.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2.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游戏导入, 引入新课 【游戏】模拟鹰捕食兔子。 【展示表格】展示游戏道具和模拟对象。 明确游戏道具和模拟对象。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游戏规则】展示游戏规则: 分组:4-6人一组。 组长(1人):组织发号施令、监督捕食过程、补充幸存者后代(每个幸存兔子产生3个后代)。 捕食者(2人或多人):要尽快随机捕食(捕食时间不超过1 s,否则被淘汰,由他人轮换完成),每代捕食5次,每次捕食1个。 记录员(1人):记录每代开始数(发号施令前数量)和幸存者数(每代捕食5次后)。 按规则开展游戏并记录相关数据。 培养组织及小组合作能力。
环节二 讲授新课: 保护色 【学生活动】开始游戏并记录表格。
【提出问题1】哪种体色的兔子更容易存活? 分析现象,解释原因。 通过分析逐步构建保护色的概念。
【提出问题2】鹰是如何尽快捕食兔子的呢?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鹰拥有极好的视力能力、强有力的爪子和喙,这有利于鹰的捕食,是鹰与猎物之间通过长期生存斗争形成的。
【提出问题3】什么样的猎物(兔子)更容易存活下来? 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的猎物更容易存活下来。
【揭示概念】展示雷鸟的保护色,揭示保护色的概念。 明确概念。
【展示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保护色。说明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调动学生积极性,感性认知保护色。
环节三 讲授新课: 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2内容,分析1850年曼彻斯特和1950年的曼彻斯特桦尺蠖体色的变化原因。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说出不同时期桦尺蠖的变化特点及原因。
【展示图片】1850年曼彻斯特和1950年曼彻斯特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1850年大多数浅色,少数深色; 1950年大多数深色,少数浅色。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1850年曼彻斯特树木葱茏、空气清新。 1950年曼彻斯特工厂林立、烟雾弥漫。 经过工业革命的曼彻斯特环境发生了改变。
【提出问题】 1.桦尺蠖体色改变是环境污染直接引发的吗? 不是 2.1950年的曼彻斯特,哪种体色的桦尺蠖更容易躲避天敌?为什么? 周围环境变化,树皮被熏黑,使得浅色型桦尺蛾容易被鸟类捕食,深色型桦尺蛾具有保护色更容易躲避天敌。 3.如果要使浅色桦尺蛾重新恢复为更多类型,该怎样做? 关闭周围的工厂,治理环境污染等。 表达交流。 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环节四 拓展延伸 【拟态和警戒色】 展示不同生物的拟态和警戒色。 阅读相关资料。 知识拓展。
环节五 总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总结主要内容,梳理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能力。
环节六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两道课堂练习。 完成随堂练习。 对主要内容进行考查,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有关实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有关实例。
【教学难点】
1.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有关实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视频】播放情境素材视频。 观看视频。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解】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进化理论。
环节二 讲授新课: “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 【提出问题】达尔文是怎样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呢? 了解科学家和科学史,渗透情感教育。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7-69内容,了解“自然选择学说”提出的过程。 阅读教材。
【讲解】这要追溯到1831年,22岁的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坐“贝格尔”舰从普利茅斯港起航,开始了长达5年的环球考察。 这趟旅行带回的“宝藏”,达尔文足足用了自己的后半生来去整理和发表。一共有368页动物学笔记、1383页地质学笔记、770页日记、1529个保存在酒精瓶里的物种标本、3907个风干的物种标本,这还没算上从加拉帕戈斯群岛捕捉的活海龟。 达尔文于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旷世巨著《物种起源》。《物种起源》中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进化理论。
环节三 讲授新课: 自然选择学说 【讲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揭示“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 实例1:如果一头雌象一生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 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900万头。 实例2:一棵一年生的植物,即使每年只产生两粒种子,经过20年,后代的数目就能超过100万棵。 阅读了解过度繁殖实例。 通过实例和数据,使学生认同生物都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
【提出问题】生物的繁殖能力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思考分析原因。 揭示矛盾,引发思考。
【讲解】因为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要为生存而斗争。 使学生理解过度繁殖是生存斗争的原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生物的生存斗争有哪些?
【生存斗争】师生总结生存斗争包括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提出问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才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 分析交流。
【讲解】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 使学生理解认同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提出问题】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
【讲解】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生存下去。
【强调】有利变异并不总是有利,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有可能演变成不利变异。所以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揭示概念】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地进化。 明确自然选择的概念。
【总结分析】 生物进化的内因——遗传变异; 生物进化的外因——环境条件; 生物进化的动力——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 思考分析生物进化的内外因以及动力。
【学以致用1】同学们,你能尝试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吗? 尝试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相关现象。 学以致用,进一步加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
【学以致用2】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为什么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特别多呢? 想一想:这样的海岛会不会选择出翅膀特别强大的昆虫,为什么?
环节四 拓展延伸 【展示图片】 介绍达尔文雀。 阅读相关资料。 知识拓展。
环节五 总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总结主要内容,梳理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能力。
环节六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两道课堂练习。 完成随堂练习。 对主要内容进行考查,及时掌握学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