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
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知识回顾】回顾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代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回顾已学知识。 唤醒学生已有知识。
【展示图片】展示同卵双胞胎以及斑点狗“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的图片。
环节二 讲授新课: 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图片展示人和动物的变异现象:有无耳垂、单双眼皮、白化病患者、兔的黑毛与白毛、鸡的玫瑰冠和单冠等。 展示植物的变异现象:展示不同品种的菊花、玫瑰、玉米等图片。 总结强调变异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根据已有知识,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强化学生对变异的理解。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任务驱动】阅读教材P44-45内容,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自主阅读教材,小组分析问题。 通过任务驱动,了解实验过程,引发学生思考。
1.能不能用数据区分大小不同的两个品种的花生果实?(通过测量得到数据)。 2.怎样测量花生果实?测量花生果实的哪个部位?横向测量还是纵向测量? (测量花生果实长轴长度)。 3.用什么工具测量?如何进行人员分工?(游标卡尺)。 4.怎么挑选花生果实?挑选多数花生?花生数量是否需要一致?可以从大花生中挑选大的,小花生中挑选小的吗? (随机取样,不少于30粒)。
【展示图片】展示实验材料:大、小花生品种,游标卡尺,坐标纸。
【师生梳理】师生共同梳理并明确实验步骤: 样本取样: 1.随机取样,两种花生品种各不要少于30粒。 测量数据: 2.用游标卡尺逐个测量大花生和小花生品种的长轴的长短,长短以毫米计(四舍五入精确到个位),设计记录表格。 分析数据: 3.在坐标纸上绘制曲线图(柱状图或散点图等),水平轴为果实的长度,纵轴为样品的个数,依据两数的相交点,连成曲线。 4.比较绘制的大花生和小花生两个品种的曲线图。 根据教师提示小组讨论分析实验步骤和方法。 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使学生明确实验步骤,为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做铺垫。
【学生实验】实施计划,分别测量大、小花生长轴长度并进行记录。 学生动手实验测量并及时记录。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分析数据】请同学们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计算平均值并绘制柱形图。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柱形图。 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分析结果:大、小花生是不同的两个品种,是由基因决定的,本质上说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分析数据】请同学们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大、小花生的长度曲线图。 提出问题:请观察曲线图,比较大、小花生的长度值,你有什么发现? 大、小花生果实的长度分别处于一定范围内; 大果实的长度值大多大于小花生果实的长度值。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 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绘图能力。
【展示图片】展示两曲线交叉图,提出问题:如果在同一坐标纸上绘制大、小花生长度曲线图,两条曲线有交叉,说明了什么? 大花生品种中也有较小的花生,小花生品种中也有较大的花生。 分析结果:同一品种花生有大有小,有可能是(光照、水分、肥料等)环境因素影响。
【讨论分析】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你作出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其果实将会变小。 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变大。 判断依据: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教师强调:生物性状的变异是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讨论分析。 通过讨论,明确变异的原因。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花生确实存在果实大小的变异。
【总结概括】总结概括变异的类型: 大、小花生两个品种←基因决定→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变异。 大花生品种中也有较小的花生,小花生品种中也有较大的花生←单纯由环境引起→不会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称为不可遗传变异。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思考交流表达。
【判断】展示各种变异图片,请同学们判断哪些属于可遗传变异,哪些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联系实际,完成知识应用转化。
环节三 拓展延伸 【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增加样本量、计算各组平均值等。 阅读相关内容。 知识拓展,优化实验。
环节四 总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总结主要内容,梳理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能力。
环节五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两道课堂练习。 完成随堂练习。 对主要内容进行考查,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2.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2.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2.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知识回顾】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请同学们回顾引起变异的原因有哪些?针对不同的变异类型,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可遗传变异——基因决定、可遗传给下一代。 不可遗传变异——单纯环境引起、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回答变异的原因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引起的变异。 唤醒学生已有知识。
【提出问题】变异是否都是对生物有利的呢? 通过问题引发思考。
环节二 讲授新课: 生物的变异 【讲解】根据引起的生物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利,还可以将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有利于生物自身的生存的变异,称之为有利变异。 不利于生物自身的生存的变异,称之为不利变异。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举例说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图片展示有利变异:易倒伏、易感染锈病的普通小麦变异为抗倒伏、抗锈病的品种、仙人掌的叶变异成刺以及竹节虫的形态变异。 强调有利的变异会通过遗传不断地积累和加强。 图片展示不利变异:正常的红细胞变异为镰刀状红细胞,变异的白化海狗、玉米的白化苗。 强调不利的变异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导致生物死亡,最终会被淘汰。 尝试说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的实例。 联系生活实际,完成知识应用转化。
环节三 讲授新课: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过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6-47内容,分析人们是如何利用生物的变异,来培育对人类有利的新品种的?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交流。 通过三个实例,让学生了解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
【人工选择育种】 展示选择繁育高产奶牛的示意图。 师生总结原理: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是不同的,人工选择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并进行繁育,后代还可能会出现变异,再从中选育,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保持高产奶量,而且产奶量还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解】人工选择育种的特点: 1.利用自然变异,进行优中选优,环节少,年限短,过程简单; 2.连续选优,使品种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 3.能保持原品种对当地生态条件适应性。 所以人工选择育种是“优中选优”。 明确人工选择育种的特点。
【杂交育种】 展示小麦杂交示意图。 师生总结原理:人工选择低产抗倒伏小麦与高产易倒伏小麦进行杂交,经选择后,杂交后代同时具有了抗倒伏的基因和高产的基因,并且这两种基因控制的性状都能显现。 链接旧知,分析高产抗倒伏小麦形成过程。
【讲解】杂交育种的特点: 增加变异性、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产生某些双亲所没有的新性状、出现可利用的杂种优势。 所以杂交育种的特点是“强强联合”。
【提出问题】不优良的性状是不是也会通过杂交育种结合在一起? 是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杂交育种时也要伴随着人工选择育种。 比较杂交育种和人工选择育种有什么区别? 人工选择育种是单一性状的优中选优, 杂交育种则是两种性状的强强联合。 思考分析交流。 加深对杂交育种和人工选择育种的理解。
【讲解】杂交育种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普遍、最有成效的一种育种方法。 图片展示袁隆平以及杂交水稻、李振声与杂交小麦。 明确杂交育种的地位。
【诱变育种】 展示太空椒图片。 师生总结原理:太空中的射线引起普通甜椒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种子播种后经人工选育可得到新品种。 图片展示太空小麦、太空南瓜、太空百日菊。
【讲解】诱变育种是指受各种辐射影响发生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再经过人工选育得到新品种。 诱变育种的特点是“无”中生有。
环节四 拓展延伸 【诱变育种】 做诱变育种,一定要上太空吗? 诱变育种并不是都非要上太空才可以。比如医药工业应用的青霉素就是利用普通青霉菌,经过X射线的照射,产生的有利突变型。 诱变育种产生的一定是有利变异吗? 不是一定产生有利变异,诱变育种具有不定向性,有利变异较少,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阅读相关资料。 知识拓展。
环节五 总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总结主要内容,梳理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能力。
环节六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两道课堂练习。 完成随堂练习。 对主要内容进行考查,及时掌握学生情况。